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EFDD方法是近年国外提出的一种新的模态辨识分析方法。基于仿真分析研究,提出了能显著提高模态参数辨识准确度的变参数EFDD分析方法。多项试飞应用表明,利用大气湍流激励变参数EFDD分析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现代大中型飞机密集模态辨识问题,提高了模态参数识别准确度,而且该方法解决了飞行中无法实施人工激励的试飞问题,对现代大中型飞机的颤振试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理解算的民用飞机气动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风洞试验与理论计算无法满足建立高精确飞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需求,有必要通过试飞后的气动参数辨识来修正其飞行动力学模型。以极大似然法为代表的传统动态激励气动参数辨识法极大地依赖于激励信号设计、辨识算法等,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解算的方法,利用飞机不同飞行条件下的配平数据,从物理机理出发,针对气动静导数条理进行一一解算,并形成了物理解算法的辨识流程和方案。这一方法可为后续动导数的动态激励辨识减少大量未知参数,从而提高了整个气动模型的修正精度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平尾积冰对飞机纵向气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忠达  苏媛  曹义华 《航空学报》2013,34(7):1563-1571
建立飞机纵向动力学模型,基于最大似然参数估计原理,设计用于辨识飞机纵向气动参数的辨识系统,并对辨识系统的正确性和精确度进行了验证.以DHC-6飞机飞行试验数据为依据,对未积冰飞机和两种平尾积冰冰型的飞机进行纵向气动参数辨识,通过对比3种情况下飞机纵向气动参数的辨识结果,定量分析了平尾积冰对飞机纵向气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尾积冰将导致飞机纵向气动特性恶化,俯仰阻尼可减小15%,升降舵效率可降低20%,对飞行稳定性、操纵性以及飞行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传运输类飞机气动模型试飞校准与验证工作中,试飞数据的高相关性导致的无法有效获取气动模型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优化设计试飞动作与试验状态,隔离相关性高的气动模型影响因素,逐步实现对气动模型参数试飞校准的方法。试飞验证结果表明,该试飞方法可有效支持气动模型试飞校准工作,且校准后的气动模型满足CCAR-60客观测试的容差要求。  相似文献   

5.
田福礼 《飞行力学》1993,11(3):50-60
提出了一套识别飞机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对于短时激励信号,可同时采取时域法和频域法;对长时激励信号仅采取频域法。方法验证采用了变稳飞机电传系统试飞数据和专门的仿真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解决电传飞机系统识别和评定中的许多问题,并为更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型无人机飞行试验,探讨了无人机气动导数的参数辨识过程。根据无人机飞行试验数据特点及模态激励方式,分析并实践了相应的数据处理过程,修正了试飞数据;结合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建立了合适的气动模型,进行了气动导数辨识并验证了部分导数,辨识结果是真实可信的。所研究内容对验证和优化无人机空气动力和飞控设计进而合理地评价无人机的性能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配重重心调配系统可实现飞机重心的快速调节,完成试飞科目中对重心的要求。本文以国内某型飞机为例,根据罐内水量的分布计算飞机相应状态的惯性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气动特性建模及参数辨识,得到飞机的气动导数。通过公式推导,利用辨识得到的气动导数计算出不同重心的增量,与水配重系统的理论值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参数辨识方法的重心增量计算结果准确度高,可以作为一种检验水配重系统工作是否正常的有效手段,进而保证飞机试飞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飞翼布局飞机由于其特殊布局形式,飞控系统设计通常采用高增益大阻尼控制增稳方法,同时飞翼布局飞机的操纵面操纵效率非线性显著,涉及多操纵面组合控制以及控制分配,因此,采用常规的杆力或杆位移作为输入指令,多数情况下无法顺利地激励出理想的纵向短周期模态。本文采用迎角指令跟踪法研究飞翼布局飞机的纵向短周期品质,利用Simulink进行创新操纵面布局飞机的闭环仿真系统建模与验证,并通过小型飞翼布局无人机进行飞行试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飞翼布局飞机纵向短周期品质试飞时,易于激励出其纵向短周期模态,并可实现飞机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歼×气动导数试飞的目的、意义,飞行驾驶技术,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给出了本次飞行试验提取气动导数所采用的飞机数学模型。给出了飞行试验结果及其简略的分析。飞行试验结果包括:飞机纵向气动导数、短周期模态特性,横侧气动导数与荷兰滚模态特性。由于本次试飞采用了较先进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试验结果可靠,可供有关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飞机的纵向飞行品质参数,分析了时域法和频域法的优缺点,并针对某大型客机的纵向试飞数据特点,实践了相应的数据预处理过程,修正了试飞数据。分别建立了合适的时域气动模型和频域的传递函数模型,应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辨识。计算结果表明,时域法和频域法的计算得到的飞机本体和等效的短周期频率和阻尼比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loaded excitation signals brought by high feedback gain augmentation in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fly-by-wire(FBW) passenger airliners. Taking for example an FBW passenger airliner model with directional relaxed-static-stability, through analysis of its signal energy distribution and airframe frequency response,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ignal type selection, signal parameters design, and the appropriate frequenc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leron and rudder excitation signals. A simulation validation is presented of the FBW passenger airliner's lateral-directio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The validation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signed signal can excite the lateral-directional motion mode of the FBW passenger airliner adequately and persistently. Meanwhile, the relative errors of aerodynamic parameters are less than 5%.  相似文献   

