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直8旋翼改进研制的特点和动力学匹配分析的工作思路。对立足国内技术进行研制的过程中,从桨毂构型选择、阻尼器布置方式选择、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特性相似性设计、旋翼动力学优化设计和地慢转速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旋翼与全机动力学匹配问题,并略述了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处理情况及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国内自行设计研制的直8金属桨叶升级换代的必要性,并结合复合材料桨叶设计实际,对气动设计、桨叶结构相似性设计、全机动力学匹配分析、重量控制等几个设计关键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杜大华  李斌 《航空学报》2023,(10):37-53
随着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结构动力学问题成为影响发动机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发动机结构从最初的静强度、安全寿命设计思想逐步发展为以动静强度联合、经济寿命设计为指导的研制理念和方法,并在型号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使发动机结构的工作可靠性得以大幅度提高。由于新型号火箭发动机结构的日益大型复杂化及工作环境的极端严酷性,为满足高性能、高可靠性、轻量化与可重复使用的研制需求,发动机结构动力学设计技术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分析发动机结构中典型动力学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并重点介绍了载荷预计、动力学建模及模型修正、动强度评估与寿命评定、结构动力学优化及抗疲劳设计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研究总结及展望。希望本文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动力学设计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续航型无人机的任务需求和总体特点,从稳定性、指令跟踪精度、大气紊流及其它扰动抑制能力等方面,仔细分析了纵向和横侧动力学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其中包括沉浮模态频率较大而阻尼比可能不足、高度控制器设计模型的近似要求、在反操纵区因为轨迹稳定丧失和非最小相位零点的存在导致基于俯仰角调节系统方案的不合适性、螺旋镇定和偏航姿态控制系统振荡及其非最小相位特性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特别强调面向任务和动力学机理分析,以尽量获得简单而实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航天电子产品设计过程中,单机结构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对于提高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在产品研发阶段寻求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而且能明显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本文依据某航天器对接机构控制器结构设计图纸、相关文献及技术要求对对接机构控制器结构的静动力学性能基于仿真软件ANSYS和建模软件pro/e进行了结构分析,为改进产品结构设计和优化性能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飞机设计制造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高度并行这一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及实施架构,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出一种高效的产品与工艺并行设计模式,构建了相关功能系统,解决了工艺、工装设计人员在成熟度后期才参与并行研制,沟通方式落后,审查过程没有记录,没有从工具层面支持等问题。该模式已在飞机研制中得到验证和使用,真正实现了产品与工艺的并行设计。  相似文献   

7.
飞机数字样机研制规范化解决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结合飞机设计制造的需要 ,讨论了数字样机的定义和功能 ,从飞机研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提出了飞机数字样机的三级四类分类方法及相互关系 ;提出了飞机数字样机研制过程中规范化解决方案的构架 ;从构建、应用和管理 3方面阐述了飞机数字样机研制中的通用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无人驾驶直升机遥测遥控与电子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林 《航空学报》2002,23(5):431-435
 介绍了某型无人驾驶直升机遥测遥控与电子系统设计研制,系统要求、总体结构与工作过程,系统设计中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该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并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间站舱体转位地面试验二维模拟空间三维动力学特性的等效性问题,通过第二类拉格朗日动力学方法,建立起在轨与地面试验系统之间的动力学关系,进行了质量特性匹配性设计。基于设计的质量特性,进行了在轨转位和地面试验转位两种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轨与地面动力学仿真结果在趋势和峰值两方面一致性很好,所设计的实验舱模拟器质量特性可以用于地面试验系统的研制。  相似文献   

10.
马岩 《飞机设计》2021,(1):36-38,53
介绍了半堵塞型平移式舱门的2种典型提升机构方案,分析了这2种提升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针对不同问题,以当前机型中典型设计方案为例,分别给出了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方案的设计原理进行了研究与解读,为平移式舱门提升机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是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直升机飞行品质设计和评估的主要手段。直升机是一个多体系统,在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建模过程中,必须考虑旋翼、机体与升力面等的运动耦合、惯性耦合、结构耦合和气动耦合以及非定常、非线性特性,给出各个运动部件的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形式,是对不同假设、子模型进行分析和综合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鉴于此,简要回顾了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着重描述了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建模中的旋翼气动力建模、直升机气动干扰建模、旋翼/发动机建模以及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集成与综合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最后,针对直升机飞行动力学的数学建模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直升机单发失效后自转着陆轨迹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万里  陈仁良 《航空学报》2011,32(9):1599-1607
建立了直升机单发失效后增广的纵向三维刚体飞行动力学模型,通过选择合适的目标函数、路径约束和边界约束,将自转着陆问题表示成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使用非线性规划方法求解得到自转着陆的最优轨迹和操纵.以UH-60直升机为例,首先计算了自转着陆距离最短的最优解,并与二维点质量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维刚体模型在旋翼转速、旋翼拉力...  相似文献   

