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某航天器回收系统电子设备在发射过程会经受大量级的随机振动,因此需对其进行减振设计。首先建立电子设备-减振器的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给出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特性测量方法和减振系统减振效果的预估方法;然后设计了一种内部填充聚氨酯棒的钢丝绳减振器,通过扫频试验对其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行测量,并根据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预估减振系统的减振性能;最后根据实际飞行环境条件对减振系统进行随机振动试验,结果表明该减振系统性能的预估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上方法可用于指导后续型号的电子设备减振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2.
航天工程中的有害振动可通过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进行控制,但核心耗能单元和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容易失效。为了改进高阻尼橡胶减振器中阻尼材料和钢板的连接模式,使两者在较大变形下具有较高的机械连接性能,并且避免采用高温高压整体硫化的生产工艺,提出了一种带限位台阶的装配式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该减振器的阻尼材料和钢板之间采用常温胶黏连接模式,且在阻尼材料和钢板的连接边界面上设置了若干个具有一定高度的阶梯状限位台阶。对限位阶梯总高度分别为3 mm、4 mm、5 mm的3种不同装配式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进行了不同加载频率和幅值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高阻尼橡胶减振器在大变形下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带限位台阶的减振器和没有限位台阶的减振器相比,最大储能模量提高了22.3%,损耗因子提高了24.9%,且在较大位移幅值工况下,滞回曲线由原本的椭圆形变成类8字型,在保证较高阻尼力的同时使得滞回曲线所包络的面积增大,最大增幅可达588%。该新型减振器无需高温高压整体硫化,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整星隔振技术的原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刚度—质量—阻尼模型分析在地面振动试验条件下带隔振器的卫星振动传递函数,得 到隔振前后振动传递函数与卫星模态阻尼、卫星频率下降率和隔振器损耗因子的关系。据此 关系,从抑制共振响应峰值和隔离中高频振动两方面提出了整星隔振器刚度和阻尼设计的若 干准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无阻尼仪器设备系统在通过共振点时的振动响应的数学表达式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分析,并给出了Fresnel积分数表以及相应的共振响应曲线,对了解通过共振点时的振动响应机理、计算振动响应的大小,并对可靠性设计和试验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惯性平台新型金属橡胶减振器非线性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佳民  裴听国 《宇航学报》2004,25(3):256-261,311
概述了金属橡胶材料的构成及特性。在简要介绍库仑摩擦阻尼产生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于摩擦理想模型及线性双滞迟恢复力的分析,运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中的谐波平衡法及傅立叶级数分析技巧,对含有位移三次非线性的粘性阻尼双线性滞迟隔振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参数下系统振动递率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为惯性平台新型金属橡胶减振器(以下简称MRD)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适应变阻尼磁流变体减振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冰  聂景旭 《宇航学报》2001,22(4):67-70
利用磁流变体粘可变的特性,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阻尼磁流变体减振器,该减振器无需能源装置,控制方式简单,可靠,结构紧凑,轻巧。理论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该减振器可以衰减振动。  相似文献   

7.
金属橡胶减振器是一种新型减振器,它具有高阻尼特性和多自由度减振功能,能达到特殊的抗振需要.我们研制了一种用于航天仪器防振系统的仪表盘减振器,文章对其结构、刚度、阻尼、传递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从动态分析表明,谊减振器各项指标,特别是抗冲击和随机振动性能,能很好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开明 《上海航天》1993,10(5):19-24,49
讨论了复合型阻尼金属板减振降噪的基本原理和该类材料的主要性能。介绍了二阻尼芯层复合型阻尼钢板、五阻尼芯层复合型阻尼钢板和45~*钢板等5种材料以试样件形式作随机振动试验情况,给出了这5种材料的响应曲线,并对曲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型阻尼钢板控制振动的效果明显,功率谱衰减的量级都在4dB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星上微振动引起的空间摆臂式傅里叶干涉仪(下文简称干涉仪)运动速度稳定度下降的问题,分析了干涉仪在轨减振任务的特点,提出了同时采用低刚度隔振与高灵敏度阻尼抑振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干涉仪超静超稳平台的系统设计。平台采用被动隔振技术隔离卫星中、高频的机械振动,实现干涉仪在轨的“静”,采用电磁阻尼技术消除隔振过程引入的低频共振和晃动,保证干涉仪在轨的“稳”。地面微振动试验中,平台引入后,干涉仪安装位置加速度响应满足微振动环境要求,干涉仪性能稳定,载荷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一些卫星的太阳电池阵运输数据,结果表明:空中运输和铁路运输的环境优于公路运输环境;运输振动响应主要为低频振动且量级较小,其水平向振动响应明显小于竖直向响应;运输振动响应受路况和车速影响较大;不同减振器的隔振效果不尽相同;太阳电池阵单独运输和装星运输的振动响应量级基本相当。经可靠性分析,运输不会对太阳电池阵产生疲劳损伤。  相似文献   

