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蔡毅 《国际航空》2006,(8):74-75
美国GE公司于1995年开始实施六西格玛战略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收益,成为当今国内外企业界争相学习和参访的对象.通过走访GE公司,反思国内企业现状,笔者认为,影响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就在于:企业文化、领导能力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六西格玛管理始于摩托罗拉公司,通用电气公司(GE)将它发扬光大,今天,全世界的经理人都在关注及学习这个创造了辉煌业绩的管理法宝。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西航)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与GE的合作,在20年的合作历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企业文化”,特别是“不断变革”的企业文化,是GE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一文化的具体体现形式,首推6σ。无怪乎GE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说:6σ已经彻底改变了通用电气公司,构建了公司经营的基因密码(DNA)。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GE的帮助下,西航于1999年进行了首期6σ管理培训,并首先应…  相似文献   

3.
介绍精益生产、6σ管理以及精益6σ方法的主要特点,对精益生产和6σ管理方法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企业推行精益6σ方法3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做了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4.
企业精益研发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益研发是源自企业的实际需求,植根在企业研发实践之中,它基于企业应用需求的同时又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将引领未来信息化的发展.精益研发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企业产品研发"精益化"、"精品化",其实质就是企业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使企业建立技术优势,帮助企业从"制造"走向"创造".  相似文献   

5.
σ(sigma,中文译名西格玛),在统计学上是指"标准差",6σ在质量上表示每百万个产品的不良品率少于3.4.但是6σ管理不仅仅是指产品质量,而是一套基于数理统计数据来做出质量改进的理论和方法,在整个企业流程中,6σ是指每百万个机会当中的缺陷率少于3.4,这些缺陷或失误包括产品本身以及产品生产的流程、包装、运输、交货期、系统故障等.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Ameco持续推行精益管理的第四年。在这一年,Ameco将精益管理定位为实现公司的战略核心,即"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Ameco强调要通过精益管理优化流程,使精益思想成为公司主导文化,2011年开展的52  相似文献   

7.
企业信息化"黑洞"与精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企业信息化"黑洞"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企业管理理念应与信息技术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了精益管理的概念,分析了精益管理对企业全面、成功实施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魏君 《大飞机》2024,(3):36-39
<正>2021年11月9日,美国百年传奇企业通用电气(GE)的首位外部CEO拉里·卡尔普作出了他入主GE后的一个重大决定:宣布将公司拆分为三家公司,分别聚焦航空、医疗和能源业务。这意味着未来GE所有的主营业务将彻底拆分,成为三家独立经营的企业。对于GE来说,作出这一决定无异于“壮士断腕”,对此卡尔普曾经表示,“GE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如今,在经历了3年多的资源拆分与组合之后,GE公司发布了最新的拆分计划实施情况及时间表:2024年3月,GE董事会正式批准将从事能源业务的GEVernova拆分出去,并计划在4月2日在纽约上市。这意味着从4月2日开始,GE将成为一家专注于航空业务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1运用6σ管理理念,有效降低飞机维修成本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竞争已由简单的产品竞争向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竞争转移,原来那种粗放式的经营手段、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发展的需求.而由美国GE公司成功实施的6σ管理,不仅仅是世界多数企业认可的在新经济环境下获得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策略,而且已成为获得和保持企业在经营上的成功并且将其经营业绩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和发展策略.据此,东航倡导运用6σ管理理念来提升其管理水平、强化赢利能力,保持公司具有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任治潞 《大飞机》2021,(3):49-53
2021年,全球航空业的第一个"重磅"消息来自于行业巨头GE公司.3月10日,GE宣布旗下的飞机租赁公司GECAS将与全球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AerCap合并,这笔交易价值高达300亿美元.GE公司表示,GECAS和AerCap合并后,GE将获得新公司46%的股份,并获得约240亿美元现金.根据计划,这笔交易将在9~12个月内完成,同时也意味着GE将彻底关闭曾经红极一时的GE金融(GE Capital).百年潮起潮落,作为行业巨头,GE荣枯皆历.如今,走入盛大光环背后的GE,选择了重新回归主业.GE能否以此为契机,重振雄风续写下一个百年的辉煌,值得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1.
1追求卓越,实施6σ管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不再是“如何使企业获得成功”,而是“如何使企业保持持续成功!”企业如何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进而实现构建长寿型企业的目标,这一直是哈航集团领导层最关心的问题。2001年,GE公司中国黑龙江区域负责人在访问原哈飞时,介绍了GE公司实施6σ管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原哈飞管理层深受启发,决定于2002年1月6日开始推行6σ管理,并将“推行6σ管理,实现‘上质量、降成本’”列入公司2002年的5项重要工作之一。哈航集团公司成立后,新一届领导班子高瞻远瞩…  相似文献   

