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键槽的不对称度误差现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如图1所示,(a)为键槽不对称度的技术要求;(b)为键槽的不对称度误差图解。第一种理解认为平面“Ⅰ”是键槽对称平面的理想位置,不对称度误差为△_1或△_2,此时△_1=△_2。第二种理解认为平面“Ⅱ”是键槽对称平面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键槽对轴心线的不对称度误差的评定,目前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键槽对轴心线的不对称度误差就是被测表面的对称中心面与基准轴心线的距隔(如图1)。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对称中心面与基准轴心线重合的一组平行平面紧紧地包容被测对称中心面时,平行平面与其对称中心面之间的距离,即为不对称度的误差值(如图2),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则为不对称度误差值的两倍。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对称三线摆与不对称双线摆的工作原理及其微角和大角摆动周期的近似解法,同时说明了这两种摆的特点与优点。利用这两种摆测量不规则转子或构件绕轴向和绕径向的惯性矩,既方便又准确。若采用长摆线,当<40°角时,测量准确度优于1%。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低(变)湍流度风洞中进行的尖头旋成体在大攻角时压力分布特性的研究情况和结果分析。实验所用的风洞湍流度为0.02%,0.10%和0.33%。实验结果表明,旋成体表面的压力分布可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类型。每种类型又可分为A类和B类两类。当攻角增大时,表面压力分布将由对称型转变为不对称型。本次实验还初次证实了,当滚转方位角变化时,旋成体 截面上的压力分布虽然可有很大变化,但是有一  相似文献   

5.
庄圣伦  黄文新  卜飞飞  苏宁 《航空学报》2014,35(12):3415-3424
在航空变频交流电(AC)源中,为保证机载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发电系统应具备适应不对称负载的能力。为了分析基于定子双绕组异步电机(DWIG)的变频交流发电系统带不对称负载运行的性能,提出了一种负载多端口网络不对称分析方法。首先,推导出三相四线制不对称负载的多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其次,将其与DWIG的正序、负序和零序等效电路结合,建立完整的DWIG不对称运行的等效模型;最后,根据该模型列写相应的方程并进行求解,最终得到DWIG不对称运行时的输出电压。基于该分析方法,可实现对该发电系统带不对称负载运行性能的定量分析,并得到了电机参数对于输出电压不对称度的影响。样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一致,验证了DWIG具有较强的带不对称负载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滚珠丝杠舵机常用的曲柄滑块和拨叉两种传动机构形式,对舵机的减速比和间隙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拨叉舵机的减速比波动较小,在0°时为最小值,两边呈现对称状态,而曲柄滑块舵机的减速比为不对称状态。曲柄滑块舵机比拨叉舵机产生间隙的环节较多,但间隙易于控制,而拨叉舵机由于结构磨损产生的间隙增大现象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对称外挂对飞机颤振的影响研究——方向导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济科  赵令诚 《航空学报》1995,16(4):98-100
提出了一种分析不对称外挂对飞机颤振影响的方向导数法。该法在原始对称构型的颤振边界曲线已知的情况下,就能推断结构参数不对称时颤振速度的变化趋势。计算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飞翼布局横航向特性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在一种飞翼布局上多种气动措施对该布局航向特性影响的探索性研究,包括机头安装不对称边条,机翼前缘不对称安装绕流物以及机头不同位置微量吹气等.结果表明这些措施都能提供航向控制力矩,其中头部边条的作用最明显,头部不对称切向吹气提供的航向控制能力也能达到常规方向舵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不同转向架构型对高速列车列车风及非定常尾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列车尾部非定常尾迹引起的列车风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为探究转向架构型对列车风和非定常尾迹的影响,以CRH3两节编组的高速列车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强型延迟分离涡模拟对三种不同转向架构型,即不对称转向架、对称转向架和无转向架,进行列车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列车风时均和脉动速度...  相似文献   

