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云一号天线反射板采用碳纤维/铝蜂窝夹层结构表面粘贴铝箔的结构形式。由于铝箔、碳纤维的热膨胀系数相差悬殊 ,因此具有很大的工艺难度。进行了大量的工艺实验后 ,在工艺特点分析和工艺实验的基础上 ,采用了合理的工艺路线 ,确定用中温胶双面贴铝箔作为天线反射板的铝箔粘贴工艺 ,解决了碳纤维/铝峰窝夹层结构表面粘贴铝箔胶接层中不能有气泡存在的工艺难点 ,满足了卫星轨道条件下不鼓泡、不脱落的使用要求 ,并保证了天线反射板平面度、孔位精度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风云一号天线反射板采用碳纤维/铝蜂窝夹层结构表面粘贴铝箔的结构形式,由于铝箔,碳纤维的热膨胀系数相差悬殊,因此具有很大的工艺难度。进行了大量的工艺实验后,在工艺特点分析和工艺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了合理的工艺路线,确定用中温胶双面贴铝箔作为天线反射板的铝箔粘贴工艺,解决了碳纤维/铝峰窝夹层结构表面粘贴铝箔胶接层中不能有气泡存在的工艺难点,满足了卫星轨道条件下不鼓泡,不脱落的使用要求,并保证了天然反射板平面度,孔位精度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部分结构热试验对传感器的粘贴要求,研究分析了无机型Al(OH)<,3>与H<,3>PO<,4>混合的基底胶粘剂粘贴工艺,对胶粘剂有效粘贴试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工艺及适当的固化工艺有利于胶粘剂有效地将传感器粘贴在试件上.  相似文献   

4.
介绍小卫星蜂窝结构板粘贴聚酰亚胺薄膜的研制过程、贴膜的思路、贴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小卫星由于体积小,没有更多空间来携带太阳能帆板,所以在小卫星蜂窝结构板铝面板外表面,先粘贴一层绝缘层,即聚酰亚胺薄膜,然后在聚酰亚胺薄膜上粘贴太阳能电池组,提供充足的电能,以便保证小卫星在天空中正常工作。针对小卫星蜂窝结构板粘贴聚酰亚胺薄膜工艺方案进行详细论述,给出了粘贴聚酰亚胺薄膜工艺流程图,对胶粘剂进行选择及今后小卫星蜂窝结构板粘贴聚酰亚胺薄膜在某些方面的改进建议。小卫星在经受各种地面环模试验后,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Kevlar面板Nomex蜂窝夹层结构表面粘贴镀铜箔聚酰亚胺薄膜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工艺难点,以及针对工艺难点所采取的工艺措施,最后根据产品的研制情况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绝热层粘贴成型工艺。该方法使用成型模具先将绝热层模压硫化成预制件,然后在真空烘箱中,利用封口密闭气囊在真空环境下的自动膨胀加压作用,将硫化预制件粘贴到壳体上。该工艺方法显著特点是封闭气囊内的空气因热效应产生的压力增量抵消绝热套弹性变形的压力消耗。以TI116绝热层的使用为例,利用弹性变形模型计算出了该工艺方法所能适用的绝热层橡胶套的最大厚度,最低固化成型温度。通过拉伸试验确定了所用胶粘剂的固化参数,并对粘接数据曲线的原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整个粘贴成型过程中,真空烘箱还同时为绝热层/壳体界面提供了合适的真空度,避免粘贴界面的裹气、脱粘。相比于传统的气囊充气加压成型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步骤简化,操作简便,单批次绝热成型壳体数量多,效率高,能很好地保证绝热层尺寸,适合于小型发动机的快速绝热成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Kevlar面板Nomex蜂窝夹层结构表面粘贴镀铜箔聚酰亚胺薄膜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工艺难点,以及针对工艺难点所采取的工艺措施,最后根据产品的研制情况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动应变参数测量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峰  刘英元 《火箭推进》2009,35(6):52-56,61
介绍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动应变测量系统的测量工艺技术。分析了长电缆对应变片灵敏度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分析了动应变测量系统干扰信号的来源和抗干扰的技术措施,同时分析了温度对动应变测量系统的影响及工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阻应变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很广,但由于元件材料本身和结构形式、工艺、应变计性能及粘贴等原因,还会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零点漂移而产生误差,本文对其补偿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阻应变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很广,但由于元件材料本身和结构形式、工艺、应变计性能及粘贴等原因,还会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零点漂移而产生误差,本文对其补偿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线粘弹性的埋入式聚合物光纤传感器应变传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埋入固体火箭发动机纤维缠绕壳体的聚合物光纤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感器与复合材料基体之间界面应变传递机理。