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型四相横向磁通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以及Simpower System工具箱,对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在传统双闭环调速控制基础上,为滞环电流控制环引入零电平,将滞环分为上滞环和下滞环。综合考虑开关频率与电流THD确定合适的滞环环宽,并根据偏差电流值与滞环环宽比较值得到逆变器控制信号。通过仿真得到各种工况下的电机运行数据,说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对四相横向磁通永磁电机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用热阴极灯丝放电产生的氧等离子体来研究聚酰亚胺材料在原子氧环境下的侵蚀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试样的质量损失、表面形貌和表面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聚酰亚胺材料暴露在原子氧环境中,原子氧首先在试样表面产生物理吸附,然后与试样表面基团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生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试样质量损失呈线性增加,表面形成地毯状形貌。在原子氧暴露初期,原子氧主要与芳环上特定位置的C反应,而后C=O基团的反应速度逐渐加快。原子氧暴露后,O元素含量增加,C、N元素含量减少。与C、O元素相比,含N基团与原子氧的反应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3.
宋海平  王林江 《航空学报》1992,13(12):657-660
 本文用解析与数值结合法研究在含有椭圆孔的有限大小弹性板上,有一椭圆弹性环加强时,板及环上的应力场。假设板与环间处于无初应力的紧密接触状态,弹性板和弹性环的应力函数都可按复劳伦级数展开。根据孔与环的接触边界条件以及各自的外边界条件,运用节点配置法确定板、环的级数系数,从而求出板、环上的应力场。文中分析了级数项数一配点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环量控制翼型在非定常运动中的气动力迟滞效应,通过求解环量控制翼型的强迫俯仰振动数值模拟数据,研究了不同减缩频率、振幅和射流动量系数对环量控制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动量系数对非定常流场变化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减缩频率和迎角振幅越大,气动力迟滞效应越明显;小迎角下动量系数越大,迟滞效应越微弱,而大迎角下动量系数越大,迟滞效应越明显,并表现出提前动态失速的特征;气动力迟滞效应主要受翼型上表面压力分布影响,与后缘涡和上表面分离涡关系密切。所得结论对于环量控制技术在无人飞行器控制和操纵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喷油环是微型涡喷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喷油量的均匀性决定了燃烧室温度场的均匀性。针对微型涡喷发动机喷油环喷油量不均匀问题,采用不等径喷油针结构方案来补偿压力损失影响;运用CFX软件数值模拟实验时喷油环内部的三维流场,并计算喷油环环体上各喷油针的出口流量值、出口速度以及喷油环整个内部流场的压力变化情况,最后与实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不等径喷油针结构方案可以较好的改善喷油环喷油量不均匀问题,可为研究喷油环内部流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TIG焊接方法,对18Ni高强度不锈钢的圆筒对接环焊缝进行焊接。研究了环焊缝焊接后的收缩变形量,以及环焊缝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并通过金相观察,研究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试验结果发现,18Ni高强度钢环焊缝焊接后的最大收缩变形量为0.4mm,最小收缩变形量为0.3mm。焊缝的上部宽度为7.98mm,下部宽度为4.27mm。焊缝边缘的组织为柱状树枝晶,焊缝中心的组织为等轴树枝晶。拉伸试验后发现,环焊缝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最大为1875.35 MPa,最小为1856.74 MPa,且断裂位置均出现在母材上。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涡环状态边界与飞行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直升机涡环状态的成因及国外对于涡环状态边界研究的现状,并对我国在直升机涡环状态边界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RT-Ⅲ环氧类外防热涂料在某产品上出现的裂纹、开裂、脱落等问题,将端羟基聚丁二烯黏合剂(HTPB)环氧化,并将其加入到RT-Ⅲ环氧类外防热涂料中,提高涂料的延伸率.增韧后涂料RT-Ⅳ的延伸率大幅提高,工艺性能有所改善,隔热性能等与增韧前的RT-Ⅲ环氧类外防热涂料基本相当,界面性能适当降低,并通过了飞行试验验证.通过提高RT-Ⅲ环氧类外防热涂料延伸率技术研究,发现在环氧类外防热涂料中适当加入环氧化的端羟基聚丁二烯黏合剂(EHTPB),可以达到提高涂料延伸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直驱阀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设计了1种位置环加电流环的直驱阀双闭环控制系统,其中位置环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加相位超前校正,电流环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在MATLAB平台上,开展了电流环仿真、位置环的参数辨识以及仿真;在由DSP和FPGA构成的验证平台上,开展了试验验证,电流环与位置环的控制效果与仿真模型均一致,获得了400 Hz以上的电流控制带宽和25 Hz以上的位置控制带宽。研究结果表明:此控制器设计及校正方法可有效提高直驱阀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匝为单位对光纤环引起的Shupe误差模型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光纤环内部温度分布模型。针对四极对称绕制的光纤环,理论研究了光纤环的不对称性对光纤陀螺温度梯度效应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锥形夹紧环的设计和在加工中心上的应用,并提出了锥形夹紧环一般设计和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交换环上的可逆线性有限自动机的维数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域上GF(P)和线性自动机文献 [1][2 ]给出较全面的研究。文献 [3]进一步对一般有限交换环上线性自动机的可逆性作了研究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输入、输出维数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得到了一般环上可逆自动机必有l≤m ,并且当A可逆时l=m 。  相似文献   

13.