10.
气动非谐对叶片非定常气动激振力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孟越  李琳  李其汉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7):1060-1064
为降低转子叶片在前排静子叶片尾流激振情况下的共振应力, 提高转子叶片疲劳寿命, 对静子叶片的气动非谐设计进行研究.对静子叶片的气动非谐设计考虑了两种方案, 一种为非均匀叶栅设计, 另一种为不对称叶栅设计.通过对静子-转子模型流场进行非定常计算, 比较了两种非谐设计思想下转子叶片表面气动激振力频谱成分和幅值大小.分析结果标明:非均匀叶栅非谐设计并不能降低转子叶片表面激振力, 同时会引起频率成分和幅值都较大的倍频成分;不对称叶栅非谐设计虽然会引起与转速同频的较大幅值激振力成分, 但从整体考虑可有效降低叶片振动应力.   相似文献   

11.
环型会切场离子推力器和柱型会切场离子推力器是当前广泛应用和研究的两种会切场离子推力器。基于30cm环型会切场离子推力器LIPS-300H和30cm柱型会切场离子推力器LIPS-300Z,对比研究了两类会切场离子推力器各自优劣及其机理。首先分析了两种会切场原理,总结给出了两种会切场差异,然后实验对比研究了两种会切场离子推力器束流均匀性、放电效率和寿命。实验结果显示:LIPS-300H相比LIPS-300Z在3kW和5kW工况下束流密度峰值分别降低25%和19%,放电电压分别降低7.8V和6.2V,放电损耗分别增加20W/A和32W/A,屏栅预测寿命分别增加6.7倍和3.2倍。试验结果表明:虽然LIPS-300Z比LIPS-300H具有放电损耗低的优点,但其较差的束流均匀性,较高的阳极电压和双荷离子比,使其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劣于LIPS-300H。  相似文献   

12.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栅极光学系统的PIC/MCC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日益昂贵的电推力器工质氙气的替代品,探讨氩气作为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工质的适用性,采用混合PIC方法模拟了氩等离子体在栅极光学系统中输运过程,分析了氩离子束流的聚焦效果、氩等离子体的空间分布和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氩离子束流在已有栅极系统中具有良好的聚焦效果;束流中CEX离子仅占离子总数的万分之一,影响较小;氩气作为工质时,离子喷射速度为75km/s,加速栅极后回流速度为38km/s,与电动力学理论预估值一致。  相似文献   

