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期,我国唯一全面开展航天医学研究的实验室——“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航天城通过了科技部验收。据悉,该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山,由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系列失重生理效应对抗防护装备成功应用于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航天员在轨健康飞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文青 《国际太空》2005,(4):19-19
为确保这项名为“500天”的试验顺利进行,科学家将在地面建造一艘拥有卧室、厨房和实验室的宇宙飞船。从2006年起,6名35-55岁的男性志愿者将模拟火星飞行,在宇宙飞船内生活500个昼夜。科学家希望通过这种试验了解未来火星飞行期间航天员的心理状况、肌肉萎缩程度和免疫系统的变化情况,以及失重对他们骨骼的影响。在试验期间,  相似文献   

3.
前哨 《太空探索》2004,(10):36-37
太空环境与地面环境的最大区别是失重,或者称为微重力。航天员在基础训练阶段就要开始进行失重训练,使他们熟悉失重环境和学习太空行走。在地面上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的方法有两种:用飞机作抛物线飞行和使用大型水池。  相似文献   

4.
细说失重     
朱毅麟 《国际太空》2001,(11):22-25
1 失重的机理□□失重是航天飞行中最为奇妙独特和违背“常理”的现象 ,而且是在地面上最难再现和模拟的物理过程。人们在对这种现象感到无比有趣的同时 ,常常希望了解它产生的原因和机理。然而关于失重原因和机理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 ,或者并不准确的解释。科普读物上常见的有两种解释 :一是“引力为零”;二是“离心力与地球引力相抵消 ,或相平衡”。这第一种解释是错误的。首先应当指出的是 ,“失重”是指物体失去重量 ,而不是失去重力。重量是物体对其周围相接触的物体或介质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力 ;重力则是地球 (或其他天体 )对物体的引…  相似文献   

5.
挥别第二次海湾战争,恐怖攻击以及SARS的阴影,2003年RIAT航空展如期在英图费尔福德空军基地开锣。2003年正逢人类首次动力飞行启满一百周年纪念,为了纪念这个伟人的时代,擅于保存史迹的英国人非常用心地布置了动力飞行百年的专区,计参观民众直接感受到百年来飞机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幻棠 《太空探索》2023,(2):72-73
<正>1961年8月6日,苏联第二艘东方号飞船载人飞行。飞船上的格尔曼·季托夫成为了世界上继加加林之后第二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在地球轨道上停留了25小时11分钟,共绕地17圈。他第一次手动操纵飞船,手动拍摄了第一批地球照片,第一次在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创造了诸多太空第一。另外,他还是飞上太空的航天员中最年轻的一位,飞上太空时未满26岁。此时的他可谓光芒四射,是大众眼中名副其实的“大明星”。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在轨道飞行时,由于失重因素,产生了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出现了空间运动病、心血管和水盐代谢紊乱、骨质脱钙、肌肉萎缩等机能紊乱和失调。这些变化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航天员的健康和工作,及返回地球的再适应能力,并可能成为长时间航天飞行的主要障碍。因此,了解失重对人体的影响、生理机能失调的机制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航天飞行中航天员的人数有限,且任务繁忙不能进行大量的生理实验和测试。加之,飞行中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将在2005年下半年进行的“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由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并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航天员系统负责人介绍说,“神舟”六号飞行对航天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风险性也增加了许多,为此,正在积极准备“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总装备部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牢记肩负的使命,注重立足本职岗位强素质、练本领,使载人航天飞行训练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9.
MBDA公司于6月1日成功地进行了“紫菀”30导弹的试射工作,试射工作在法国西南部的兰德斯实验中心进行,“紫菀”30导弹成功拦截了一枚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试射工作模拟了PAAMS(主要防空导弹系统)所面临的典型威胁:保卫一艘友方舰只不受一枚以掠海高度飞行的反舰导弹的攻击。  相似文献   