考虑到光纤传感器和中间粘贴层为高分子聚合物,建立了包含纤芯、包层、中间粘贴层和材料基体的多层界面线粘弹性应变传递模型,推导了应变传递率和平均应变传递率,同时分析了多个中间粘贴层的应变传递情况。结果表明,聚合物光纤传感器所测的应变低于复合材料基体的真实应变,准静态应变传递率低于瞬时应变传递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变传递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1月9日,据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公司的专家和斯科尔科沃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制造复合材料的新技术,将为航天工业设计轻质而坚固的面板。采用新技术制造的复合材料面板获得了来自俄罗斯航天局的订单。由理工学院和信息卫星系统公司专家合作开发出的制造复合材料的新技术——由铝箔制成蜂窝芯的复合材料面板,该面板非常轻质和坚固,因为这种蜂窝填料中的铝箔厚度仅有23?m,而蜂窝单元的边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总目录     
继往开来 务实创新 振兴航天制造业……………………………………………………………………………… 贺东风(4-1)当前质量工作的思考与对策…………………………………………………………………………………………贺东风(6-1)工艺技术研究钛合金与铌合金的真空电子束焊接工艺研究……………………………………………………………………胡振海等(1-10)纤维缠绕壳体的成型工艺…………………………………………………………………………………………张兴宏等(1-16)小卫星粘贴聚酰亚胺薄膜的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4.
空间可充气气球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了空间可充气结构的国外应用情况及可充气结构的导弹诱饵和气球卫星,介绍了可充气气球的设计特点,包括采用压力刚化铝箔的刚化结构、充气装置和释放装置,分析了太空环境中原子氧和紫外线辐射对可充气刚化气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航天器热控的需要,在1.87*105-58.36*105Pa压力范围内测试了填隙片为铟箔,铝箔,铜箔,银箔和LY12铝材的裸接状态及真空中的接触热导系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航天器热控的需要,在1.87×105~58.36×105Pa压力范围内测试了填隙片为铟箔、铝箔、铜箔、银箔和LY12铝材的裸接状态及真空中的接触热导系数。并将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在界面间填充软金属箔时对改善界面换热效果显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热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固体发动机界面结构试件脱粘健康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合材料壳体和绝热层脱粘模型试件为对象,利用粘贴于壳体外表面的压电主动激励传感器,基于高频机电阻抗方法,对模拟药柱/绝热层界面脱粘的结构健康状态监测进行了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同脱粘损伤工况下的导纳频谱曲线,计算了能表征脱粘程度的平均绝对偏差损伤指标。结果表明,高频机电阻抗方法可利用粘贴于壳体外表面的压电传感器有效地识别内部结构的界面脱粘,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能实现实时的结构健康监测,损伤指标能量化表征脱粘程度,实验采用的两种压电传感器中,MFC传感器较PZT传感器更适合于曲面固体发动机壳体脱粘检测,为开展实际工况下的固体发动机药柱结构界面脱粘损伤监检测工作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小卫星蜂窝结构板粘贴聚酰亚胺薄膜的研制过程、贴膜的思路、贴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小卫星在经受各种地面环模试验后,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红宇 《火箭推进》2003,29(1):61-64
本文描述了NASA格林研究中心开发研制一种最低程度介入的集成传感器的工作情况,该传感器是为了实现高温环境下实时应变、热流的测量.该传感器可封装为单一个体,可同时反映材料和组件的应力、应变等多种模式,这在发动机研制和确认阶段是非常有用的.一个主要的技术难题是把目前几种测量用的专一传感器结合起来,集成为单个的薄膜传感器.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把传感器直接淀积(或生成)在发动机部件内部,或淀积在一个小而薄的基底膜上,可以把该膜粘贴在要测量的发动机组件上.目前已制造出了几个铂、铂-铑合金和氧化铝传感器样件,传感器安装在应力不变的氧化铝梁架上,在试验室进行了试验.本文讨论了设计、结构工艺及试验方面的技术难点,并列出了传感器的初步试验数据,同时还讨论了今后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应用热印字符技术代替刻字、上漆工艺制作电缆尼龙标牌及印制板卡把,应用印有字符的不干胶标记纸粘贴,代替操作者在元器件或组合、机柜上手工书写字符标记;应用不干胶标记纸标记并外套聚乙稀热缩套管热缩,代替甲基紫书写或印制套管作导线端头或较细的电缆端头标记。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