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简要说明了管制员工作任务分析的意义和重要性,介绍了管制员综合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并以实际管制单位的管制员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管制工作中10大工作任务以及任务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对每个任务进行详细分析,构建了管制员10大任务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方面比较深入的研究了管制员工作负荷的评估。论文首先介绍了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定义以及工作负荷的分类,然后指出已有的管制员工作负荷分类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管制员工作负荷新的分类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的理论模型,提出了评估工作负荷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面进入应用后,如果应对不当,管制员会出现丧失情景意识、决策不佳、基本技能退化等问题。本文就防控管制员人误给出了一系列措施与建议,为管制员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强化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内涵研究,经统计回归分析得到管制员工作负荷与工作绩效的拟合函数,进而应用灰色统计评估方法建立了基于绩效的管制员工作负荷等级评定模型。实例分析中,将成都地区管制员工作负荷划分为"极高"、"高"、"适中"、"低"4个灰类,建立了各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并针对3个扇区的管制员工作负荷进行了等级评定,结果分别为"极高"、"高"、"适中"。经在管制专家中开展层次分析法进行主观评判,3个扇区的管制员工作负荷权值依次为0.52,0.28,0.20,证明所提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民航业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的增长,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迅速增加,如何明确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大小。对于扇区容量评估和扇区优化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国际空管界对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具体量化标准,是对管制员工作负荷量化研究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管制员工作负荷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制员工作负荷分析是确定空域容量并进行扇区划分的重要依据,对提高空域利用效率、保障航空安全具有实际价值。基于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引入了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概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分类概述了一些国内外常用的管制员工作负荷分析方法,对中国进一步开展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空中交通管制员队伍作为航空运输保障的核心队伍之一,在保障民用航空运输安全和正常飞行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飞行量持续快速增长,延误问题日益加剧,安全风险不断增加,公众对空管不安全事件变得越来敏感的大环境下,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持续保持高位,工作压力不断攀升,其经济和社会地位,或是职业自豪感等都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管制员群体的职业发展,也对安全保障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将主要就管制员在当前及未来环境中的职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5年5月7日,某进近,11时15分席位管制员指挥CHH7067离开3600米上升到4200米,11时16分席位管制员指挥CSH9533从4800米下降到4200米,两机交叉相遇。当协调位管制员察觉到CSH9533离开4800米下降时立即质询了席位管制员,但席位管制员没有理会,协调位管制员犹豫之余没有继续追问。当两机继续靠近且CSH9533接近4500米时,协调位管制员再次提出疑问,但弥补行为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9.
管制员工作负荷已成为制约航空运输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的管理管制员工作负荷对确保空中交通安全意义重大。考虑单纯使用扇区流量评价管制员工作负荷的不足,以扇区复杂性因素作为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测评指标;通过设计并实施管制运行仿真实验,获取相关运行参数数据;分别构建基于扇区复杂性因素及单纯扇区流量的管制员工作负荷评估模型并予以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较之单纯使用扇区流量,基于扇区复杂性因素的评估模型其评估效度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华山 《民航科技》2006,(6):15-16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实际上是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的意图传递、信息交流与相互协作,直接关系到空中交通是否顺利,空管是否和谐,飞行是否安全,是空中交通安全保障工作中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由于相同的使命与直接的联系组成了一个特殊的人文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管制员与飞行员如果能够产生良好的协作(即相互间的理解与配合),就能促进空管和谐和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李洋 《民航科技》2007,(3):75-77
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包含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定义。众所周知,评价一定时间内某个管制员或某个扇区工作负荷(劳动强度)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例如:工作时间、飞行架次、扇区复杂度、是否有空军活动等等。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地方仍简单地用飞行架次或工作时间作为评估管制员劳动的单一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终端区容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的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空域容量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并比较各自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容量评估模型,模型的建立不仅考虑了管制员工作负荷的不同类别,即通信负荷、非通信负荷和思考负荷,还考虑了空域内航路结构的复杂性,即区分空域内不同航路走向上运行的航空器数量。描述了基于新建模型的容量评估方法。以哈尔滨机场终端区为背景,在雷达管制的基础上,使用新建立的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终端区容量,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在进离港航线分离同时不考虑跑道影响条件下,提出了进离港分开考虑统计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统计模型。最后结合上海进近扇区2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防止精神疲劳给空管安全带来的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分析人为因素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的作用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对管制员各种行为的约束。我们在不断地向管制员要安全的同时,却忽视了管制员在紧张的管制工作中的精神承受能力。笔者从分析管制工作的特点入手,分析管制员由于工作压力容易出现的精神疲劳对空管安全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缓解疲劳的方法,防止其给空管安全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用航空的持续安全发展与空中交通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稳定发展的空管安全形势必须以高素质的管制人才队伍作为支撑。管制培训伴随着空中交通管制员(以下简称"管制员")的整个职业生涯,对于提高管制员整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空管系统在"战略"层面上高度重视管制培训工作,逐步加大了对管制培训工作的投入,建立了相关的管制员培训制度,各级空管部门在"战术"层面上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16.
空中交通管制员承担维护空中交通安全、顺畅、有序运行的重大责任,加强管制员队伍建设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对民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管制员队伍地域发展不平衡、管制员选拔制度、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培训、退出和淘汰等现状,结合国内外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分析比较,按照民航强国和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指出了管制员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路径,旨在为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员的队伍建设、人才储备和能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管制员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由于空管各级组织的发展、外界环境以及管制员自身发展需求的变化,使管制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挑战,特别是到了管制员职业生涯发展的中后期,管制员极可能面对职业高原和职业倦怠等不利因素的困扰。所以,如何不断培养管制员的职业韧性,积极应对管制员职业高原和职业倦怠已成为管制员职业生涯管理的难  相似文献   

18.
杨开 《民航管理》2023,(5):83-88
点融合系统作为终端区进场排序优化和冲突调配的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提高终端区运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而且能够对管制员工作负荷产生影响。通过介绍点融合系统基本结构,对点融合运行方法和运行要求进行分析,引入DORATASK方法构建模型,并用雷达模拟机验证了其相比于传统基于性能导航(PBN)程序能够有效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19.
人机操纵环中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制员在人机操纵环(Human—in—the-Loop)中的表现和工作负荷,是能否及时解决飞机碰撞风险的关键因素。1987年,Aasman提出了测量管制员工作负荷与心率变化相关性方法;1988年,Hart和Staveland通过非即时技术(NASA-TLX)对管制员工作负荷进行评估;1995年,Jordon对英联邦防御研究中心提出的主观测量工作负荷刻度划分法(DefenceResearchAgencyWorkloadScales)进行了改进;2001年,欧控(Eurocontrol)综述了欧洲自由飞行计划(FreeRouteAirspaceProject)中人机操纵环主要包含的6个研究方向和由此引申的10个主要问题,提供了每个问题的测量方…  相似文献   

20.
管制员工作负荷的合理评估对保障空中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空中交通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管制员通话负荷的定量化预测方法,首先采集厦门空管站的雷达数据计算得出9个空中交通复杂性评价指标数据,通过共线性诊断发现复杂性指标间存在较强的多重共线性,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多个复杂性评价指标中提取了2个主成分,最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管制员通话负荷与交通复杂性评价指标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实测通话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