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测算,建成一个覆盖全国80%以上国土面积、全天响应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航空医疗救援网络,需要约1000架专业航空器,其中直升机约占80%。目前,除了缺飞机,我们还缺空域、起降场以及专业人员,但中国的通用航空从不缺投资,那该由谁来主导补上这些发展短板呢?"作为现代化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医疗救援的必要性和高效率已经被成熟市场大量的实践所证明。"航空医疗救援有望成规模发展航空医疗救援是通用航空新兴应用中最有希望快速形成规模发展的领域。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鼓励通用  相似文献   

2.
正"航空医疗救护兼有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消费品的属性,这种属性的定位不同,也产生了航空医疗救护的不同运营模式和费用来源,客观上存在商业化运作的可能。"在某些场合中,人们通常会将航空应急救援与航空医疗救护并列使用。严格来说,航空应急救援与航空医疗救护这两个概念内涵有异同,也使二者的发展模式和费用补偿有较大差别。航空应急救援针对的是突发性、后果严重、影响大的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停机坪、应急医疗救援(EMS)直升机到医疗救援平台的不断建立和发展,中国的航空医疗救援作为一种基本医疗保障,离百姓生活正越来越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随着中国低空空域开放及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的完善,直升机为主体参  相似文献   

4.
<正>到2025年,参照国外的经验,中国预计每年将使用飞行器救助100万人次,从国外转运回国的伤员和重症患者将达8000人次,能提供航空医疗救援的飞行器将达1500架~2000架,直升机降落在高速路上救援将成为常态。与"互联网+"掀起改造传统行业浪潮相似,通用航空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通航+"也在寻觅着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点,航空+医疗就是一个初见成效的尝试。作为我国通航领域的新兴业务,具备显著社会公益性的航空医疗救援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从萌芽到初步发展的迈进,市场布局在北京、上海、陕西、山东等地已陆续展开,包括通航企业、医疗单位、科研  相似文献   

5.
<正>航空应急医疗救援符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导向,能够释放市场潜在需求,将成为我国通用航空新阶段发展的重点,最有可能成为通用航空的下一个蓝海。中国急救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是航空应急救援领域尚待开发的全球最大市场。据有关机构分析预计,到2025年,中国每年将使用飞行器救助100万人次,能  相似文献   

6.
贺安华 《今日民航》2020,(1):112-115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们重新审视公务航空的市场需求及对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作用。公务航空的发展,是社会的期待,也是行业的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公务航空因灵活高效、私密、"点对点"易于防控的特点,频繁用于紧急救援物资的运输和包机旅客运送。疫情的到来让我们重新审视公务航空的市场需求及对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作用。公务航空的发展,是社会的期待,也是行业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到"十四五"末,我们希望通用航空产业形态雏形能基本形成。即构织"天上一张网",满足公务飞行、私人飞行、短途运输、低空旅游、应急救援、航空运动、航空作业等通用航空飞行活动对空域资源的使用需求,真正实现点到点低空飞行常态化,使低空空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航经济生态成形。  相似文献   

8.
2018年以来,各类航空应急救援案例都得到及时报道,并且频见报端,反映了人民对最快捷、最有效的航空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企盼。而通用航空参与应急救援可以最大限度地开通空中生命线,成为人民保障基本民生和安全的需求和企盼。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类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救助、救灾工作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通用航空因其快速、灵活、安全的特性在应急救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与梳理,分析和总结了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的发展趋势,基于民航强国战略需求提出了通航应急救援的发展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通航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对我国通航应急救援能力提升、通航事业发展,乃至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世界主流公务机制造商之一,美国湾流宇航公司将公务机卓越的飞行能力与最先进的医疗设备相结合,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空中ICU",满足空中的严格要求,不断突破航空医疗救援极限,为助力公务航空新模式、社会公共事业的新发展提供新的范本。创新引领变革,世界主流公务机制造商深耕各自的细分领域,以匠人之心制造出数十款先进、舒适、高效的出行工具,持续满足和创造市场需求,并不断地超越用户的期待。今天在实现全球各大洲核心城市之间不经停直飞以外,人们对公务机有了更多的期待。2018年7月,湾流向中国交付了全  相似文献   