11.
王卿  张天孝  王佳民 《宇航学报》2007,28(2):350-353,363
应用动态测振实验和分析方法,针对某型号平台系统在生产和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动、静态测试参数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平台结构系统进行振动测试实验,找出了平台结构系统的动态谐振点,结合平台回路系统和控制系统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整星主动隔振平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整星隔振是降低作用于卫星的振动载荷的有效方法。在被动隔振的基础上施加主动控制可以提高隔振系统性能,实现全频带隔振。首先介绍了整星隔振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根据运载火箭的特殊环境要求确定了整星主动隔振平台方案。然后本文对隔振平台的各种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对平台的冗余和重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被动隔振相比主动隔振平台有更好的低频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3.
孙洪雨  张雷  陈善搏  谷松  李季 《宇航学报》2020,41(10):1288-1294
针对光学遥感卫星飞轮微振动引起的成像质量下降问题,设计了一种组合隔振装置,并采用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隔振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首先,将测量的飞轮扰振数据引入光学卫星的有限元模型中,计算出飞轮扰振对光学相机的像素偏移影响;其次,设计了组合隔振方案并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其隔振效果进行验证;最后,搭建了光学成像微振动实验测试平台,对不同转速下飞轮微振动造成的像素偏移影响进行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组合隔振装置对300 Hz以上高频段飞轮扰振有较大衰减作用,最大像素偏移降到0.01个像素以下,隔振效率达到80%以上;通过对比可知,实验测试与仿真计算得到的像素偏移结果在低频段一次谐波响应及模态响应表现出较好一致性,但在高频段二者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14.
刘斌  王其政 《宇航学报》1994,15(1):66-71
本文发展了适用于捆绑火箭的各向耦合自由振动的传递矩阵法,并对捆绑结构的处理难点-捆绑边界条件的处理给出了理论的说明,因而本方法是适用于各种捆绑结构振动模态分析的通用方法,对捆绑火箭1/10比例模型进行计。算比较表明,传递矩阵法是适合于捆绑结构模态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Acta Astronautica》2013,82(2):645-659
Vibration isolation is a direct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ultra-precise pointing capability of a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In this paper, a passive multi-strut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for the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in a pyramid configuration on a satellite is adopted and the parameter design of this platform is discussed. The first step constructs a whole satellite dynamic model including the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and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with Newton–Euler method, while the analytical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s disturbance model is derived. The transmissibility matrix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is then obtained, and the frequency 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form are described, with its influence on th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analyzed. The third part presents the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frequency domain characteristics mentioned above. The stiffness and damping coefficients of this platform are subsequently selected with the above mentioned method. Finally, using these parameter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on the satellite is testified by integrated simulat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parameters of this platform selected based on this method not only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vibration isolation but also guarantee that the closed-loop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remains sufficiently stable.  相似文献   

16.
大型高轨通信平台主动段热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大型高轨通信卫星等的高价值卫星,为增强卫星的抗风险能力,对极端温度环境条件和相较一般发射工作程序有所偏离的情况下,进行了卫星平台的热分布情况分析。采用了能够较全面深入反映平台结构热变形的3D舱板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表明最高温度50.8 ℃,最低温度-11.89 ℃,未超出卫星的极限温度要求,卫星平台的热性能有一定保持能力。舱板厚度方向温差2.5 ℃。对分析的热分布结果与一般条件下的热平衡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较一般条件下的热平衡试验结果温度高出约25 ℃。在热分析结果基础上所做的卫星平台热变形分析,表明舱板的最大变形在抛罩时刻为0.185 mm,在星箭分离时刻为0.506 mm,已经接近结构局部精度的要求量级。在抛罩和星箭分离时的服务舱仪器板的热变形方向相反,预示着这里是热振动的潜在振源。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口径高分辨率相机对卫星平台结构、安装包络、振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振动隔离技术的平台载荷一体化设计与分析方法。通过在卫星平台与载荷安装基板之间的一体化结构中增加柔性连接单元,利用系统刚度和能量耦合的原理对一体化结构平台的系统性能进行设计和仿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平台载荷一体化结构地面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基于微振动隔离技术的平台载荷一体化设计在满足载荷安装要求的同时,还能够将卫星平台传递至载荷基板的振动响应衰减80%以上,从而有效地确保载荷的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18.
振动试验中力限控制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文章阐述了在地面模拟航天器经历的力学环境时,应充分合理地考核航天器的结构;回顾了国内外解决振动试验中过试验问题的方法;全面介绍了振动试验中的力限控制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加速度控制的同时,通过限制振动试验中受试产品与工装连接面作用力的大小,来避免振动试验中的过试验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晓雷  杨庆俊  郑钢铁 《宇航学报》2007,28(4):1007-1011
分析一种对称结构的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的通道耦合特性。分析表明由于结构对称,当有效载荷质心位于平台纵轴的延长线上,且有效载荷的惯性主轴与平台对称轴平行时,平台可分解成两个独立的单自由度系统和两个2阶耦合子系统。利用矩阵同时对角化方法对平台的2阶耦合子系统进一步解耦,仿真结果显示解耦控制能够衰减被动隔振的谐振峰,改进平台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美国“阿波罗”飞船的振动试验,包括环境预示、计划制定与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