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佳威  高鹏骐  沈鸣  金旺  赵有 《宇航学报》2018,39(11):1299-1307
提出以曲靖非相干散射雷达作为一种可能的发射源与天籁射电阵组成一套双基地雷达空间碎片探测系统,对该系统的空间碎片探测性能进行计算与仿真分析,包括可探测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天籁射电阵对空间目标与碎片探测时间、探测效率等。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探测直径10 cm以下级空间小碎片的潜力,并在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该系统的交叉波束的确定方法及对空间碎片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空间激光无线传能任务中,采用红外目标探测方式实现精确跟踪瞄准。为克服分立光路的激光发射光学系统和红外目标探测光学系统既增加载重又不利于复合轴跟踪的困难,提出了激光传能发射与红外目标探测共口径光学系统。从激光传能距离和红外目标探测距离确定口径值,采用无焦离轴双抛物面作为共口径部分,利用分光镜将808 nm传能光束与7.7~9.5 μm的探测光束分离,设计了共口径光学系统。该系统口径270 mm,激光传能发射系统出射波前RMS<0.01λ;红外目标探测系统相对孔径1/4,传递函数接近衍射极限。该共口径系统同时实现激光发射与红外目标探测的功能,可降低航天器进行星间激光无线传能任务的载重。  相似文献   

3.
空中目标尤其是隐身目标,在局部战场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类目标的探测问题备受关注。天基探测具有"站得高,看得远"特点,对空中高速目标探测具有优势。本文基于空中典型隐身目标特性调研分析,结合天基探测特点,分析了天基探测的目标及背景特性,基于目标背景特性分析及空中目标探测任务特点,提出了天基采用红外点目标探测技术。针对强背景下的弱隐身目标探测难点,分析了天基探测的关键技术发展方向,分别是复杂背景抑制技术研究,高灵敏度探测技术研究以及加强目标背景耦合特性研究,为后续天基探测技术及探测系统论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目标探测系统利用磁场、振动、声音等环境参数的变化实现对移动目标的探测。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受限问题,从传感器节点硬件选型、节点休眠设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和数据传输协议设计等方面出发,进行系统低功耗设计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探测系统在传感器节点采用容量4 A·h锂电池,采样率10 Hz情况下,平均工作电流仅为3.78 mA,连续工作时长可达33天。  相似文献   

5.
天基空间目标探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基空间目标探测系统可以在太空中近距离地对空间目标进行监视、跟踪和识别,因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天基空间目标探测技术研究概况,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基探测系统受站点布局限制,难以实现全轨道空间的目标探测与跟踪。为对高价值航天器邻域空间目标进行全时探测与跟踪,提出基于伴随微纳卫星的小型化相控阵雷达技术。通过分析不同波段雷达对大范围空间目标搜索与精细跟踪的性能,并综合考虑系统复杂度与功耗等因素,最终选择C波段作为雷达工作频段。详细阐述小型化相控阵雷达的系统设计、目标搜索与跟踪的信号处理方法、测距与测角误差分析等。仿真分析证明,该小型化相控阵雷达能对25 km范围内、40°×40°的三维空间进行目标搜索,实现0.4 m的测距精度与0.03°的测角精度,满足空间目标大范围搜索与跟踪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区域预警探测系统做为高科技战争中重要的防御体系 ,正受到各国的重视 ,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威胁环境。如何提高其预警探测性能 ,增强四抗 (抗电子干扰、抗反辐射武器、抗低空突防、抗隐身目标 )能力 ,是目标研究的重点。简要介绍区域预警探测系统的组成以及高技术战争中所面临的威胁 ,并讨论了关键的对抗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合作照射的目标探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非合作照射的目标探测系统由于其潜在优良的”四抗”性能 ,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对目前无源雷达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介绍 ,并以调频广播信号源为例 ,给出了基于非合作照射的目标探测与跟踪雷达系统的工作机理 ;分析了基于非合作照射的目标探测雷达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讨论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美国政府公布了“空间探索远景规划”.2005年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据此出台了“空间探索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分为“科学、探测与航空”和“探测能力”两大部分。“科学、探测与航空”包括科学、探测系统和航空三项任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安检技术与健康、隐私问题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人们迫切需要高效、便捷、安全的安检技术。首先介绍太赫兹非成像光谱探测技术的原理,提出适合于安检应用的太赫兹光谱探测系统技术指标,然后基于ZEMAX设计出配合该技术指标的光学系统,采用非序列模式对其进行仿真和评价,最后基于ProE设计完成了配合上述光学系统的紧凑型探测系统结构,实现了探测系统的手持式应用。  相似文献   