12.
去年6月,笔者参加了中组部组织的中央直管企业领导人赴GE公司高级研究班,进行深入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13.
精益生产(Leall production)是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其目标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了一系列具体方法.该模式采用了拉动式准时化生产、高柔性的平衡生产系统、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多技能员工等手段.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月21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GE公司正式签署了建立合资公司合同,民用航电系统合资公司正式成立.该合资公司由GE和中航工业各持50%股份,致力于为未来的民用航空项目提供航空电子产品及服务.自2008年GE公司CEO Jeffrey Immelt先生拜访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先生,至今历时将近3年,两家集团公司终于冲破重重困难和考验,开始了里程碑式的合作,在打造世界商用航空业最开放、最先进架构航空电子系统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当前正值中国军工企业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中国未来研发创新及发展的重要时期——代表高、精、尖产品研制的飞机研发企业,必将经历从仿制和改进、改型,到实现真正自主研发的蜕变式转型过程。利用先进的精益研发体系,打造基于知识工程的精益研发与敏捷管理的先进飞行器研发平台,形成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的数字化研制能力和  相似文献   

16.
世界大型支线航空运输将继续强劲发展.GE公司预测,今后10~20年,世界大型支线喷气客机市场的销售数量将超过4000架.斯奈克玛公司预测,未来20年,50~100座级大型支线客机市场将需要5000多架.随着大型支线喷气客机市场的发展,大型支线喷气客机发动机也将获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集团公司质量管理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集团公司整体质量竞争力,为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质量管理基础,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发布了航空质[2005]101文《关于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决定》,文件要求:● 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的“十一五”总体目标:集团公司各企业的所有制造过程平均达到4西格玛质量水平,保军和骨干企业制造过程达到4.5西格玛质量水平,关键和重要制造过程达到5西格玛质量水平。通过全面系统的持续改进,将集团公司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六西格玛管理型企业。● 成立集团公司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委…  相似文献   

18.
美国战斗机发动机销售减少和市场萎缩几年后,最近似乎处于平稳地回弹.据工业界最新的保守估计,今后10~15年里将有1000台普惠公司的F100和GE公司的F110发动机销售到海外以用于美国的战斗机.这些销往欧洲、中东,也许还有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动机可能包括500台用在F-15飞机上,300~500台用在F-16飞机上.为了竞争未来F-15的动力市场,GE公司于1996年在F-15E上完成了导至F110合格的飞行试验,而且在1997年12月初最后收到了美空军的合格证.GE  相似文献   

19.
用于波音777的GE90系列发动机曾是GE公司最早采用复合材料技术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当年采用许我"超前"技术的这款发动机曾使GE的市场投资陷入多年的困境.然而今天,GE在GE90的后续发动机--新一代的GEnx上开始得到回报.  相似文献   

20.
GE公司已确定了推力为98千牛的F414发动机的发展途径,这种发动机将装F/A—18E/F,其安装推力将增加25%.这项计划是美国海军在8月初刚收到头两台生产型F414后GE公司提出的.据GE称,交付给海军的两台发动机是早期第一批小批量生产的28台F414-GE-400中的两台,接着到今年底,将交付13台以上.海军与GE公司已签订购买142台早期小批量生产的F414,这些发动机将分三批交付,最后一批将在2001年5月末交付.F414的大批生产在9月开始,每月生产两台,然后增加到6台,大约到2002年,每月的产量将增加到10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