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希舜 《国际太空》1991,(2):19-19,18
一、德苏合作研制大型通信卫星从6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发展国内通信卫星。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苏联发射了大量大椭圆轨道通信卫星,直到70年代中期才开始发射静止轨道卫星。苏联通信卫星的水平不高,一直采用C波段,寿命也很短,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工业太落后。从1989年起,苏联开始与西德合作,研制高性能长寿命的大型通信卫星系统”罗曼蒂斯”。“罗曼蒂斯”卫星系统有4~11颗卫星,其头两颗卫星将于1994年初用质子号火箭分别送入西经14度和东经80度的静止轨道,它们能用于与亚洲、美洲(包括美国)进行国际通信,其中包括直播电视和利用小型终端机事务通信。  相似文献   

2.
亚洲卫星电信公司将在1990年发射其第一颗卫星——亚洲卫星-1(Asiasat-1)。这颗卫星是为亚洲国家国内通信使用需要而设计的。这些国家需要国内卫星网,却又无力发射自己的独立系统。亚洲卫星可用于公共交换网、发展中的私人通信网及电视节目分配。亚洲卫星正在促进北美与欧洲现有卫星技术的发展,它将有利于亚洲国家电信系统的迅速改进。亚洲卫星将在地区卫星的通信中起重要作用。卫星的国际通信已经使世界上大部分主要城市之间能进行通信。现在,几乎能从任何一个亚洲国家的主要城市呼叫新加坡、伦敦  相似文献   

3.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联合举办的“国内卫星通信”国际研讨会从10月5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 1983年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通信年”,这次研讨会是“世界通信年”活动之一,也是中国邮电部首次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报名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泰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埃及、伊朗、英国、法国、苏联、巴西、美国、加拿大等24个国家和地区,以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06,(9):46-47
第36届COSPAR大会于2006年7月16~22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及北京理工大学召开。这是COSPAR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COSPAR全称为CommitteeonSpaceResearch,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简称国科联)下属的一级国际学术组织,它主办的大会是国际上在空间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与IAF(国际宇航联)大会、世界数学家大会等齐名,每两年举办一次。历届COSPAR大会的主题都是“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最新发展,交流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间合作提供帮助。”7月17日晚18时在北展剧场举办了隆重…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莫斯科召开的“空间未来座谈会”上,苏联公布了一项新的空间科学活动计划。与此同时,为了1992年的国际空间年,苏联开始召募参加国际空间科学合作的研究者。苏联新计划的内容如下: 1.医学实验室(MediLab)计划:到90年代初,将利用“和平”号空间站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动物和人体生理现象的研究。苏联现正制造能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大型医学实验舱。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发展,亚太地区已经成为21世纪的热点。在航天领域,俄罗斯、中国、日本和印度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卫星系统;韩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越南、泰国等国家是新兴的航天国家,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具有一定的卫星应用和服务能力。目前,亚洲多数国家竞相发展航天技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态势。
  20世纪70年代末,越南开始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经济革新探索。1986年,越共“六大”作出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越南经济迅速发展之后,将航天技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越南通过国际合作发展了一系列卫星系统,包括对地观测卫星、通信广播卫星、试验型卫星等多种类型。此外,越南还重视自主研发卫星,在卫星研制、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7.
到目前为止,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空共有19颗国际通信卫星,其中的10颗在大西洋上空工作,它包括1992年由奋进号航天飞机拯救的国际通信卫星-6/F3,以及随后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K。为了满足跨洋电视和商业通信服务日益增加的需要,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于1989年匆匆地购买了一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现成的卫星,命名为“国际通信卫星-K”。它是一颗大功率通信卫星,于1992年5月用宇宙神-2A火箭送入大西洋上空的西经21.5°地球静止轨道,主要是用于7月份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的第25届奥运会的电视转播。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临时购买这颗卫星时并未采取通常的招  相似文献   

8.
日本邮政省电波研究所、国际电信电话公司(KDD)和日本航空公司(JAL)三者将从今年秋季开始,利用国际海事卫星连接北太平洋航线上的 JAL 大功率客机和 KDD 茨城卫星通信地面站进行通信实验和电话业务示范。到目前为止,国际航线上的飞机,除短波通信以外,还没有其它通信手段,因此使航空交通管制受到一定限制,而且由于短波通信质量不  相似文献   