11.
星载激光探测载荷具有云、气溶胶垂直廓线的探测能力。国内外已有的载荷,例如美国Calipso卫星的Caliop雷达、国内“句芒号”卫星的多波束激光雷达和大气污染监测卫星的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为单波束云-气溶胶探测,单次探测区域较窄。提出了多波束云-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系统,该系统工作于800 km卫星轨道,采用多波束探测体制,扩展雷达的探测幅宽到30 km,中心波束采用双波长偏振探测获取大气气溶胶、云的垂直廓线和粒子种类,边缘波束采用单波长探测获取云垂直廓线,可极大地提高数据获取效率。采用单光子探测和模拟探测结合的探测方式,模拟探测保证探测的动态范围,单光子探测具有极高的探测灵敏度,降低雷达所需的激光能量,降低雷达的重量和功耗。最终通过模拟仿真,验证了星载多波束云-气溶胶探测雷达对典型云、气溶胶的探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牛尔卓  王青  董朝阳 《宇航学报》2012,33(12):1736-1741
针对同时存在马尔可夫短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网络环境,研究了一类飞行器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问题。通过将马尔可夫短时延与丢包建模为一个有限马尔可夫链,并针对丢包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飞行器网络控制系统被建模为离散有限马尔可夫跳变线性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残差发生器,相应的故障检测问题归结为滤波问题。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给出并证明了故障检测滤波器的存在条件和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丢包对故障检测性能的影响,同时上述故障检测方法对故障敏感,对未知扰动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款PowerPC架构的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单元设计.利用PowerPC体系结构内建的差错检测和报告机制,采用CPLD设计和实现了三模冗余(TMR)SDRAM存储器模块,不但提供高速存储器的容错能力,还具有差错检测能力,提高了处理单元的可靠性.介绍一个分布式容错计算机的实例,并分析了该方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王国力  周伟  柴勇  关键 《宇航学报》2012,33(10):1498-1504
对复杂背景下的SAR图像强回波目标检测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偏态分布方差的自适应检测算法。首先设计一种新的基于偏态分布模型的方差滤波器,偏态分布方差滤波器可减少相干斑噪声对检测的不良影响,提高图像方差的差异性,即强目标回波边缘灰度方差相对于强目标回波灰度方差、背景杂波灰度方差更小。其次,算法改进了根据图像复杂度自动选取阈值方法,通过自适应检测小方差像素,实现强回波目标检测。仿真结果说明该算法能够对SAR图像强回波目标较快地进行准确检测。相比方差特征法(VAR)和扩展分形特征法(EF)在检测速度与虚警率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孙彬  李永祯  王国玉  赵锋 《宇航学报》2012,33(4):460-464
基于最佳检测准则,提出了一种新的雷达发射-接收极化联合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全极化雷达目标回波模型,设计了基于纽曼-皮尔逊(Neyman-Pearson)准则的雷达目标全极化检测算法,推导分析了检测性能;其次,提出了雷达发射-接收极化的联合优化方法,提高了雷达目标的检测性能;最后,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显著提高雷达目标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电磁环境卫星系统及在地震短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近地空间电磁场和电离层探测的要素及其在地磁模型、电离层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并结合地震短临预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阐述了我国建立近地空间电磁探测系统的初步研究结果,包括电磁环境探测要素、星载探测仪器配置、卫星系统组成设想和卫星平台技术需求等。  相似文献   

17.
对直接序列扩谱信号预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扩谱通信系统抗窄带干扰的能力。近年来对这方面的研究,从线性处理方法到非线性处理方法,到多用户检测方法;从简单自适应,到盲信号处理等,出现了许多好的思路,并一步步改善了扩谱系统抗多种窄带干扰的能力。文章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重点讨论非线性方法以及码辅助方法,其中,非线性方法讨论的重点是基于隐马尔可夫链的非线性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梯度特征的图像自动分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琨  郑庆晖  廖冬学 《宇航学报》2006,27(6):1288-1292
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海上目标检测、监视的关键技术是实现海陆分离,从而为目标检测、监视减少不必要的处理工作。传统的采用阈值分割方法分离陆地,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陆地上灰度级较低区域容易造成误分割。而且,很显然的不能够充分利用图像中的灰度变化信息,即梯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特征的海陆分割算法。首先利用边缘检测提取图像的梯度特征,梯度特征对灰度级并不敏感而对梯度的变化敏感,对于陆地灰度级较低的区域也能够提取边缘。对得到的边缘进行形态学处理,利用设定的面积阈值将图像分为主体陆地区域和孤立陆地区域,进一步可以屏蔽陆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分割陆地中阴暗区域,对于未经辐射校正图像有较好的适用性,并且有较快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19.
海洋目标探测卫星的通用效能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炜琦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6,27(4):814-818
为有效构建海洋目标探测卫星体系,建立一套能对各类卫星的海洋目标探测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的通用效能模型非常重要。初步建立了以目标探测概率为度量的海洋目标探测卫星通用效能模型,可用于光学成像、雷达成像和电子侦察卫星等。模型考虑了影响目标探测概率的三类主要因素即观测区域与目标特性、卫星平台参数和卫星有效载荷特性,分析了卫星技术性能指标和作战性能指标的相互关系,可作为海洋目标探测卫星体系需求分析、顶层设计以及效能评估的依据。并以大型舰船为探测目标用仿真结果说明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利用中间参量--雷达信号功率比,通过建立关系式,得到雷达抗干扰性能评估参数的方法.证明了雷达信号功率比的外场可测性和收敛性,由此可在接近实战的外场干扰条件下直接获得雷达的信干比、杂波系数和发现概率等参数,这对于定量评定雷达抗干扰性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