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地磁匹配导航对匹配区适配性研究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维数分析地磁匹配区适配性的方法,从原理上分析了分形维数与适配性之间的关系,在几块选定区域的地磁图上分别对分形维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最后在上述选定区域进行了匹配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匹配仿真试验中所反映的地磁图适配特性与提出的方法分析所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形维数在指示地磁图适配性上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地磁异常场具备丰富的空间特征且随时间稳定,基于地磁场信息进行匹配导航的方式备受关注。然而,当前在海洋区域获取高精度的磁场数据面临着采集成本高、部分区域采集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通常采用稀疏的磁测数据构建地磁图。地磁匹配导航的精度与地磁基准图的分辨率密切相关。为了深入探究地磁匹配导航对于地磁基准图分辨率的具体要求,首先采用插值和抽样处理得到50 m, 100 m, 200 m, 500 m, 1 000 m和2 000 m这6种不同分辨率的地磁图;然后利用地磁轮廓匹配(MAGCOM)算法与迭代最近等值线(ICCP)算法作为匹配算法,分别使用仿真和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分辨率地磁图下的匹配导航结果。结果表明,在特定惯导零偏与不同行驶速度下,将地磁图分辨率从500 m插值到200 m和100 m时带来了不超过50%的导航精度提升。同时,在仿真条件下,当使用插值到50 m的地磁图时,匹配误差已经接近惯导误差。 相似文献
3.
图像适配性问题在匹配区选取与景象匹配末制导试验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图像适配性通常用匹配概率度量。针对单幅图像,采用降质变换方法生成图像对,提出一种能用于计算单幅异源图像适配性的方法,并应用于图像适配性评估。该方法操作性强,容易实现,可解决缺少先验信息时图像适配性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景象匹配辅助组合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景象区域适配性技术的基本模型、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有待于继续完善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首先对景象区域适配性涉及的概念、评价指标、关键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剖析各环节技术内涵与相互关系,提出景象区域适配性研究的一般框架;指出目前国内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差异,将目标跟踪领域中与景象区域适配性相关的技术成果引入景象区域适配性研究框架中;分析多源图像匹配中景象区域适配性与传感器特性、匹配算法以及应用约束间的制约关系。综述旨在扩展和深化景象区域适配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6.
地磁匹配导航技术是跨海飞行器的自主导航方式之一。海洋磁场强度平滑、区域变化较大的特点,使得飞行器一维地磁匹配方法难以应用于飞行器自主导航。在跨海飞行器组网条件下,讨论了多维地磁匹配相关度算法,并仿真计算了多维地磁匹配相关度的匹配时间、匹配概率,计算表明多维地磁匹配相关度算法优于单航迹匹配相关度;在相同概率下区域内370 m×370 m网格匹配时间短、匹配概率高。飞行器组网多维地磁匹配的相关度算法研究为海洋区域地磁匹配导航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地磁基准图的构建是实现地磁匹配导航的基础。在室内、道路等地磁导航应用场景中,基于普通手机的众包建图技术是未来解决大规模地磁建图问题的可行手段,而众包数据位置坐标的获取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众包数据位置的获取主要依靠手机自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定位结果,在室内等无GNSS信号的场景中主要通过惯性航位推算获得,但是存在城市峡谷区域GNSS定位结果偏移、室内长时间惯性航位推算易产生累积误差等问题,使得众包数据位置坐标精度难以支撑准确的地磁基准图构建需要。针对上述技术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磁序列与开放街道地图(OSM)匹配的手机众包轨迹图优化方法。首先,通过GNSS/MEMS/OBD多源融合产生的初始轨迹构建相邻位姿点约束。其次,利用磁场的空间稳定特性,通过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TW)的地磁序列匹配算法构建磁场闭环点约束。然后,利用OSM的绝对位置信息,通过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地图匹配算法构建地图匹配点约束。最后,基于上述3类约束构建联合图优化模型,并在通用图优化(G2O)框架下通过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M)算法获得众包轨迹的室内外全局优化结果。在城市峡谷和地下车库等弱或无GNSS场景下进行室内外连续众包数据采集和轨迹优化测试,平均定位均方根误差降低了54%,显著优于原始GNSS或GNSS/MEMS/OBD多源融合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地磁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实时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相似度的实时矢量地磁轮廓匹配算法。该算法引入了矢量地磁特征和组合相似度度量,构建了多维度相似度模型,包括方向相似度和强度相似度。方向相似度采用余弦相似度计算,强度相似度则使用归一化欧氏距离计算。算法采用了高效的多层金字塔搜索策略,实现了实时矢量地磁匹配,在保证匹配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仿真实验对算法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在最优参数组合下,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52.48 m,更新频率达到2.87 Hz,明显优于传统地磁轮廓匹配(MAGCOM)算法。在噪声强度从0 nT增加到5 nT时,该算法的RMSE从52.48 m增加到399.56 m,而MAGCOM算法则从444.89 m增加到890.66 m,展现出更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调整参数,算法的更新频率可进一步提高到4.06 Hz。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高精度定位的同时,满足实时处理要求,为地磁辅助导航系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In the paper,a set of algorithms to construc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matching suitable features are frstly proposed based on the evolutionary synthesis strategy.During the process,on the one hand,the indexes of primary matching suitable features(PMSFs)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age texture,SAR imaging and SAR matching algorithm,which is a process involving expertise;on the other hand,by designing a synthesized operation expression tree based on PMSFs,a much more flexible expression form of synthesized features is built,which greatly expands the construction space.Then,the genetic algorithm-based optimized searching process is employed to search the synthesized matching suitable feature(SMSF)with the highest effciency,largely improving the optimized searching effciency.In addi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air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ortho-images of C-band and P-band show that the SMSFs gained via the algorithms can reflect the matching suitability of SAR images accurately and the matching probabilities of selected matching suitable areas of ortho-images could reach 99±0.5%. 相似文献
13.
将遗传算法用于低对比度小目标图像相关匹配跟踪,提出了改进的快速图像相关匹配算法。结合图像匹配本身的特点,采用新的编码方式克服了二进制编码的缺点。采用NPROD匹配准则在同样的匹配效果条件下,提高了匹配精度,该算法在计算速度上较原始算法提高了至少12倍以上,同时该算法还具有每帧图像匹配计算时间基本恒定的优点,便于在实际系统中采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跟踪低对比度小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重力测量和水下导航技术的发展,惯性/重力匹配导航技术因其精度高、自主性强和航时长等优点,已成为水下自主导航的重要研究方向。惯性/重力匹配导航系统主要由惯性导航系统、重力实时测量、海洋重力场背景图和重力匹配定位算法构成。重力匹配定位算法通过将实时测量的重力异常值与构建的重力场背景图进行匹配,得到水下运载体当前时刻的位置信息,是惯性/重力匹配导航技术的核心。本文详细介绍了重力匹配算法的技术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ICCP算法、SITAN算法、矢量匹配算法及其衍生算法,并对惯性/重力匹配水下自主导航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