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若干年前,我萌发了一定要在40岁前去一次西藏的念想,觉得只要去过西藏,人生就没有遗憾了。对我来说,西藏行是这几年一个充满了勇气的真挚愿望。西藏行,讲缘分。突然间,梦想实现了。2013年6月,友人约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圣地——西藏。  相似文献   

2.
针对起重设备专用三相异步电机的直接起动问题,分析了异步电机的T型等效电路,阐述了晶闸管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触发角定时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相应的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提出方法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基于单片机设计了相应的软起动器的软硬件,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三相异步电机的平滑起动,起动电流较小,有效地减少了起动过程对电机和电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复合材料端部缺口弯曲(ENF)试件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界面参数变化对载荷-位移曲线的影响。首先在梁微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双线性Cohesive本构模型模拟了界面损伤。本文模型中考虑了轴力的影响,根据界面损伤程度对模型进行了分段,并分别获得了各段通解。以裂纹长度以及黏聚区范围为变量分析了ENF试件裂纹扩展过程,求解获得了载荷-位移曲线。通过与已有理论模型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且本文理论考虑了弹性段后非线性的存在。分析了界面参数与黏聚区长度的关系,为界面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 ENF 试件裂纹扩展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材料端部缺口弯曲(ENF)试件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界面参数变化对载荷-位移曲线的影响。首先在梁微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双线性Cohesive本构模型模拟了界面损伤。本文模型中考虑了轴力的影响,根据界面损伤程度对模型进行了分段,并分别获得了各段通解。以裂纹长度以及黏聚区范围为变量分析了ENF试件裂纹扩展过程,求解获得了载荷-位移曲线。通过与已有理论模型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且本文理论考虑了弹性段后非线性的存在。分析了界面参数与黏聚区长度的关系,为界面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机械连接过程中金属紧固件与复合材料结构热膨胀不匹配问题,开展了复合材料螺纹紧固件研制。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了合适的树脂体系,并对成型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研制了M5复合材料螺纹紧固件。同时创建了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对紧固件力学性能进行了预示。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紧固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并成功研制出了复合材料螺纹紧固件,扩大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虽然复合材料在航空行业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但复合材料的使用却不一定具有系统性。因此,在使用复合材料之前,经过有力的论证是必不可免的。使用大量采用了结构缝合技术和非密实的预制件,设计和制造了整体的飞机结构和无紧固件连接结构。这都将大量减少了装配工具的使用,加快了装配效率,并且降低了重量。相对于传统的复合材料,该结构不但减少了腐蚀问题以及维修问题,并且还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7.
根据结构特点和受力特性,研制了一种全复合材料主承力梁结构。给出了主梁的铺层设计,详述了其成形工艺。基于MSC.Patran/Nastran建立了主梁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线性求解器对多级载荷作用下的主梁进行了静强度分析,给出了结构应变与位移结果。同时设计了强度试验方案,对主梁结构进行了静强度试验验证,采集了应变与位移信息,确定了结构的响应。结果表明,全复合材料主承力梁结构满足强度设计要求,为复合材料应用于主承力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茉莉  may 《航空港》2012,(3):96-107
此前,日本地震了、海啸了、核泄露了、核辐射了。曾经,我们震惊了、恐慌了、抢盐了,然后"恐日"了——怕日本进口食品,更怕去日本旅游。现在,安全了、春天了、樱花了,我们也坐不住了。其实,我们不仅可以去"樱花"。在日本,还可以去"温泉"、去"古建筑"、去"美味",甚  相似文献   