13.
氙离子推力器束流双荷离子特性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离子推力器束流中双荷离子比例进行快速评估,采用放电室经验理论模型通过实验参数获得放电室等离子体参数,根据单、双荷氙离子的不同产生过程,计算得到束流中双/单荷离子密度比.针对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20cm氙离子推力器进行了实验,使用E×B探针束流诊断系统获取了束流中双/单荷离子的平均比率.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理论计算值为0.071与测试结果为0.077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氙离子推力器阳极工质分配方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两种数值方法研究微尺度下惰性气体的流动现象,验证表明壁面速度滑移条件的N-S(Navier-Stokes)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离子推力器气体分配环内工质流动特性.为了降低氙工质注入放电室过程中气流速度,并改善其周向均匀性,针对现有气体分配环构型提出符合4级环切场离子推力器放电特性的改进方案:增加2级供气通道,进行双侧45°角开孔并增加气孔数目.数值计算表明:结构优化后氙气进入放电室周向均匀性提高37%,气流速度降低32%;推力器装配优化方案气体分配环进行实验,大束流工况下束离子电离能耗自183W/A下降至167W/A,离子推力器放电室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使用电动电源线确保使用电力,它等于几十千瓦。 建议它应该高达10000秒。 Keldysh研究中心(KeRC)正在开发推进系统。 35千瓦离子推进器和FCU-500流量控制单元。 IT-500和FCU-500的2000小时寿命测试是 离子推进器大部分运行2018小时,使用40千克氙气。 本文还介绍了磁场和离子光学的改进以及石墨网格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离子发动机羽流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离子发动机羽流中产生的交换电荷(CEX)离子返流会影响航天器的正常工作.建立离子发动机羽流模型,采用单元内粒子方法(PIC)对羽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DS-1探测器飞行实验的测量结果,分析了卫星电势、电子温度、卫星几何尺寸、推力器工作特性等对相关因素对CEX离子返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推力器出口附近到卫星背面,CEX离子密度为108~1012m-3.当卫星电势从-15V变化到27V,测量点位置处CEX离子密度从0.65×1012m-3变化到1.5×1012m-3.羽流中CEX离子密度和电势结构随电子温度变化不大,但电势大小随电子温度成比例地变化.同一位置处不同工况下CEX离子的密度可根据CEX离子生成率与工作点参数间的关系式准确地估计.卫星安装推力器的表面起着对CEX离子返流屏蔽和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铜易氧化造成薄膜电阻增加、机械性能下降的缺点,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铜薄膜表面进行改性研究。离子注入后进行了氧化试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卢瑟福背散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原有薄膜的电阻影响是很小的; 随注入剂量的增大,抗氧化能力提高;离子注入不但改善了铜薄膜的抗氧化能力,而且氧化行为及氧化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未经注入的铜薄膜形成的氧化铜以Cu2O为主,注入后氧化铜则为Cu2O 和CuO 的复合结构。离子注入提高了铜薄膜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离子推力器极少数据可靠性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只有两台离子推力器进行寿命试验,试验结果为极少失效数据的情况,建立了一种离子推力器整机可靠性评估方法.通过引入区间统计量的概念,充分开发从最后一个失效数据继续试验到没有发生产品失效这一重要试验信息,由高斯-马尔科夫定理计算出寿命分布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并给出离子推力器可靠度和寿命的单侧置信下限.最后,对美国NASA研制的型号为XIPS-13的离子推力器进行可靠性评估,得出了其寿命需求10000h的可靠度单侧置信下限为0.87及给定可靠度为0.9时的寿命单侧置信下限为9024.6h,该方法精度较高,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9.
Cassini Plasma Spectrometer Investig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4,114(1-4):1-112
The Cassini Plasma Spectrometer (CAPS) will make comprehensive three-dimensional mass-resolved measurements of the full variety of plasma phenomena found in Saturn’s magnetosphere. Our fundamental scientific goals are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saturnian plasmas primarily their sources of ionization, and the means by which they are accelerated, transported, and lost. In so doing the CAPS investigation will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Saturn’s magnetosphere and its complex interactions with Titan, the icy satellites and rings, Saturn’s ionosphere and aurora, and the solar wind. Our design approach meets these goals by emphasizing two complementary types of measurements: high-time resolut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s of electrons and all major ion species; and lower-time resolution, high-mass resolution spectra of all ion species. The CAPS instrument is made up of three sensors: the Electron Spectrometer (ELS), the Ion Beam Spectrometer (IBS), and the Ion Mass Spectrometer (IMS). The ELS measures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s from 0.6 eV to 28,250 keV, a range that permits coverage of thermal electrons found at Titan and near the ring plane as well as more energetic trapped electrons and auroral particles. The IBS measures 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s with very high angular and energy resolution from 1 eV to 49,800 keV. It is specially designed to measure sharply defined ion beams expected in the solar wind at 9.5 AU, highly directional rammed ion fluxes encountered in Titan’s ionosphere, and anticipated field-aligned auroral fluxes. The IMS i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composition of hot, diffuse magnetospheric plasmas and low-concentration ion species 1 eV to 50,280 eV with an atomic resolution M/ΔM ∼70 and, for certain molecules, (such asN 2 + and CO+), effective resolution as high as ∼2500. The three sensors are mounted on a motor-driven actuator that rotates the entire instrument over approximately one-half of the sky every 3 min.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5 with a corrected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0.
离子发动机栅极系统中束流离子的三维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网格质点法,对离子发动机栅极系统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了离子发动机栅极系统中的电场分布、离子运动轨迹、离子在计算域内的空间分布和相空间分布等.计算结果表明,屏栅的离子透明度为69.3%,大于其物理透明度67.1%,加速栅的离子透明度为100%,远大于其物理透明度31.1%,说明所选模拟工况参数合理.模拟结果可以为离子发动机栅极的初步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