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基于UG和ADAMS的调节机构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可调静叶调节机构设计中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丰富设计手段,提高设计效率.本文在UG环境下进行三级联调机构三维实体模型的建造并将数字模型导入到ADAMS环境下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了机构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发动机压气机压比设计状态较高,压气机特性线较陡,在节流状态发动机很快达到喘振,而压气机导叶调节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发动机调节控制中。同时特性图的插值是发动机部件级模型关键一环。本文提出了一种压气机两级导叶可调的四元插值方法,能够对压机导叶进行无极可调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通用性,经过发动机整机计算表明导叶调节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该方法对静子导叶调节规律的制定和优化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ADAMS的静叶联调机构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压气机静子叶片调节机构空间运动关系复杂、设计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1种以3维参数化仿真为核心,进行压气机静叶联调机构方案设计的方法.基于ADAMS平台建立调节机构的简易模型,利用软件参数化分析模块研究了模型中决定机构性能的关键设计变量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某型压气机调节机构为例,利用参数化方法进行了该机构的方案设计.结果表明:在方案设计阶段,参数化分析方法可快速、有效地进行调节机构结构参数选取与优化,使模型的运动/动力学仿真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联调机构虚拟样机运动学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UG与ADAMS软件建立了某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可调静叶联调机构系统的完整数字化虚拟样机,在此基础上对该联调机构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仿真分析,得到了可调静叶联调机构的调节变化规律,分析了联调机构的仿真结果与机构设计目标的对比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并对仿真角度规律结果与CAD计算法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ADAMS仿真是1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比物理仿真有很强的经济性优势。通过仿真得到了各级拉杆的受力情况,为进一步有限元结构分析以及结构系统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选用AMESim构建导叶调节机构液压部分的模型,在Simulink中搭建模糊控制器模型,在iSIGHT中用混合优化算法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所采用的多软件联合仿真效率高,相较于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导叶调节机构,数值仿真最终形成的导叶调节机构响应快且超调不明显,对扰动敏感度小,动静态特性良好,有一定的实用价...  相似文献   

6.
可调叶片运动机构的参数化拓扑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雷 《航空发动机》2014,40(5):28-32
介绍1种在方案设计阶段,基于UG NX的3维设计软件和EXCEL软件的压气机多级静子叶片联调操纵机构的联合设计方法。通过在UG软件的建模模块中构建简单的线条以建立操纵机构的拓扑模型,并将模型输入运动仿真模块中,对整套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计算,跟踪各级传动关节的运动规律,得到仿真数据。将仿真数据在EXCEL软件中进行分析,综合拟合、回归、关联度等数据分析手段,得到特定拓扑模型下的输出规律。在方案设计阶段即可快速建立机构模型并分析影响整套机构运动规律的关键参数,优化设计参数、建立操纵机构调节方程,给后期的工程设计提供基础。经某型燃气轮机多级联调机构的设计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高效敏捷,适应面宽,可借鉴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的几何调节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考虑了变循环发动机转子惯性效应和部件容积效应,分析了模态选择阀门面积、核心驱动风扇级导叶角度、低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喷管喉部面积等几何参数及其不同组合调节方式对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程的影响,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正确反映变循环发动机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为确保转换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放大(关小)模态选择阀门面积时,应关小(放大)核心驱动风扇级导叶角度.低压涡轮导向器面积和喷管喉部面积的调节可使得转换过程中参数的变化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8.
某型加力涡扇发动机变几何扩稳优化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级特性和级叠积模型,发展了涡扇发动机风扇压气机导叶、静叶调节扩大发动机稳定裕度的计算模型,并将其与某型加力涡扇发动机共同工作计算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低函道比加力涡扇发动机风扇和压气机变几何调节扩稳的模拟方法及相应的计算模拟程序,并对发动机变几何的调节方案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发动机变几何调节可使发动机性能和稳定裕度获得最佳匹配。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维粘性流体分析技术,通过改变导叶和静叶角度的方式,对压气机在设计转速和非设计工况下的流动损失和失速裕度进行了分析,目的是研究在导叶和多级静叶安装角匹配时,压气机效率和稳定变化的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导叶/静叶联调与压气机转速的变化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规律的探索,为实际运行的自适应调节方案设计提供了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多变量 PI 型鲁棒控制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用奇异值分解法,将航空发动机不同平衡点的小偏离线性模型统一为一个具有结构参数扰动的线性模型,然后应用鲁棒H∞控制理论及PI型H∞控制设计技术,设计了PI型鲁棒串级控制器,实现了低压转速和涡轮后温度同时保持常数的双变量发动机调节方案。最后采用某型双转子涡喷发动机气动热力学非线性数字模拟器,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评估,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及鲁棒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王成玖  黄金泉 《航空发动机》2005,31(3):44-46,22
采用仅利用输入输出测量值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设计了某型涡扇发动机的多变量控制系统;在飞行包线内选取标称点分别确定了自适应律的参数,以保证控制系统性能在该标称点处达到最优;用神经网络的方法拟合了发动机工作条件与自适应律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选择合适自适应律参数的智能调节机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的标称点与非标称点均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某型机械液压式航空发动机导叶调节器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型按压气机换算转速进行导叶控制的发动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导叶控制机械液压式调节器方案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结构参数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3.