合金元素及第二相对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活化烧结元素,合金化元素,杂质元素及化合物对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新型钨基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合金元素及第二相对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活化烧结元素,合金化元素,杂质元素及化合物对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新型钨基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带有阻尼环(套筒)的篦齿封严装置动力响应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亮  李琳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0):1813-1820
以带有开口阻尼环(套筒)的悬臂柱壳为对象,进行了悬臂柱壳/阻尼环(套筒)组合结构动力响应特性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通过实验研究了阻尼环的安装位置、阻尼套筒的厚度、宽度、开口量和激振力等参数对组合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阻尼环在悬臂柱壳上的安装位置对其减振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阻尼套筒通过"移频"和干摩擦阻尼作用,有效地降低了组合结构的振动峰值;当组合结构发生不同的周波型振动时,即使是相同的阻尼环(套筒),它的减振效果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光纤环的热致非互易误差的补偿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证明了某种光纤环尾纤长度与光纤环热致非互易误差之间的关系。根据等效介质理论和Mohr理论,建立了光纤环热致非互易相位误差仿真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不同温度环境条件下,某类型光纤环顺逆时针方向光纤长度发生变化时,陀螺仪输出的全温零位漂移的变化量。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在1℃/min温变速率条件下,总长约800m的光纤环圈顺逆时针方向光纤长度相差约0.5m时,光纤环全温零位漂移量缩小了0.4(°)/h。研究结果得出了针对此类型的光纤环,当光纤环尾纤每减少0.5m,其热致非互易相位误差减小0.4(°)/h的规律。该项研究成果为后续优化光纤环的全温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环量控制技术在飞机纵向俯仰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显著提高升力、改善短距起降性能,并减少维护和减少雷达散射面积,对环量控制技术在飞机纵向俯仰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环量控制技术及其发展,并建立了双射流孔环量控制器的数学模型。针对某一算例飞机,建立了飞行动力学模型,为了验证环量控制代替传统控制面的可行性,采用环量控制器替代升降舵来作为俯仰控制器,并进行了飞行控制律设计。结果表明,环量控制器在较少的动量系数下仍能实现飞机纵向增稳功能和姿态控制功能,从而验证了环量控制器替代传统控制舵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环刷是导电滑环的重要组成部件,其接触压力是滑环使刷丝变形后产生的刷丝对滑环的作用力。环刷刷丝接触压力值微小,影响因素较多,但环刷刷丝接触压力的大小将直接关系着导电滑环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针对环刷的特点详细研究了环刷刷丝接触压力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并设计了一套环刷刷丝接触压力检测系统,实现了对环刷刷丝接触压力的自动精密测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介绍飞机上出现的各种极限环现象及其各种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给出极限环特性与飞机系统的一些参数之间的近似关系,对于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设计中如何避免产生讨厌的极限环振荡,以满足飞行品质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金中含有的金属元素同时也是机械加工所用刀具(如硬质合金)中含有的元素,导致刀具材料元素跟工件材料元素间产生物理、化学作用,使得刀具上不断出现冷焊、粘结、剥落过程,并造成刀具后刀面的剥落而导致刀具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