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内动态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A成功发射试验九号卫星3月12日,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A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试验九号卫星。长征七号A火箭是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不低于7吨,同时具备零倾角轨道、奔月轨道等高轨发射能力,是国内第一个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的捆绑火箭。试验九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在轨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2.
3 月 12 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长征七号 A 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七A 是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长三甲系列火箭三子级组合而成.这也是继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之后,长征七号系列火箭的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我国最大运载能力的火箭长征五号托举最重卫星、东方红五号卫星公用平台首飞试验星——实践二十号飞向太空,飞行2247秒之后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第323次飞行,中国航天2019年宇航任务以一出"重头戏"完美收官。据长五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介绍,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大力士",长五火箭总长约57米,堪比20层楼高;火箭起飞质量约870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具备将25吨级的航天器发射到近地轨道、将14吨  相似文献   

4.
正五、阿波罗登月登月飞行过程土星5号运载火箭装载着阿波罗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土星5号运载火箭高110.6米、起飞质量3038吨、推进力3400吨,月球轨道运载能力45吨。该火箭为3级,第一级火箭长42米、直径10米,第二级火箭长25米、直径10米,第三级火箭长18.8米、直径6.6米。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已进入发射前的冲刺阶段,各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按计划将于今年下半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两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火箭芯级直径为五米,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长征五号也  相似文献   

6.
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5月中旬运抵海南发射场,执行首次发射任务。该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运载火箭。该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号,采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近地轨道运载能  相似文献   

7.
正1引言深空探测任务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资源紧张。资源紧张体现在各个方面,功率、信道等都紧张,但是最突出的矛盾还是质量。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起飞质量约为87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4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8吨,地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为5吨。然而,深空探测任务需要运载火箭提供较大的入轨速度,火箭的运载能力就  相似文献   

8.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36-39
1978年,在长征二号火箭的基础上,经过适应性的技术改进设计,研制成功一种新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全长约40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2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3.9吨.  相似文献   

9.
正6月25日20时,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七号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未来不仅承担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质和补加推进剂任务,还将成为中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七号控制系统团队的负责人宋征宇在接受本站记者专访时称,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控制系统多项国产化技术的成功,将带动一批我国具  相似文献   

10.
开始新长征     
<正>在中国航天史上,2015年9月,将成为一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月份。在这个月里,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两个型号——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先后出征并告捷。从此,长征系列火箭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而这只是中国新一代火箭精彩亮相的开始。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一个成员涵盖"大、中、小、快"型谱完整的大家族,其成员各司其职,实现航天运载需求的全面覆盖。其中,长征五号被称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被称为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而"长六"、"长十一"则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小液"和"小  相似文献   

11.
在第6届珠海国际航展期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出了最新型的空射型运载火箭,该火箭为三级带冀固体火箭,起飞重量13吨,火箭挂载在载机机腰下部,由载机携至离地面一定高度并满足发射条件时箭机分离,点火后按程序飞行。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不低于50千克。  相似文献   

12.
国内动态     
<正>长四丙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号A、B卫星2022年12月12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试验二十号A、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试验二十号A、B卫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长四丙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执行一箭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t。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有效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吨到4.5吨之间的空白,为我国未来中、低轨卫星发射的迫切需求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在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在欧空局1973年决定研制“阿里安”火箭之前,法国已独立研制了“钻石”(Diamant)运载火箭。 “钻石”运载火箭由三级组成,有“钻石A”、“钻石B”和“钻石BP4”三种型号。500公里高空轨道的有效载荷分别为80、115、150千克。 “钻石A”运载火箭的发射质量为18.4吨,带有效载荷长19米,最大直径为1.4米,稳定尾翼翼展2.7米。第一级(绿宝石)发射质量为14.7吨(其中推进剂12.8吨),长10米,直径1.4米,结构材料用的是钢,采用了“Vexin”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为硝酸和松脂油,地面推力为274千牛,工作持续时间为95秒,采  相似文献   

15.
金兑 《太空探索》2001,(2):18-18
1970年在远程导弹的基础上,在总设计师屠守锷的主持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研制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用于发射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 长征二号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箭长3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190吨,总推力280吨,其近地椭圆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8吨。经过4年的研制,1974年11月5日第一枚长征二号火箭进行发射试验,但由于箭上控制系统一根导线折断,火箭升空后20秒飞行姿态失控。最后火箭自毁爆炸,残骸坠于发射场附近,试验失败。  相似文献   

16.
简讯     
日本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于6月18日宣布,日本准备研制一种类似于欧洲阿里安的大型运载火箭H-1。这是一种三级火箭,重200吨,长42.3米,直径3.3米。能把800公斤重的卫星射入同步轨道。计划在1987年投入使用。计划研制费用为1500-2000亿日元,合30-40亿法郎。在制成这种大型火箭前,先于1985年前研制出H-1A,高40米、重140吨,第一级将沿用N_2火箭的发动机,带9个助推器;第二级用低温推进剂,推力10吨;第三级用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天津滨海新区,一个大规模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于2008年拔地而起,如今它已经具备了全面的火箭制造与总装能力。这里不仅走出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还承担了其他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部分生产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津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彰显了我国航天制造业的全面进步,也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长征3号甲”是为发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而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它在“长征3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由原来的1.4吨提高到2.5吨。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倾注8年心血研制的这种运载火箭,至今发射3次,均获成功。巍巍长箭涉三关,在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一页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Nemo 《太空探索》2014,(1):44-48
<正>日本新一代固体火箭艾普西龙于2013年9月14日成功发射,2006年退役的M-V火箭终于后继有人。M-V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为1.8吨,艾普西龙火箭更降低到1.2吨,而H-IIA系列火箭中运力最弱的H-IIA 202型号,近地轨道运力也高达10吨,不论是M-V火箭还是艾普西龙火箭,运载能力与日本现役的H-IIA系列火箭之间都有很大的缺口,致使日本不得不使用H-IIA火箭发射中小型载荷。日本火箭发射价格本来就居高不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H-2大型运载火箭投入使用2月4日,日本自制的H-2大型运载火箭从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将轨道再入试验装置(OREX)和火箭飞行状态鉴定有效载荷(VEP)送入地球低轨道。该火箭是由氢氧芯级和捆绑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总高约50米,直径4米,起飞重量254吨,其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吨,地球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0吨。其研制费用为25亿美元,历时10年。由于其第一级大氢氧发动机LE-7结构复杂,工作条件要求高,使研制进度多次受阻,研制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年。8月28日H-2火箭又成功地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