13.
复合式共轴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赛玉  陈铭 《飞机设计》2011,31(3):13-17,36
建立了复合式共轴直升机的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根据复合式共轴直升机的构型特点,计入上下旋翼,旋翼与机翼之间的相互气动干扰,建立了旋翼、机翼等部件的气动计算模型。以某小型复合式共轴直升机为例,运用牛顿迭代法完成了3种飞行模式下的配平计算,得到了从悬停到高速前飞各种飞行状态下的操纵量和状态量,分析了复合式共轴直升机飞行的物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准静态假设,研究了共轴式直升机悬停纵向稳定和操纵性,给出了稳定性条件和动稳定性与静稳定性的关系及改善稳定性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气动导数和悬停高度对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共轴式直升机悬停纵向振动运动主要表现为不稳定的周期性运动,而静稳定性和静操纵特性是成正比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共轴式直升机的纵缶操纵稳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PC2B格式自由尾迹方法的旋翼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翼自由尾迹模型的建模和桨叶动态响应计算的问题是直升机空气动力学领域中富有关键意义的课题。本文结合桨叶气动模型、旋翼涡尾迹模型、桨叶挥舞动力学模型、"PC2B"尾迹求解算法和旋翼配平模型,建立了一个时间精确的旋翼自由尾迹和桨叶动态气动响应的分析方法,并针对旋翼总距突增时的旋翼载荷和桨叶动态响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袁野  陈仁良  李攀 《航空学报》2018,39(3):121564-121564
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上下旋翼间距小,旋翼间气动干扰较为复杂,影响飞行动力学特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涡环单元动态尾迹方法构建了共轴旋翼气动力模型,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比对说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存在气动干扰时共轴旋翼的气动力特性。以该共轴旋翼气动力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并以XH-59A直升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前进比为0~0.4时的配平特性。通过与飞行试验数据的比对发现:该飞行动力学模型与飞行试验结果比对良好;且模型计算速度较快。通过对配平结果以及旋翼尾迹运动的分析发现: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旋翼间气动干扰会增加悬停和低速前飞时的配平总距和总距差动;低速前飞时的纵向周期变距负梯度现象是由于旋翼间气动干扰与刚性旋翼挥舞运动特性叠加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非线性运动方程及其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牛顿法建立了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的非线性运动方程,提出了一种求解直升机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数值方法。建立方程时,用欧拉角描述直升机在空中的姿态,旋翼采用有挥舞铰且在铰上带有弹性约束的模型,桨盘处的入流采用线性模型,通过对一算例直升机的操纵响应进行数值仿真,将非线性与小扰动线性化的直升机运动方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操纵输入到随后的2s左右,非线性和小扰动线性化的直升机运动方程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但在此之后,非线性运动方程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直升机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8.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synthesizing the control system of the helicopter power plant that consists of two turboshaft engines with free turbines, which through an overall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rotate the helicopter uniaxial rotors. We discuss the problem of coordinat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control loops, when the modes of operation are changed with the aim of balancing the load of each of the two engines.  相似文献   

19.
旋翼桨叶质量不平衡造成旋翼动不平衡,从而引起直升机振动。针对旋翼动不平衡故障,建立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对桨叶质量不平衡进行故障仿真及分析,建立质量不平衡故障与调整配重的对应关系;进而提出一种 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结合的旋翼调整方法,建立输入参数与桨叶配重之间的模型,将四片桨叶的挥舞角和机体横滚、俯仰 2个方向的加速度值及相位作为网络输入,通过学习训练,根据输入数据预测调整配重,从而减小直升机 振动,解决旋翼动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振动响应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直升机研制阶段,预测全机振动响应是控制直升机振动水平的关键技术。本文建立了利用频响传递函数实测数据,对全机振动分析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的方法,机体的振动响应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达到了较高的精度。通过研究,探索出了一套直升机结构振动响应模型修改和分析技术,为直升机振动响应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也为深入开展直升机振动响应预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