11.
曾晓新 《今日民航》2014,(Z4):64-73
"航空大都市"这一理念的提出石破天惊,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理念"。如今,依托航空运输体系迅速崛起的未来城市形态,将成为未来城市化的新模式。在中国,许多城市一哄而上的所谓的"临空产业园区",是不是就是"航空大都市"的模样呢?如果是,那么这与普通的城市有何区别?如果不是,那么真正的"航空大都市"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2.
陈小科 《今日民航》2010,(10):22-22
伊春空难,让"支线航空"这个概念走进了公众的视野。2004年的包头空难发生在支线航空上,2010年的伊春空难也发生在支线航空上。公众不禁会产生疑问:支线航空安全吗?民航为什么要花钱发展支线航空?  相似文献   

13.
<正>国外航空医疗救护发展起步较早、体系较为健全,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中,积累了较多的成熟经验,能够为中国大力发展航空医疗救护提供一定的借鉴。航空医疗救护是将通用航空与医疗急救紧密结合的业务类型,是充分发挥通用航空运输工具属性、具有明显公共服务性质的作业类型,具有速度快、机动灵活、救助效率高等优点。国外航空医疗救护发  相似文献   

14.
正IFLY:2020年德事隆航空的新机订单和交付量是多少?和往年比有什么变化?史建元:德事隆航空在2020年向中国成功交付了60多架飞机。这在疫情冲击整个通航行业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感谢客户的信任以及团队的努力和付出。从这些订单中,我们也发现疫情后通航新发展的模式:从传统作业、执照培训转变为市场消费(发达国家标志)、短途运输(基本交通服务)和应急救援(公益服务属性)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消费、救援救护的需求催生出各类通用航空新业态。传统业务构筑了我国通用航空的根基,而新兴业务则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未来。新中国通用航空走过70年,石油服务、航拍航摄、护林巡查、执照培训等传统业务不断壮大。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消费、救援救护的需求催生出各类通用航空新业态。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正>IFLY: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通用航空迎来重大利好的一年。请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对2016年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发展的评价与感受?王霞: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通用航空的破冰之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通用航空再度被国家寄予厚望。利好政策频发,支持力度增强,各方力量汇集,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通用航空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17.
正"十三五"期间,民航局秉持"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的监管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通航专项规划为引领,围绕创新通航发展政策、提升通航保障能力、改善通航运营环境、拓展传统通航服务领域、支持新业态发展等方面,刀刃向内,多措并举,开创了通用航空发展的崭新局面。五年间,通用航空发展环境得到显著优化,市场活力被持续激发,通用机场、通航企业、通用航空器、运行服务等发展均呈现新格局,短途运输、低空旅游、航空运动、应急救援等服务领域呈现新气象,各类通航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都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航空应急救援在特种作业航空飞行领域有着极大需求和必要性。本系统基于空管技术,结合卫星/5G、遥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打造的面向多灾种全时空实时感知、全周期实时监控、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监测、指挥、控制和评估的综合性信息化业务平台,为特种作业航空飞行提供可靠救援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IFLY:2019年,您的新年愿望是什么?胡文彬:我希望纵横航空与公务与通用航空界的同仁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在2019年为公众创造更高效、更经济的公务航空运营环境,进一步推进我国通航产业良性发展。IFLY:新年假期您有什么度假计划?胡文彬:民航业有个显著特点:"民航人不过节"。航空运输业从业  相似文献   

20.
记者日前从海南航空获悉,为提升海航在首都机场航站楼的服务品质,便利国际旅客中转航班,海航在首都机场成功地将国际中转国内航班时间由180分钟缩短至120分钟,为海航实现"以北京为核心的国际网络"的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