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弹射筒一般用于航天器结构的连接与分离,将连接体以一定速度弹出,实现结构之间的弹射分离。弹射筒在工作过程中推力过大会造成航天器结构的损坏和精密元器件的失效,从而导致整个航天器飞行任务的失败,是航天器的关键部件,因此对影响弹射筒推力的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与典型的弹射筒推力曲线进行对比,发现某型两种结构相同的弹射筒推力曲线均多出一个突变峰值。针对该问题,采用对弹射筒试验过程中的高速摄像图片与推力、速度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推力突变峰值出现的原因,从而为此类产品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下弹射是水下运载器发射的重要方式,弹射工质气体形成的筒口气泡对相邻设备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为明确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筒多弹水下弹射筒口气泡演变过程及载荷特性,利用雷诺平均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嵌套动网格技术,建立水下弹射两相流动非定常数值计算模型,并经实验测量数据校验后,对一筒三弹水下弹射流动和载荷状态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含微裂纹的固体导弹弹射筒进行可靠性评估,从断裂力学的角度,对随机载荷作用下的钢制弹射筒裂纹累积损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裂纹累积损伤失效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算例进行仿真计算,并分析了影响弹射筒可靠性的因素。结果表明,初始裂纹的大小是影响弹射筒可靠性的主要因素,这与实际结果较符合。  相似文献   

4.
弹射筒是航天火工装置中的一种,它的结构简单用途广泛,能对弹射物体产生力和运动速度。文章主要介绍通过不同装药设计控制弹射筒的性能,以便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整流罩分离过程中弹射筒分离力的工程估算方法。认为弹射筒达到最大压力后,力-位移关系近似符合等温变化规律。由此可根据地面小车试验的力-时间曲线,通过MSC.ADAMS建模分析获得弹射筒的力-位移曲线,以及整流罩的相关分离参数。整流罩分离地面试验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较吻合。  相似文献   

6.
文键  李超龙  王悠悠  赵欣  王斯民  厉彦忠 《宇航学报》2021,42(10):1335-1342
针对传统气动弹射介质空气做功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CO_2作为新型气动弹射介质。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以CO_2为弹射介质的弹射热力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比分析了CO_2和空气作为弹射介质对于弹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弹射过程中高低压室内介质状态以及飞行器运动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与空气相比,CO_2具有更大的做功能力。相同的热力状态下弹射相同质量的飞行器,使用CO_2可获得更大的出筒速度。CO_2作为弹射工质对于大质量的飞行器优势明显,在不减小出筒速度的情况下,使用CO_2可使负载质量提升50%以上,验证了CO_2作为弹射工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以碳纤维/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为材料,采用缠绕工艺制造的有导轨薄壁筒进行了弹射物筒内弹射阶段动态分析,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说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准确,可作为工程及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筒射导弹弹射动力装置与发射筒之间三种不同安装方式的火药有用能利用系数进行分析计算,绘出其变化规律曲线,为导弹弹射动力装置设计者在选择安装方式之后计算装药量提供设计参考,有助于简化燃气一蒸汽弹射动力装置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带有导流槽装置的考虑燃气引流冲击开盖的新型燃气弹射系统模型,采用燃气弹射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弹射过程流场、筒盖载荷、弹体内弹道曲线变化规律,研究了改变导流槽深度对开盖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射筒与弹体间隙之间的压强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压强的扩散速率比温度更快;当导流槽深度为20 mm时,弹体加速度在低压室燃气动力作用、弹体运动和导流槽导流区域变化共同作用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急剧上升的变化规律,弹体速度和位移均呈现上升规律,筒盖最大压强达到0.24 MPa,满足发射开盖载荷设计要求。随着导流槽深度减小,导流槽封闭时间提前,筒盖最大压强不断降低,当导流槽深度不小于12.5 mm时,均可满足开盖载荷要求。  相似文献   

