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舰载飞机在低动压着舰条件下飞行操纵性能和实现飞行航迹/速度之间的解耦,首先设计了阻尼器,使飞机的短周期阻尼达到了一级飞行品质的要求;然后,基于总能量控制理论设计了着舰飞行/推力综合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使航迹角的响应带宽为1.21 rad/s。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保持速度恒定的条件下实现航迹角的快速响应,而且对气动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滚转侧滑耦合是直升机飞行品质试验的重要内容。结合某型直升机的飞行试验,通过参数辨识及数值仿真,给出了不同气动参数下直升机滚转侧滑耦合响应结果,并对气动参数对直升机滚转侧滑耦合及飞行品质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后续直升机品质试飞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华姿  郭有光  王立新 《航空学报》2018,39(4):121523-121523
操纵品质是评价和设计硬式空中加油伸缩管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尚未有系统性的评价伸缩管操纵品质的方法和结论。为了解决现有投入使用的伸缩管型号较少即用于品质研究的样本不足的问题,在对伸缩管本体特性进行分析之后,引入了可以通过改变参考模型参数而获得不同闭环响应特性的控制系统。结合伸缩管的任务特性,设计了在空中加油模拟器上完成的操纵品质试验,并采用主观以及客观两方面的评定手段对具有不同闭环响应特性的评定样本进行了操纵品质评定,从而建立了基于任务的伸缩管操纵品质评定方法。最后,利用低阶等效拟配方法获得了伸缩管的低阶等效参数,通过对多个样本的低阶等效参数与任务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伸缩管俯仰轴和偏航轴的操纵品质等级边界,从而完成伸缩管操纵品质要求的研究。建立的评定方法和操纵品质要求可以作为指导伸缩管设计与评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一种非概率-区间方法来对转子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基于区间数学和摄动理论的区间分析方法将不确定参数支承刚度和连接结构刚度视为区间向量,运用区间摄动法建立了转子系统固有频率的公式,分别应用区间摄动法和组合法对数值算例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确定性方法相比,运用区间摄动法能够较准确地进行转子动力特性分析,降低了传统的概率分析方法对不确定参数信息的过多要求,不需要确定参数的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类输出矩阵存在结构参数摄动的对象,提出了闭环系统满足二次稳定性的H  相似文献   

6.
卫星光通信APT控制系统H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郑燕红  王岩  陈兴林 《航空学报》2008,29(6):1619-1625
 捕获瞄准跟踪(APT)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影响整个星间光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利用指向偏差的概率分布阐述了卫星光通信过程中捕获概率、跟踪误差及误码率受卫星平台振动和终端装置参数摄动的影响,通过功率谱分析了卫星平台振动在低频段、对象不确定性在高频段对指向偏差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模型化分析。采用H控制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同时抑制干扰和处理受控对象不确定性问题进行控制器设计。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控制器对平台干扰具有抑制力,对对象摄动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舰载飞机的着舰精度,基于总能量控制理论设计了着舰下滑航迹角控制器。频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使航迹角的响应带宽为1.21rad/s,满足了设计要求。基于非线性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能够使航迹角快速地响应阶跃输入指令和保持飞行速度基本不变,且对于气动参数的摄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提高批量电液伺服阀分辨率一致性的制造工艺方法,针对滑阀副径向尺寸公差范围内参数摄动作用下卡紧力大小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径向卡紧力数学模型,获得了径向尺寸参数摄动下的滑阀副径向卡紧力分布特性。建立了工艺参数与径向卡紧力分布特征参数之间映射关系的响应面代理模型,并据此开展了滑阀副径向卡紧力分布特征参数对工艺参数的全局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径向卡紧力服从Weibull分布,改变阀芯圆柱度相比改变径向间隙对滑阀副径向卡紧力影响较小。相比减小径向间隙变动范围,降低径向间隙下限值对提高径向卡紧力一致性更加有效。而相比降低径向间隙下限值,减小径向间隙变动范围对从整体上减小径向卡紧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考虑物理参数摄动的静气动弹性鲁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志刚  杨超 《航空学报》2006,27(4):565-569
为了研究静气动弹性系统在不确定性摄动下的稳定性和性能,建立了一种考虑物理参数摄动的静气动弹性鲁棒分析方法。从静气动弹性系统的物理方程出发,应用摄动理论和线性分式变换推导了由物理参数摄动引起的广义刚度、结构模态和广义定常气动力的摄动模型,然后得到了静气动弹性系统不确定性模型。将结构奇异值μ分析推广应用于静气动弹性鲁棒性分析。以一大展弦比长直机翼为例,分析了机翼前梁的材料弹性模态受到一定摄动时的鲁棒静发散稳定性和静气动弹性变形性能。数值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时滞不确定理论的导弹鲁棒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毅  刘皓  刘皓 《航空学报》2011,32(3):473-479