9.
基于FLUENT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了直升机机身流场的数值模拟和分析。描述了网格生成方法,给出了计算迭代步骤和流程图。针对ROBIN机身绕流场进行了计算,并与可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以NUAA模型机身为算例,改变机身尾部、截面和头部形状对其流场进行了对比计算,给出了表面压强系数分布、机身阻力等计算结果,讨论了直升机机身外形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弹体自旋条件下姿控发动机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茂  贺风华 《航空学报》2009,30(10):1816-1822
针对大气层内带有横向喷流姿控发动机和尾部气动舵的导弹,研究了弹体自旋条件下的姿态控制问题。以导弹的横向加速度为输出,建立了姿态系统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简化。考虑了双通道控制和单通道矢量控制两种控制方式,针对姿控发动机的离散工作特点,分别研究了控制律设计问题,实现了横向加速度的快速跟踪。针对喷流干扰效应,给出了喷流放大因子的在线估计算法。最后,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飞机单一产品数据源集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鹄  于勇  杨五兵  范玉青 《航空学报》2010,31(4):836-841
根据对飞机产品构型及复杂历史状态的研究,给出了飞机产品单一产品数据源基本特点。设计了基于主/子模型集成的集成方法,并根据集合论关系原理,分析了单一产品数据源数据组织的约束关系。采用实体建模方法设计了数据库系统,并给出了满足状态管理要求的更改规则。根据集成模型开发了单一产品数据源原型系统,集成了工程数据及装配工艺数据,实现了由构型变化驱动的数据有效性传递,并支持了装配生产现场的无纸化操作和检验。  相似文献   

12.
模糊控制理论在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丁  于晋文  吴琪华 《航空学报》1993,14(4):145-152
对模糊控制进行了介绍。采用相平面法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将其编成微机程序,使其完成模糊控制功能。对微机完成的其他操作,亦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微机的主流程图。进行了多次发动机台架试车,当对发动机控制系统加入小偏离的控制和干扰信号,以及大偏离信号时,发动机的稳态和加速过程都获得了良好的控制品质。表明模糊控制具有满意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3.
广义结构结合部参数辨识公式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王德石  陈新度  周济  余俊 《航空学报》1994,15(11):1321-1326
提出了一个利用实测传递函数辨识结构结合部参数的一般公式,给出了相应的辨识算法。由于该方法对动态测试尤特殊要求,故扩大了适用范围,方便了工程应用。在辨识算法上,避免了对实测传递函数矩阵的反复直接求逆运算,降低了辨识参数对测试误差的灵敏度,提高了辨识精度。实例验证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当前固定翼小型无人驾驶飞行器(SUAV)的发展。分析了低雷诺数的空气动力特性,包括分离气泡和展弦比的影响。根据设计性能指标,进行总体参数估算,完成了两种方案的外形设计,分别采用了常规式和飞翼式的布局形式,由此进行了不同的低雷诺数翼型和机翼配置,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气动分析。讨论了两种布局形式的优缺点,包括起降性能、稳定性,完成了总体气动方案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硅薄片转子调谐式陀螺仪的相关电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整体框图,并结合具体电路对主要模块进行了分析。在一个陀螺敏感方向上进行了实验,绘制了陀螺输出特性曲线。验证了电路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改进电路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空中交通拥挤判别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中交通拥挤的判别是交通和安全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针对国内日益增长的空中交通流量.在参考道路交通拥挤识别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空中交通的特点,结合国外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优点,提出并建立了空中交通拥挤判别的指标,对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扇区拥挤指标的计算中引入了当量航班的概念,充分考虑了管制员的工作负荷;依据拥挤指标对拥挤状态进行了分级,最后给出了该指标的应用示例。该判别指标符合实际,能有效判别空中交通的拥挤状态,并为空中交通安全评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模型的仿真软件设计思想,研究了飞行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法,针对具体的任务和功能 要求,建立了仿真系统的结构体系。研究了仿真软件框架的设计方法和结构层次的关系,并对各个层次功能 要求进行了介绍。对飞行仿真软件系统的模块设计进行了研究,确立了模型的描述形式和接口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机载两框架两轴光电吊舱的工作原理,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和DSP的光电吊舱控制系统,充分利用了FPGA和DSP的各自优势,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详细描述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功能划分和实现过程。提出了控制回路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在两框架两轴光电吊舱上实现了较高的光轴稳定精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设计并实现了高速数控机床主轴伸长量的实时补偿;分析了补偿的原理,提出了补偿的具体措施和实现方法,给出了补偿的PLC控制程序,并用一系列的试验数据证明了补偿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在实际机床应用中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微波测量技术在表面粗糙度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磁波在金属表面反射的理论,提出了利用微波测量技术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新方法。利用微波技术理论分析了测量原理,给出了测试装置图,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这种方法具有非接触测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