12.
The flight control system of a fly-by-wire (FBW) passenger airliner with a complex frame-work and high feedback gain augmentation would change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 of a loaded signal and suppress the excitation of an airplane's pertinent motion modes. Taking a research example of an FBW passenger airliner model with longitudinal relaxed-static-stability, a new method of signal type selection and signal parameter design is proposed, through analysis of signal energy distribution and plane body's frequency response. According to CCAR60--the Appraisal and Use Regulation of Flight Simulator Device, the simulation validation of the FBW passenger airliner's longitudinal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is put forward. The validation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designed signal could excite the longitudinal motion mode of the FBW passenger airliner adequately and the multiparameter comparison in simulation meets the objective test request of CCAR60. Meanwhile, the relative errors of aerodynamic parameters are less than 10%.  相似文献   

13.
对于风洞试验中全尺寸模型试验的非平稳信号进行载荷辨识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全尺度模型试验的非平稳信号载荷辨识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RSN)深度学习技术的智能载荷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度学习提取测力系统输出数据中的气动力、惯性力和噪声等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对每组数据进行获取阈值,再通过软阈值函数对特征进行滤波降噪,有效辨识出测力系统响应信号中的惯性力分量并进行剔除,实现气动力载荷辨识。在测试验证中,均值法的辨识精度为85%以上,DRSN模型的辨识精度为94%以上,证明DRSN模型能有效降低噪声和惯性力对于载荷辨识的干扰,用于非平稳信号的载荷辨识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栖落机动建模与轨迹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固定翼无人飞行器栖落机动的纵向运动进行了气动特性建模与轨迹优化设计。通过运动捕捉系统测量获得试验滑翔机实时飞行数据,并结合统计学原理和平板气动理论建立了气动模型和动力学模型。针对所建立的模型采用GPOPS优化工具箱设计了栖落机动标称轨迹。优化结果表明,不同初始速度条件下执行栖落机动的空间需求不同,但最终都可以实现以相同的栖落速度落到同一位置。  相似文献   

15.
吴肖  曾捷  胡子康  李明  胡锡涛 《航空学报》2020,41(9):223806-223806
在航空航天领域,作用在结构上动载荷的确定对结构健康监测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为此,本文以类似机翼结构的变截面悬臂梁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与卡尔曼滤波器的动载荷识别方法。首先,根据变截面梁单元形式,推导出变截面梁的质量矩阵与刚度矩阵,建立动力学运动方程。然后,以光纤光栅传感器测得的应变信息作为观测信号,通过卡尔曼滤波器生成的增益矩阵、新息序列矩阵以及协方差矩阵,得到灵敏度矩阵和估计力的增益矩阵。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义回归模型及其最小二乘算法,估算出动载荷大小、判断出动载荷激励位置。借助数值仿真与实验手段,分别验证了该方法对于单点正弦激励、方波激励、锯齿波激励以及多点同时激励等工况下的动载荷识别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具有较好的动载荷识别效果和噪声抑制能力,能够为未来风洞试验和真实飞行试验环境中诸如大展弦比机翼表面气动压力等载荷实时辨识、气动外形自适应控制以及结构健康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空发动机试验时缺乏有效安全监控措施的技术难题,开展航空发动机气动失稳在线监测试验技术研究。通过分析发动机试验失稳动态特征数据,设计基于时频-小波的气动失稳辨识算法,研制出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气动失稳在线监测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检测到发动机失稳特征信号,辨识系统响应时间优于50 ms,工程实用性高,具备对发动机试验气动失稳在线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气动力估算方法得到某小型无人机的纵向气动力数据;通过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对估算结果进行动态特性验证,并重点讨论了小型无人机的脉冲激励飞行试验验证。研究发现,选择飞行试验激励信号既要考虑小型无人机的特殊性,又要考虑信号的频谱特性;激励信号的选择为同类飞行测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人机在高空低速飞行时易受风场影响及在数据分析时遥测数据不完备的问题,进行了气动参数辨识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空速管平面矢量三角形的风场估计方法及基于风场信息修正的气动角估计方法。以某型无人机为例,对遥测数据进行了充分分析与信息综合,运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了纵向气动参数辨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所提方法有效。考虑到辨识模型的数学本质,该方法对其他固定翼无人机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9.
准确计算直升机的悬停升限依赖于诸如桨尖损失系数,非均匀旋翼诱导速度分布,旋翼下洗引起的直升机增重效应及发动机与旋翼之间的功率传递系数等气动参数的准确度。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准确预估以上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上述气动参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的运动方程,实测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相关信息,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得到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然后,利用辨识结果确定直升机的悬停升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及相应的悬停升限,且具有飞行试验简便,不受直升机装载和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限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