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直XX型机旋翼折叠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桨叶折叠角度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安装后折叠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旋翼桨叶非定常挥舞运动的分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旋翼桨叶的实际气动环境出发导出了桨叶的非定常挥舞运动方程,其中考虑了影响旋翼桨叶非定常挥舞运动的各种因素,包括旋翼入流的时滞效应及前行桨叶的压缩性和后行桨叶的失速特性。给出了计算桨叶非定常挥舞运动的递推公式,并进而描述了旋的整体挥舞运动。最后以某型直升机为例,计算了直升机悬停及前飞中旋加变距操纵后旋翼桨叶挥舞运动响应的过渡过程,结果表明:用本文所述方法能合理地计算旋翼桨叶挥舞运动的非定常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直升机自动折叠系统地面模拟耐久性试验中发生的桨叶折叠铰磨损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折叠铰进行了设计改进,对磨擦副材料进行了更改,通过改进前后折叠铰的耐久性对比试验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解决了桨叶折叠铰磨损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在不同转速下的搅拌过程中桨叶所受的扭矩、压力分布、应力和变形规律进行研究,表明在搅拌过程中,转速越高、越靠近捏合机底部,桨叶所受的压力越大,且压力的极值点出现在桨叶尖部;远心桨的扭矩要大于近心桨;所承受应力也较大,捏合状态时近心桨的相对变形量比远心桨大,且变形不对称,向一侧偏转,最大相对变形处在近心桨底部桨翼的捏...  相似文献   

5.
直升机旋翼桨叶截面刚度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向锦武  张晓谷  赵翔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2):206-208,224
本文利用线性二维截面分析模型,在方程的建立和推导中综合考虑了直升机旋翼桨叶梁的变形特点,和梁截面的面内和面外翘曲对梁截面刚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具有多个不同节点单元可用于计算各向异性材料的旋翼桨叶截面刚度的有限元软件,用复合材料盒形梁作为算例并与NABSA的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及编制的软件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某型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缺陷、损伤的检测方法和复合材料桨叶的修理方法,并叙述了桨叶修理后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桨叶刚柔耦合特性,采用中等变形梁模型处理桨叶弹性变形,分别采用小转角和有限转角两种方法处理桨叶绕铰的刚性运动。以桨叶扬起下坠碰撞问题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表明:(1)弹性桨叶存在较明显的刚性运动和弹性变形耦合;(2)挥舞角较小时,两种处理方法计算结果一致,均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3)挥舞角较大时,刚柔耦合增强,两种处理方法的计算值差别较为明显;(4)桨叶弯曲刚度对桨叶刚柔耦合特性有较明显影响,刚度越小,耦合越强;(5)桨叶如果比较柔软,小转角处理方法计算值相对有限转角处理方法,相位滞后、幅值增加均较为明显,计算桨叶动响应时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国产复合材料在直升机旋翼桨叶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受力复杂、结构和动力学要求苛刻、寿命及可靠性要求高的直升机旋翼桨叶上采用国产复合材料自行设计研制,从桨叶结构铺层设计、布置到产品试制与试验验证的主要过程;描述了国产复合材料在直升机旋翼桨叶的工程化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  相似文献   

9.
