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萨里大学以小卫星为基础,发展了UoSAT卫星系列。文中着重叙述了星上有效载荷——对地成像系统(EIS)的设计,以及在轨道上成像的结果,证实了小型卫星的的遥感能力。EIS与传输系统为基础的处理单元相结合,使它为星上提供了实用的处理能力。EIS能在星上进行复杂的图像分析、处理和压缩。利用这些技术,可增加遥感小卫星在狭窄通信通道上的图像数据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2.
战术成像显示试验系统(TIDES)的目标在于研制由战场指挥官控制、根据需要以合理成本发射的小型战术应用成像卫星。其成像有效载荷为两台改进型施密特相机,采用线性CCD,在700km的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率可达到5m。实验表明,应用一些新技术,如采用新研制的编码本处理芯片(CPC)的矢量量化(VQ)技术将有能力在获取高质量图像的同时把图像压缩12:1或更高。这就可减小从卫星到地面的数据传输带宽、星载存储量及功率。卫星及有效载荷结构中均不含有运动部件。因此,这种卫星可靠性高、成本低,操作支持要求也最低。地面站可移动,在任何地方都可工作,且只需要一名经过简单技术培训的操作人员。本文将介绍对TIDES的研究及样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英国萨里大学以小卫星为基础,发展UoSAT卫星系列。文中着重叙述了星上有效载荷-对地成像系统的设计,以及在轨道上成像的结果,证实了小型卫星的遥感能力。EIS与传输系统为基础的处理单元相结合使它为星上提供了实用的处理能力。EIS能在星上进行复杂的图像分析,处理和压缩。  相似文献   

4.
1982年中期,印度发射了一颗低轨道(500KM)罗希尼卫星,它载有小型遥感有效载荷(3kg)。该遥感器包括两台其分辨车为1KM的固态相机,刈幅宽度为250km,采用了红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光敏二极管阵列,扫描过程是靠卫星的旋转完成的,遥感器采用了简缩数据容量的新技术,通过星上特征分类将数据传输至地面。  相似文献   

5.
《上海航天》2014,(1):43-43
<正>据报道,NASA计划在2014年执行5项(发射3颗卫星和在国际空间站外部安装2个遥感仪器)对地观测科学任务。具体有:(1)美-日共同研制的全球降水量测量(GPM)卫星计划于2014年2月发射,进入高度407km、轨道倾角65°的近圆轨道。卫星观测半径精度可达5km,可覆盖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90%,且可分辨雨、雪、冰等多种降水形式,能覆盖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山区和高纬度地区。星上数据将每3h向地面下传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7月9日,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PRSS-1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PRSS-1卫星充分继承CAST2000小卫星公用平台成熟技术和产品,采用三轴稳定对地定向的姿态工作方式,整星可最大侧摆±52°/俯仰±40°以扩大可视范围。卫星总质量1187kg,在轨工作寿命7年。PRSS-1卫星采用了高度为643km的太阳同步冻结轨道,配置了两台全色/多光谱相机,1地面像元分辨率优于1m(全色)/3m(多光谱),幅宽不小于60km;可按照指令在指定地区上空成像,图像数据经压缩后可通过实传、边记边放或"境外记录+境内回放"下传到地面站。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型敏捷遥感卫星地面测试缺乏验证手段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针对敏捷机动成像过程的新型姿态控制精度评估方法,通过设计星地模型算法,根据卫星的定轨数据和高精度姿态数据计算,可得到星载相机成像点在地固坐标系(ECF)的坐标,并引入地表高程数据以提高计算精度,进行成像点位置精度评估,即姿态指向精度评估;通过计算地表镜下点运动速度等衍生参数,进行载荷成像质量评估。与同条件下地面任务规划数据比对,算法精度误差在10米量级,远小于卫星姿态指向误差导致的成像位置偏离,满足地面分析验证精度需求。该套算法已应用于遥感公用平台、某卫星姿态敏捷机动技术地面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8.
环境减灾-1A、1B卫星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境减灾-1A、1B卫星装载的宽覆盖多光谱CCD相机实现了地面像元分辨率优于30m、对地幅宽大于700km、4个谱段推扫成像.CCD相机自2008年9月8日首次开机成像后,不断获取地面可见光信息,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图像数据广泛应用于灾害监测与评估、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文章就HJ-1A、1B卫星CCD相机的设计原理、技术难点、进步点及创新点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2015年12月29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高分四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星上装载的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凝视相机,可以获取星下点可见光近红外谱段(全色及多光谱)50m地面像元分辨率、中波红外谱段400m地面像元分辨率图像,地面覆盖超过400km?400km。文章介绍了该相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相机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情况,给出了地面测试与试验结果,对在轨运行和测试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列出了在轨测试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中简要阐述了光学遥感器星上定标的重要性,分析了光学遥感器星上定标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增强型主题绘图仪(ETM)、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N)、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IS)、可见/红外成像辐射计(VIRI)和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等几个光学遥感器上的几种新的、典型的星上定标系统。最后,对星上定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1.
国产高性能处理芯片在卫星产品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星上实时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对地面测试和验证系统的有效性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卫星有效载荷分系统星上实时处理的需求,构建了以星上实时处理半实物系统为主体的测试环境,用于星上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仿真验证,并自动地对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完成效果评估,为卫星在轨可靠运行提供支...  相似文献   

