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高职教育的投入产出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分析高职教育的投入产出关系,应用华氏宏观经济数学模型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它对分析高职教育各项投入的效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的计划经济已逐步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做为上层建筑也获得了蓬勃发展,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更使以培养科技人才为己任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获得了发展的动力,职业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尽快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取得从中央到地方经济主管部门的共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做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我校从85年开始试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今试办高职班的学校已增至22所。如何抓住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高职教育发展步伐,需要我们加强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创新——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目前尚存在学科专业结构不舍理、产学研相结合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高层次研发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需优化等问题。要切实落实河南省高等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在确立适度超前发展的理念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本土化、开放协作和生态和谐的原则,以培育高等教育园区发展极作为河南高等教育结构创新的战略目标,以和谐的生态结构作为结构创新的基本形态,以学科专业调整与发展作为结构创新的核心工作,以产学研有效结合作为结构创新的突破口,全力推进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基于遴选出的十个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呈现中性特征,经济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育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在河南省也未能很好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双证书”制度即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并重制度,该制度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一种客观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一种自我完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方面也决定了“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策略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正确认识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认真分析发展环境,查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推进陕西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使陕西的高职教育真正步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教育人力资本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借鉴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有效劳动模型,实证研究了1995~2016年间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相较于物质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较高但贡献份额不大,其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物质资本带动起来的。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注重教育人力资本在质和量上的提升,推进人才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1996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公布并实施了《职业教育法》,使建立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有了法律依据.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人们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各类教育中与经济、企业的关系最为直接,是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除高级专门人才的竞争外,在相当程度上,就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人员整体素质的竞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面向二十一世纪,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正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应是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如一的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多的将要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运作,而不是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设计。通过这两年下厂带实习的体会和调查,使我深深地感触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我们现在的毕业实习,无论在时间安排,或是实习形式等诸多环节上都有必要加以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和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了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 ,提出在发展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 ,素质教育、弹性教育的办学理念 ,寻找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作为中部重要的经济强省,河南省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1997~2006年的河南区域差异状况做了重点分析,认为河南省各地市经济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和变异系数呈波浪式发展,总体差异水平在不断扩大。利用SPSS11.5软件把河南各地区分为经济发达区、发展区和欠发达区三类,区域发展战略、资源条件、投资政策、区位优势等因素是导致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促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2)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3)推动地方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4)促进区域市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其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势在必行。文章运用回归分析法对城市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认为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经济发展;(2)产业集群内组织间联系紧密程度决定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在贡献;(3)产业集群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依赖于政府的支持程度;(4)产业集群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依赖于城市人文环境。文章的研究为河南省制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省内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也在日趋扩大,如何缩小差异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通过经济总量、人均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等指标,对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区域差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河南省应该积极培育各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城市化进程,尽快出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化,促进产业转移与整合,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金融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分割的广泛存在削弱了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整合功能,从而影响中部的全面崛起,因此中部的崛起离不开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培育。河南相对于中部其他五省而言,其经济实力与金融发展水平比较高,省会郑州市具备成为金融核心的潜力;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指标来看,郑州市对省内周边城市的吸引强度较高,而对其他省份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较弱;郑州的外向功能量在中部11个城市中居于首位,其城市流强度值排名第三。这些表明郑州市具备一定的金融聚集潜力,但目前主要承担着中原城市群的“龙头”角色,而非整个中部的金融增长级。建议郑州应首先夯实其中原城市群的金融核心地位,并逐步构建成为中部三省(河南、安徽和山西)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5.
河南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密切的联系.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力资本存量的相应增加,这与多年来执行的经济政策是一致的.无论是在省际层面还是省内层面,河南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从人力资本的结构上看,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经济周期谷底的特性以及中美两国经济紧密关联和经济周期越来越契合的规律,可以印证2009年就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谷底,由此可以断定当前处于复苏阶段.然而近三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至谷底以下,这一反常现象是由于经济短周期冲高回落与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相互叠加造成的.河南省与全国经济周期高度一致,时滞半年左右.在高速经济增长阶段河南省潜在经济增长率比全国高出2个百分点,中高速阶段高出1.5个百分点.河南省近几年经济增速深度下滑,其关键原因是投资增速下滑,其根本原因是结构升级缓慢.未来河南经济要摆脱持续下行趋势,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应坚持调结构、扩投资、促改革的政策思路,“调结构”是根本,“扩投资”是基础,“促改革”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河南县域经济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ESDA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县域经济格局及其产业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发达县域、次发达县域、欠发达县域及落后县域四种类型;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心—外围"分布格局;河南县域经济格局与县域的产业结构密切关联,工业与服务业综合型、资源开发利用型、特色制造业主导型县域发展水平较高,而农业依托发展型县域则较为落后。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县际经济差异及其调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河南省的127个县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定性、定量描述了自1992年到2002年的县际经济差异,分析了县际经济差异格局特点,探讨了县际经济差异的时间动态变化特征,预测了未来发展阶段的县际经济发展趋势,讨论了人均GDP增长率与县际经济差异的关系。认为未来河南省县际经济绝对差异有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有缩小趋势。不平衡的扩大势必引起许多政治、经济及社会方面的问题。因此,对河南省未来一段时期的人均收入不平衡进行调控很有意义。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经济发展效率,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加强政府调控,建立合作发展、利益共享的联动机制,引导产业转移等调控河南省县际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