韩东  王浩文  高正 《航空学报》2006,27(5):795-798
针对铰接式旋翼桨叶扬起下坠碰撞问题,采用中等变形梁模型,同时引入有限转角模拟桨叶绕铰的刚性运动。运用Hamilton原理建立桨叶扬起下坠碰撞动力学方程,采用隐式Newmark法计算桨叶在有初始挥舞角下的下坠碰撞响应。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如果采用定步长的方法计算响应,计算时间较长,计算结果会产生明显的延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碰撞前后设置了一碰撞缓冲区,采用了变步长的方法强制计算点在跳过此缓冲区时必须进入该区。此法在计算桨叶扬起下坠碰撞动响应时,能较好的解决计算延迟问题,计算时间大大减少,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国产复合材料性能较进口复合材料有较大变化,根据替代前后桨叶的动力学特性基本不变的原则对原桨叶结构进行了调整。采用薄壁梁横截面剪流相等的原理推导了桨叶扭转刚度的计算公式,基于挥舞刚度、摆振刚度、质量分布的定义得到了迭代公式。对某直升机替代前后桨叶的剖面特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替代前后桨叶的扭转刚度、挥舞刚度、摆振刚度及单位长度质量分布完全一致,说明替代前后桨叶的剖面特性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邹小玲 《直升机技术》2011,(3):20-24,19
旋翼、斜梁折叠是舰载直升机特定的基本功能。从直升机旋翼/斜梁折叠电气系统分析出发,通过分析折叠系统工作原理和电气故障原因,提出系统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直升机旋翼桨叶除冰技术对保证直升机飞行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研制的直升机都没有装备旋翼桨叶除冰装置,相关的技术研究也刚刚起步。本文介绍了直升机旋翼桨叶除冰结构设计方法,并在某型直升机旋翼桨叶参考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除冰装置的结构优化设计,确定了一个满足除冰要求和旋翼桨叶的静、动特性及强度要求的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直升机桨叶的静强度分析中,传统的分析方法可能会由于载荷计算的不准确,给强度结论带来不确定性。比如,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若桨叶的动载荷大于计算载荷,这时候就无法判断桨叶是否满足静强度要求。若采用本文中推荐的新方法进行分析,就容易对桨叶的静强度下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旋翼桨叶动态RCS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叶少波  熊峻江 《航空学报》2006,27(5):816-822
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对直升机动态旋翼的RCS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研究,即不仅考虑旋翼的旋转运动,而且还考虑桨叶的变距、挥舞和桨盘倾斜等引起RCS的动态效应。以NACA0012为翼型的直平翼作为直升机旋翼桨叶,建立旋翼桨叶的几何模型,采用物理光学和等效电磁流法,计算各种运动情况下旋翼RCS的时域曲线,然后,用准静态法计算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多普勒频谱,最后,对连续的瞬时频谱进行时间-频谱分析,得到一些重要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超黄蜂直升机换装国产桨叶的动力学分析,给出了超黄蜂直升机装原型机桨叶和换装国产直8A 型机桨叶的飞行振动水平的实测结果,对超黄蜂直升机换装国产桨叶前、后的振动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对照 ADS-27的要求,计算了振动影响指数、1次/转的振动水平和仪表板的振动水平,并进行了超黄蜂直升机换装国产桨叶前、后振动水平的 ADS-27符合性对比分析;本文还介绍了超黄蜂直升机装原型机桨叶和换装国产直8A 型机桨叶的“地面共振”计算结果,进行了“地面共振”对比分析。通过振动水平对比测量、分析和“地面共振”对比计算分析,对超黄蜂直升机换装国产直8A 型机主、尾桨叶的方案是否可行,得出了明确的动力学分析结论,为保证超黄蜂直升机换装国产桨叶的飞行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国才 《直升机技术》2012,(4):56-58,64
直八主桨叶是在法国“超黄蜂”主桨叶的基础上研制的,1994年设计定型。由于当时制造工艺方面的原因,从1993年至2008年期间制造的主桨叶在使用400小时左右,不少后段件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开胶现象。文章主要针对后段件胶接失效的原因分析及改进的工艺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根据维修差错一人的失误机理、差错的墨菲定律,以及事故链模型和JamesReason模型,提出了基于故障树的主动预先的维修差错分析方法,试图在直升机设计之中和直升机交付使用前,通过这种基于故障树的维修差错分析方法,找出设计中、使用维修及使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或维修差错,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在使用维修中出现维修差错。通过这种主动事前的预防维修差错分析方法,可以消除或减少维修差错,提高直升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各类直升机桨叶加载试验时,使用理论预扭角确定桨叶加载方向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应变电桥输出响应确定直升机桨叶加载方向的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挥舞应变电桥输出电压与加载角度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在某型号旋翼桨叶上进行了模型和试验方法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安全、准确的完成所有桨叶剖面的加载方向确定,建立的数学模型和试验方法正确有效。该方法对各类桨叶加载试验在提高试验效率、节省经费、保证试验精度和安全上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MSG-3区域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民用直升机MSG-3区域分析为例,阐述和分析了直升机MSG-3区域分析的工作流程、等级系数确定原则、标准区域分析和增强区域分析方法,为今后直升机MSG-3区域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