12.
空间遥感数据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飞船和空间站等对地观测空间飞行器能否将数据实时地从空间传送到地面,是衡量这些航天计划成败的标准之一。卫星从空间送回地面的数据包括:星上各种遥感器(如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谱段扫描仪、合成孔径雷达、雷达高度计、散射  相似文献   

13.
FY-2C星云图成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花 《上海航天》2005,22(Z1):16-20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星上成像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云图的生成与传输,以及数传与转发技术.阐述了以太阳为基准采用星上预同步、地面同步/数据缓冲器(S/DB)进行精同步的同步成像技术的卫星成像系统设计原理.分析了卫星姿态动力学对自旋轴定向稳定的影响、扫描辐射计扫描机构步进对自旋周期稳定度的影响、卫星摇摆运动造成的云图几何畸变等产生成像误差的因素,以及采取的补偿修正方案.飞行试验结果表明,C星的云图网格配准精度优于1个可见像素,章动角和摇摆角也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导航卫星星载自主轨道预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导航星座自主导航技术对卫星自主轨道预报精度和计算速度提出了新的高要求,结合地面长期轨道预报精度现状和星载计算机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地面上注长期电文的卫星自主轨道预报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有二:首先,充分利用地面上注电文的高精度和高凝练度,可兼顾参考星历的高精度和节省星上存储资源;其次,选用状态转移的星上分析解算法,与地面上行注入、星上存储的方式相比,可大大节约星地上行数据量、星上数据存储量和计算量。通过仿真试验对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消耗和预报精度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进行星上自主轨道预报,计算资源占用少、计算速度快、预报精度高,该技术对于导航星座自主导航总体技术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设计思想与结果、发射前检测与地面推扫成像试验.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仍采用与嫦娥一号相同的线阵推扫成像模式,但嫦娥二号卫星CCD立体相机的技术指标要求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为地元分辨率由嫦娥一号的120m提高为嫦娥二号在100km圆轨上优于7m与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近月弧段...  相似文献   

16.
金涛  李贞  李婷  杨冬 《宇航学报》2013,34(8):1159-1165
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光学遥感卫星图像几何定位精度问题,从影响几何成像质量的关键要素——内外方位元素出发,介绍地面几何处理方法,并基于多颗卫星研制、地面量测试验及在轨验证情况,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和多线阵观测卫星的几何精度的星-地全链路影响误差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约束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几何精度的关键问题,最后探讨了如何通过星上设计配合地面处理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几何精度。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GeoEye-1新一代地球成像卫星将于今年搭乘德尔它-2火箭进入近极轨道。装备了最先进商用遥感技术的GeoEye-1卫星将运行于高度684 km、倾角98&#176;、周期98 min的太阳同步轨道,能以任何角度成像,提供精度0.41 m(单色)和1.64 m(全色)图像,用于国防与情报、国土安全、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保险、农业、绘图,以及灾害管理等,设计寿命大于7年。GeoEye-1卫星在轨道上能快速转动使相机望远镜指向星下点、地面轨迹左右两侧或星下点前后地区。星上装有增强型反作用轮,且卫星在单圈轨道飞行期间能搜集较其他商业卫星更多的图像。目前,GeoEye公司有轨道观测-2、轨道观测-3和艾科诺斯等3颗成像卫星在轨工作,GeoEye-1卫星发射后,形成一个高分辨率成像平台星座。可使星座日收集图像区域大于1.2百万平方公里,对各地理目标的重访时间小于1.5 d。GeoEye-1卫星质量1 955 kg,运行模式有储存与向前、实时成像与下链,以及与实时下链直接上链三种。GeoEye-1新一代地球成像卫星@肖择  相似文献   

18.
于2000年7月19日从美国范登堡空烟基地发射的MightySat-2.1卫星9月初从太空发回了第一张超光谱图像。MightySat-2.1型卫星的轨道高度为547 km,星上携带了10种试验仪器,其中有1台试验成像仪—傅里叶超光谱成像(FTHSI)。 傅里叶超光谱成像仪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的克斯特尔公司生产制造的,被认为是第一个可在轨运行、技术公开的超光谱系统。该成像仪的视场为15 km×20 km,采用推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北京三号A/B卫星星务分系统的信息处理技术。星务分系统提高测温精度,优化控温算法,利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实现对卫星关键部件的高精度控温功能;设计专用的协处理器,实现星上完全自主任务规划,用户只需要挑选期望观测的目标,星上自主任务规划软件就能根据目标信息完成所有观测任务的编排。借助星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设计高精度时间管理系统,使得任意时刻卫星的时间同步精度优于0.1 ms,保证卫星姿态机动时的成像精度。同时,给出了综合电子技术、软件构件库和数字卫星技术在卫星上的应用情况,可为后续卫星星务分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作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的科研卫星,其遥感应用需求对其载荷的定量化精度要求越来越重要。宽幅成像光谱仪作为大气环境监测卫星中的主要载荷,可获取光谱范围从可见光至长波红外(0.415~12.000 μm)的陆表和大气多光谱信息。采用45°扫描镜配合消旋系统的扫描方式,光路结构采用同轴望远镜系统,实现3个探测器焦面上21个谱段的同时对地的超宽幅高空间分辨率成像。为了准确地获取能量和仪器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卫星发射前开展宽幅成像光谱仪全光路、全口径辐射定标试验,分别介绍了可见到短波谱段积分球定标技术和中长波谱段热真空红外定标技术,为用户定量应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并对定标过程中传递路径下的误差来源及精度进行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