ADAMS参数化分析在高压压气机调节机构设计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ADAMS参数化分析方法应用于高压压气机调节机构方案设计中,建立了简易的机构模型,分析了机构几何参数对机构运动/动力学的影响,并对不同优化目标的多个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与调节机构虚拟样机的仿真结果有所差异,但在方案设计阶段,参数化分析方法可快速、有效地进行调节机构结构参数优化,所建模型的运动/动力学仿真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压气机可调导叶机构设计为切入,介绍了一种基于CAD技术的压气机可调导叶调节机构设计工具.本工具利用高级汇编语音良好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性,结合CAD数据处理的高效性与准确性进行开发,具有可视性好、交互性好、操作简单易上手、推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应用该工具进行设计与用传统方法设计相比,设计精度一致,但迭代工作量更小,设...  相似文献   

15.
可调静叶调节机构对提高燃气涡轮发动机喘振裕度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自开发参数化建模平台,构建了考虑温度效应、尺寸误差、运动副间隙、非线性摩擦接触等复杂因素的五级联调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解析推导了轴-衬套法向非线性接触力表达式,并验证了采用不同法向接触力模型对仿真结果的影响不足2.198%;通过简化建模单元、向求解器提供力元对状态变量的偏导数,在确保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精度的前提下,使得计算效率最大可提升24.56%;基于有限差分法,求解了可调静叶调节机构的阻滞力、角度调节精度对部分参数的局部灵敏度,据此提出了改善机构性能的补偿措施,并通过动力学仿真验证了补偿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发动机的主燃烧室供油量控制器、喷管喉部面积控制器、风扇进口可调导叶角度控制器、压气机进口可调导叶角度控制器进行故障诊断,建立了基于简化n+1残量方法的非线性机载实时模型,并结合常增益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建立执行机构控制参数估计器,利用非线性部件级模型模拟飞行包线内发动机执行机构的软故障.仿真结果表明:执行机构控制参数估计器在飞行包线内能实现较高精度估计,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华伟  邓宇  张海波  黄金泉 《推进技术》2016,37(4):749-757
针对直升机自旋过程中对动力快速安全恢复的问题,充分利用涡轴发动机气路中的导叶、涡轮放气控制,提出了两种涡轴发动机多回路多变量鲁棒控制规律,以实现自旋训练过程中发动机扭矩的快速响应,同时降低旋翼转子瞬态下垂量。采用保性能H2/H∞鲁棒控制算法,分别设计了基于燃油流量压气机导叶调节,以及燃油流量涡轮放气调节的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发动机转子转速控制规律,使得涡轴发动机在直升机自旋动力恢复过程中,在保证气动稳定安全的前提下,输出扭矩能够快速响应,且旋翼转子下垂量由常规燃油控制的5%下降至3%以内,并能够显著改善燃油动态特性。最后,通过数字仿真对两种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在工程应用中两者可能存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产品设计时定义了可调叶片开关的角度,由于零件制造和装配误差的影响,实际角度值与理论值并不吻合,因此需要设计专用的可调静叶角度校准工装对机构进行校准。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某民用航空发动机叶片调节工作原理、可调叶片角度校准工装分类及结构、设计计算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张哲  王汉平  孙浩然  刘冬 《航空学报》2020,41(12):423789-423789
基于ANCF方法和摩擦力的NURBS表达算法,构建了考虑装配间隙、尺寸公差、关键件柔性、热影响以及接触摩擦等因素的复杂VSV调节机构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依据部件空间分布关系和参数化表述开发了VSV调节机构的快速自动化建模流程,大大提升了建模效率。分别对VSV调节机构的单级模拟气动实验及热态联调实验状态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VSV调节机构模型在阻滞力仿真方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且气动力引起的摩擦力矩是造成机构阻滞力、角度调节迟滞和调节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气动力矩对机构阻滞力和角度迟滞影响不明显,关键件柔性对阻滞力影响较小,但却是调节精度降低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航空发动机可调静子叶片联调机构运动关系复杂、优化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采用图解法和齐次坐标法结合MATLAB软件推导两级联调机构运动方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两级机构中的关键构件进行联合优化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指定联调机构的两级曲柄可调端长度、可调端与固定端夹角进行了优化求解。得到了最优解,使得第一级摇臂转动角度是第零级摇臂转动角度的2倍,且第一级摇臂转动角速度也是第零级摇臂转动角速度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