10.
NASA 最近新成立了空间生物医学研究所,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宇航员对失重的适应问题。在最近一次航天飞机飞行中,美国的两名医生和宇航员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NASA 承认,22年来 NASA 参加飞行的宇航员中有45%的人患“空间晕”,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原作者为美国女宇航员香农·露西德。文章较为详细地叙述了她作为美国宇航员参加美俄航天飞机—“和平”号计划时,在俄“和平”号空间站6 个月的生活、工作与感受,介绍了长期空间飞行所遇到的心理学及生理学上的问题,并指出了人类征服宇宙空间,特别是进行长期载人航天飞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失重飞机上进行的电泳分离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A3—l连续自由流电泳仪在俄罗斯失重飞机上进行的实验情况及结果.进行了4个架次的飞行试验,获得了飞行试验的数据和电泳分离图像.试验结果表明,电泳仪装置工作良好,从分离图像可以看出重力变化对电泳分离过程的影响并证实微重力环境对生物材料的电泳分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3.
小花絮     
俄总统的祝福 4月12日,普京总统在莫斯科郊外卫星城参加纪念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40周年庆典时,出人意料地向在场的蒂托祝福并祝他旅途愉快。蒂托受宠若惊。他对记者说:“见过总统后,我感到充满信心。我不仅感受到他的支持,还感受到了全体俄罗斯人民的支持。” 航天员罢练 为反对蒂托登上国际空间站,美国航宇局甚至不允许蒂托在美国休斯敦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飞行前的常规训练,惹得两名将与他一同前往的俄罗斯航天员罢练,以示抗议。自载人航天事业创建以来,航天员罢练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5,(12):30-33
神舟六号飞船的飞行作为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虽然与“神五”的飞行相比少了些“惊喜”的味道.但在科学上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突破意义——“一人变两人。一舱变两舱,一天变多天”.两位航天员进入轨道舱,进行了为期5天的生活照料和科学实验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6,(11):12-15
美火星探测器进入工作轨道;法国医生成功完成首例失重手术;日发射太阳研究卫星;小型空射诱饵飞行试验准备就绪;“月船”1探月器推迟发射;布拉瓦导弹第三次试验失败;台湾成功接收最后两艘基德级驱逐舰;嫦娥一号选定30首歌曲;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006年11月23日上午8时57分,国际空间站的飞行工程师、俄罗斯航天员秋林从空间站上成功地将一个高尔夫球击入地球轨道。此次太空高尔夫表演吸引了世界众多航天迷和高尔夫球迷的目光。本次太空行走是2006年9月第14宇航组进驻国际空间站以来的首次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秋林及其搭档洛佩斯·阿莱格里亚来说,这分别是他们的第4和第6次太空“漫步”。太空挥杆23日这天上午,秋林及其同伴美国航天员洛佩斯·阿莱格里亚身着130千克的俄制“海鹰”航天服从空间站“走”了出来,在失重状态下,他们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缓。空间站外部的摄像机记录下了…  相似文献   

17.
航天简讯     
俄男女航天员双创太空飞行新纪录联盟TM-21飞船的乘员亚历山大·维克多连科、海伦娜·康达科娃和瓦列利·波利亚科夫于1995年3月22日莫斯科时间7时04分在哈萨克斯坦的阿卡利克东北36千米处着陆。至此,波利亚科夫由于在这次飞行期间在失重环境下生活了长达14个多月,而成了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记录保持者,他的累计飞行时间长达22个月,共计678天16小时。由此证明,从医学角度上看,人类向火星的飞行是完全可以的。因为向火星飞行一次需要16~18个月,波利亚科夫一开始就瞄准了这个飞行时间。然而,在和平号使…  相似文献   

18.
“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地把国防部的一颗军事侦察卫星(据透露是新一代的电子侦察卫星)置入空间后,于1月27日返回地面。这次飞行(编号51-C)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5次飞行,是“发现”号的第3次飞行,整个飞行过程都是保密的。这次飞行成功,标志着美国在利用航天飞机进行军事操作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9.
载人火星飞行是当今人类向往的一个伟大目标。为此,美、苏两国都在积极地进行该领域的探索。1986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人类2000年前后登上火星的计划。而苏联为了实现载人火星飞行,不止一次地利用“礼炮”号和“和平”号太空站进行长期载人空间飞行试验,争取早日登上火星。为了实现人类登上火星的宏愿,美国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又制订了“火星观测者”(Mars Observer,缩写:MO)计划。该计  相似文献   

20.
正动物试验为了获取航天飞行对人体的影响资料,确保人进行航天飞行的安全性,在人实施航天飞行前进行了一系列动物飞行试验。最初进行的是亚轨道飞行过载与失重环境适应性飞行试验。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小猴进行训练(左图),图中右侧工作人员手中小猴子的体重只有300克,但也需要为它制作一个保障生命的小舱(右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