针对含有参数不确定性、干扰和响应延迟的控制系统鲁棒性设计问题,采用状态反馈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系统,使得闭环控制系统在保证渐进稳定的同时满足H∞性能指标要求.建立导弹控制系统的线性离散模型,将提出的基于时滞不确定理论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导弹俯仰-偏航通道的自动驾驶仪设计.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提出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在气动参数摄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电力远动通道监控系统的现状,为解决其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电力远动通道监控的新方案.采用了一种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综合评判远动通道通信质量的方法来实现对远动通道的监控,并详细论述了方案中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同时给出了系统的实现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监控系统存在的不足,为电力远动通道监控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离散型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就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与企业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需求,提出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daptive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bit synchronization, assuming that the parameters of the incoming data process are time varying. The data are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state variable to be determined. By employing the Gauss-Markov theorem, the optimal recursive estimate (including the nonstationary property of the system), which is a matrix operation on the transformed data, is obtain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estimator is measured by the amount of data required and the speed of convergence. Both of these have proved to be of satisfactory and acceptable quality.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PLC控制技术在LVDT试验装置中的应用,结合位移传感器,通过软件巧妙的解决了步进电机的控制和开环系统的"反馈"控制.结果证明,借助于这个试验装置制造的LVDT,完全满足飞机刹车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变结构DDBNs的推理算法与多目标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洋  高晓光  樊昊 《航空学报》2010,31(11):2222-2227
 目前变结构离散动态贝叶斯网络(DDBNs)的推理算法存在的缺陷是计算量随时间片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为了解决这类网络的推理问题,引入前向后向算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一种新的变结构DDBNs的推理算法。在分析变结构DDBNs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定义变结构DDBNs的前向、后向算子,从理论上对算法进行了推导,它的计算量仅与时间片数成线性关系。并且把该算法应用于识别空中多目标的变结构DDBNs,通过有效融合“交战行为"节点信息,使识别系统的鲁棒性显著增强。仿真结果验证了推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将BTT导弹控制系统表示成具有非匹配不确定性大系统的形式,利用反演设计方法处理系统中的非匹配不确定性.用变结构控制方法来改善系统的性能,然后,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证明了闭环系统的信号最终一致有界且系统的状态指数收敛于滑模超平面。最后.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EGSM 900MHz移动基站中天线模块产生的三阶和五阶互调失真对移动通讯质量的影响;详细叙述了在没有专用互调失真测试仪器的情况下,如何用通用的测量仪器、功率放大器和低互调失真的电缆构建高质量的测试系统,以满足移动通讯基站中天线模块互调失真的测量要求;最后,给出了设计和制造天线模块过程中控制互调失真的某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张尧  徐世杰 《航空学报》2012,33(9):1643-1654
为实现星上光学有效载荷的高成像性能,对星上光学有效载荷的两级隔振进行了研究。所谓两级隔振,即除了对控制力矩陀螺群(CMGs)等执行机构振动源进行隔振外,还在光学有效载荷和星体之间加入隔振装置。首先建立了含有两级隔振系统以及CMGs和太阳帆板的整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ADAMS工程软件验证了所推导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简化模型,分别求得由扰动源到星体和有效载荷的传递函数矩阵,分析CMGs隔振平台参数变化对姿态控制系统的影响,选择合理参数分析两级隔振系统的频域特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两级隔振系统在星上应用的可行性,并通过频谱对比分析两级隔振系统对光学有效载荷姿态稳定度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动能拦截器轨控发动机的变推力实现方案,重点设计了姿轨控发动机的开关机控制规律,并通过拦截过程仿真,对所设计的控制规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姿控系统可以达到很高的角度控制精度,轨控系统可以控制拦截器与目标直接相撞。这说明所设计的姿轨控发动机开关机控制规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王锋  井立  祁圣君 《飞行力学》2021,(1):7-11,34
变稳直升机在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回顾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航空强国各个阶段典型变稳直升机研制历程,系统性梳理了变稳直升机研制中所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如变稳能力分析、变稳安全策略、变稳控制方法以及可变人感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外研制经验提出了上述技术的设计原则和相关要求。同时,对变稳直升机在飞行品质标准研究、新技术演示验证及飞行员培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