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四元数提取的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四元数提取的两种新算法。其中算法1的推导是基于方向余弦矩阵和四元数的代数关系式,而算法2则利用了姿态转动的几何特点。与经典的四元数提取算法相比,所给出的算法具有简单、可靠、无奇异的特点,而且所得四元数的归一化程度也优于传统方法。利用数值仿真对所提算法的优越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在基于对偶四元数的捷联惯导解算方法的基础上,推导了以惯性系作为导航系的惯导误差方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卡尔曼滤波组合导航算法。通过激光惯导跑车采集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导航算法能有效的消除惯导累积的速度误差和位置误差,相比于目前广泛应用的INS/GPS组合导航算法,本文描述了INS/GPS组合导航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获得了相当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导弹类载体在做复杂的高动态机动时,采用传统的捷联惯导算法容易产生圆锥误差与划船误差,从而导致解算精度降低的问题,在发射点惯性系下设计了基于对偶四元数的捷联惯导算法.在建立发射点惯性系下的捷联惯导解算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基于对偶四元数的捷联惯导解算算法,通过对比分析其中的速度更新过程与传统算法的差异,说明该算法可...  相似文献   

4.
针对捷联惯导系统高精度导航的需求,以螺旋理论为基础,采用螺旋补偿三子样推导出对偶四元数所表示的捷联惯导算法,并同时对载体的姿态、速度、位置进行更新,并以四阶截断三角级数近似三角函数进行对偶四元数更新和螺旋矢量更新。仿真和跑车实验结果表明:螺旋三子样捷联惯性导航算法的导航精度比一般四元数算法提高约15%,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导弹的姿态角可以由捷联矩阵的元素计算得到.通过对获得捷联矩阵(姿态矩阵)的几种方法计算的对比,看出用四元数的方法来获得捷联矩阵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惯性导航系统,特别是捷联惯导系统中比力转换和导航的离散性算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是作者早先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四元数误差模型的捷联惯导系统对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小干扰方程并不能描述捷联惯导系统在大失准角下的误差传播特性 ,推导了姿态误差为大角度时的四元数误差方程 ,并指出当姿态误差为小量时 ,所推导的误差模型与小干扰方程是等价的。仿真结果表明在大失准角下的空中对准过程中 ,采用四元数误差方程以及非线性滤波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对准精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 C++语言面向对象的优势,提出并采用构建类的方法来实现惯导软件中四元数的计算,从而大大提高了程序代码的可重复利用性,程序代码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9.
双欧法与四元数法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解决欧拉方程奇异性的双欧拉和四元数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四元数法从理论上讲比较完美,但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累积计算误差,从而影响计算精度;双欧法利用正、反欧拉方程间精华区倒挂关系进行分区交替运算,把精华区扩展到全域,不仅根除了奇异性,而且计算误差小。因此,对于解决欧拉方程奇异性来讲,双欧法要优于四元数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交会对接、在轨服务等航天任务中存在的轨道和姿态动力学耦合问题,突破传统的轨道姿态分而治之模式,利用对偶四元数建立了相对位置和姿态的一体化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存在的轨道和姿态耦合影响.针对此强耦合、非线性系统,基于对偶四元数的李群结构设计了误差PD(Proportional Derivative,比例微分)控制律,采用Lyapunov(李雅普诺夫)方法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指出其相比传统的轨道和姿态分别控制方法更有优势.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一体化控制航天器的相对位置和姿态,相对位置控制精度在0.01m以内,相对姿态控制精度在0.05°以内,这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模糊逻辑和遗传算法相互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并提出了一些其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文章认为二者在很多方面具有互补性 ,可以进行广泛而深度地结合 :一方面可以用模糊控制规则来提高遗传算法的性能 ,克服未成熟收敛等现象 :另一方面 ,应用遗传算法可以有助于模糊逻辑的数据库、规则库和知识库的设计与构造。  相似文献   

12.
平面接触圆运动摩擦力的解析与数值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接触相对运动为圆时求解摩擦力的理论方法 ,得到了摩擦力的解析解 ,分析了二维接触圆运动所产生摩擦力的特征 ,并将其与采用时域轨迹跟踪方法所得的数值解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行性 ,同时分析了数值方法产生误差的大小及来源 ,为该数值方法的应用及推广于其他平面复杂接触运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