9.
1981年美苏日欧空间组织和机构联合成立了空间科学的国际机构顾问组(IACG),当时的任务是联合探测哈雷彗星,它先后召开了几次会议协调这一任务,1985~1986年相继有6个飞行器探测了哈雷彗星。 1983年9月26日,在华盛顿召开了美欧日三方会议,决定成立规划小组,并起草了《国际日地物理(ISTP)规划指南》。1986年3月,ISTP小组建议吸收“国际宇宙”组织(IKI)参加ISTP小组工作,并将Relict-2卫星的探测数据合并到ISTP数据库,以便成员国的科学家使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5月29日,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首届“中国卫星全球服务国际合作商洽会暨ITC主题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际太空》作为支持媒体参加了本次盛会。
  此次卫星服务商洽会以“架设天基新丝绸之路,中国卫星全球服务”为主题,围绕介绍我国通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减灾卫星、遥感卫星及航天国际商业服务现状,重点阐述中国卫星全球服务的相关政策、服务内容、合作方式及合作愿景。结合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等多位国际嘉宾表达的合作意愿,会议以主题发言、服务推介、合作商洽等形式,广泛与全球市场需求对接,展示了中国卫星直接服务于国际用户的国土整治、环境保护、灾害预报、导航救援、以及工农业生产、经济文化发展等社会生活领域的能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11.
苏联为了加强与经互会和华约组织成员国的通信联系,并与美国控制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相抗衡,1968年5月,波兰、东德、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蒙古、古巴等九国代表在布达佩斯通过了一个协议草案,确定了建立“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一般原则。1971年11月15日,上述九国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建立“国际卫星”组织的协议。与此同时成立了“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董事会或签约国会议。董事会由参加该组织的成员国各选派一名代表组成。它每年至少召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我国将使用美国的“海事卫星”据美国无线电公司全球通信部宣称,中国将利用美国一九七六年发射的“海事卫星”,专门试验船只之间的50比特/秒的用户电报、数据传输、传真、电话,以及地面与船只之间的通信。与此同时,中国预计用“海事卫星”和国际通信卫星进行“双重”通信传输(中国已是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成员国之一)。该公司说:“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美国的卫星”。这项试验从一九七九年年底以前开始,由中国交通部海洋局海洋开发联合部、中国电信研究所以及中国电子  相似文献   

13.
熊延龄 《国际太空》1992,(11):20-22
自然灾害往往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截至90年代初,自然灾害已夺去了约400万人的生命,造成90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损失,其中尤以发展中国家遭受的灾难最为惨痛。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1990年开始的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其目的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对象,通过国际合作,使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日本邮政省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方针指引下,为了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在发展中国家中建立灾害对策应用通信系统,成立了调查研究会,以便对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一、KDD的卫星通信 1.KDD的国际电信卫星通信业务国际电信卫星通信在世界范围分成三大区域,即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三个区域。国际通信卫星V在每个区域上空有两颗或三颗卫星。1989年10月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Ⅵ,将于1993年向太平洋上空发射国际通信卫星Ⅶ,日本利用国际电信卫星提供以下通信业务。 (1)大容量模拟电话/数据业务(FDM/FM/FDMA) 该方式使用的地球站工作频率为6/4GHz,天线直径为15~30m的标准A站,还有工作频率为14/11GHz,天线直径为11~  相似文献   

15.
1日俄罗斯与德国签署了研制并试验称为“特别快车”的微重力实验回收舱的协议,这是两国宇航合作的第一个项目。“特别快车”将于1994年送上近地轨道,在太空中飞行一周之后,返回地球,用降落伞回收,地点在澳大利亚。 2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了用“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发射亚洲2号通信卫星的合同,同时出售给亚洲卫星通信有限公司一台卫星近地点固体发动机。亚洲2号卫星将于1995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颗卫星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90年代新的大型卫星。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东部时间7月7日零时19分,美国在太平洋上空进行了“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的第三次拦截飞行试验,由于地基拦截弹的“大气层外拦截器”(EKV)未能与助推火箭分离,试验以失败告终。 这次试验是NMD系统的首次全系统集成飞行试验,耗资1亿美元,NMD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均参与了这次试验,包括地基拦截弹、预警卫星、预警雷达、X波段地基雷达、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和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其中,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7.
1986年2月4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咨文中说:“我们已经开始了那种到90年代末可以从(华盛顿的)杜勒斯机场起飞、加速到音速的25倍,从而到达地球低轨道,并且可以在2小时内飞往东京的新“东方快车”的研究。”这就是前一段美国航宇界向未来挑战的“国家航空航天飞机X-30计划”,NASPX-30。“东方快车”这个名称原是用于横渡太平洋的高超音速运输机(HST),里根使用了这个名称是说到90年代末进行同HST密切相关的技术的研究,而不是指研制HST本  相似文献   

18.
1 报告出台背景 2006年,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开始讨论全球合作探索太空的问题.2007年5月,联合发布了合作探索太空的顶层战略——《全球探索战略:合作框架》,随后成立“国际空间探索协调组”.2011年9月,该协调组联合其中12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中国和澳大利亚除外),发布第一版《全球探索路线图》,规划了未来25年通过国际合作探索月球、小行星以及火星的目标、路径与方案等.  相似文献   

19.
国际电磁计量讨论会将于1989年8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发起组织:“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RSI)、“亚太地区计量规划组织”(A/PMP)和“中国电子学会”(CIE)。主办单位为“中国计量测量学会”(CSM)。目前,会议筹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成立了国际程序委员会,乔石琼(中国)任主席,S.Hahn(波兰)任联合主席;国际组织委员会,杨孝仁(中国)任主席,S.Leschiutta  相似文献   

20.
1980年5月18日上午10时整,从我国西部“东风火箭发射场”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当时称远程运载火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海军在试验海域现场抢先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新闻,我国《人民日报》为此发布了号外,这一消息顿时传遍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