10.
火箭弹自力弹射离筒前尾焰一直被限制在低压室内,为弹体提供附加的发射动力,但也导致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背压较高,使其燃气流场特性不同于自力发射.为研究火箭弹自力弹射过程中低压室内复杂的燃气流动特性,以二维轴对称N?S方程为基础,建立了自力弹射低压室燃气流场的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计算模型对超声速冲击射流试验进行了仿真,得到的...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表面充电仿真计算和电位主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等效电路理论推导出随时间变化充电问题的微分方程组,用FORTRAN语言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针对强地磁亚暴空间环境分析了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在阴影区和光照区的充电水平。最后计算讨论了采用空心阴极等离子体接触器向航天器外发射电子束作为控制航天器充电水平手段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戴龙成  宣益民  尹健 《宇航学报》2002,23(6):50-56,68
以高压气体作为弹射能源为思路,研究了悬挂发射装置的动作过程和运动规律,提出了一套新型悬挂发射装置的设计方法。对近年来逐步发展的现代设计方法如何在悬挂发射装置设计中推广应用,指导新型悬挂发射装置研制的全过程作了阐述。本文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变质量系统的能量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气压传动装置的数学模型;将拉氏方法和机构动力学引入弹射机构装置的数学建模中,在求解考虑管壁摩擦和截面积变化的准一维非定常流守恒型方程组时采用算子分裂技巧来构造差分格式,本文将小波分析中奇异性检测理论应用到结构优化,对基于系统仿真技术的动力学参数,结构尺寸,气源参数和导弹重量等进行多目标全面优化,将小波分析中非线笥浮动阈值去噪理论应用到含噪试验的数据处理中,取得比传统降噪滤波及一般的小波和小波包逆变换重建信号更好的效果;将模糊数学理论应用到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综合评判中,可以更好地完善系统的设计方案,运用弹射投放性能测试技术对悬挂发射装置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维轴对称雷诺平均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研究了被动式引射器稳定工作时其内流场结构及高空试验舱压强的变化。空间上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耦合求解。时间上采用显式Runge-Kutta方法进行迭代推进,直至流场收敛。结果表明,引射马赫数越大。要求的启动总压越高,为了降低启动压比,可以适当缩小混合室收缩比,增加第二喉道长径比。引射马赫数与引射总压对引射器内流场结构和高空试验舱真空度影响极大,发动机出口燃气参数对高空试验舱真空度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压缩氮气驱动的二级气炮、三级气炮的研制背景、设计技术和发射性能特点,分析活塞质量、弹丸质量、驱动气压和泵管初充气压等发射参数对发射弹速和发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制约提高弹速上限的主要因素,还介绍利用上述二级气炮和三级气炮开展的若干实验研究情况,评估压缩氮气驱动多级气炮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高空模拟试车台主被动引射方案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轴对称雷诺平均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一大面积比火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在不同引射方案下发动机启动至稳定运行过程中不同室压下的流场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空间上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耦合求解,时间上采用显式Runge-Kutta方法进行迭代推进.结果表明,采用启动段主动引射、主级段被动引射的...  相似文献   

16.
为使电子枪的性能满足太空环境下的作业要求,对10 kV太空电子枪的光学系统进行设计与仿真研究,给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法及流程.首先选择合适的阴极材料,仿真得到电子束的轨迹;而后算出合适的焦距,对一级聚焦电子光学系统进行仿真.鉴于一级聚焦系统不能实现在工作距离为300 mm时束斑直径为0.4 mm的设计目标,进而设计二级聚...  相似文献   

17.
刘凯  郭健  周文雅  佘智勇 《宇航学报》2020,41(8):1023-1031
针对涡轮/冲压/火箭三组合动力水平起降高超声速飞行器爬升段飞行轨迹设计和制导律设计问题,首先考虑宽速域组合动力发动机多模态特性和高低速气动特性差异,分别开展了涡轮段、引射段、纯冲压段及冲压火箭段的飞行策略研究,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飞行攻角剖面构型和火箭流量剖面构型,将无穷维轨迹优化问题转化为有限维参数规划问题,进而完成了组合动力上升段飞行轨迹的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开展了组合动力上升段轨迹跟踪制导律设计研究,给出了保证闭环稳定性和控制品质的制导律参数设计准则,最后通过开展仿真分析说明了提出轨迹设计及制导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枪输出电子束符合要求,研究极板个数对电子枪电场与电子束的影响。通过计算机建模和仿真分析,探究不同极板个数(N)下的电子加速效果、电场强度及电子束质量。结果表明,在N=6时,电场强度平均值高、均匀度好,电子在相同加速电压作用下具有最高速度,电子束聚焦性能较好。极板个数最佳值的确定,可为电子枪的具体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Studies of three versions of electron guns (0.3 kV, 0.14 A; 20 kV, 0.1 A; 40 kV, 0.05 A) intended to operate aboard spacecraft during various space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of electron-optical systems are given, the optimization of cathode-heating units and heat removal system are performed, circuit design of the gun power supplies for both the stationary mode and using a special modulator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efficiency of ejecting waste generated by the life support system (LSS) of a manned spacecraft to reduce initial mass on low earth orbit. The spacecraft is used for a long-duration interplanetary mission and is equipped with either a chemical or a nuclear-thermal propulsion system. For this study we simulate an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for a given spacecraft maneuver. An impulsive approximation of the optimal interplanetary spacecraft trajectory is assumed, which allows us to reduce the general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to hierarchic structure of 'outer' and 'inner' subproblems. This structure is analyzed using the Pontryagin's Maximum principle. Numerical results, illustrating the efficiency of waste ejection are shown for typical Earth-Mars transfer trajectories. This results confirm in theory that using a waste ejection system makes an early manned Mars mission possible without having to design and build new, advanced biological L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