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非合作空间目标轨道机动检测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具备普适性的不同推力下的轨道机动检测算法与检测流程。首先给出不同推力作用下轨道机动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普适性轨道机动检测策略,包括:全模型地基与天基观测数据仿真策略,数据处理软件平台,脉冲推力、连续大推力与连续小推力轨道检测算法与流程,精度评估策略。该策略利用不同推力作用下的检测算法与流程,可以满足多数非合作目标轨道机动检测需求。结合地基与天基观测数据,仿真分析不同推力下的非合作目标轨道机动检测情况与轨道精度恢复情况,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对轨道机动进行有效检测,为工程实际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俄空间目标监视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对抗能力的主要标志是空间监视和预警能力、空间部署能力和空间攻防能力.探讨了空间目标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美俄两国空间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美国正在大力扩展其空间目标监视能力.空间目标监视将在空间对抗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空间对抗是当今世界空间技术与军事领域研究的重点.论述了空间对抗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讨论了系统仿真技术在空间对抗体系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并从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空间体系对抗仿真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阐述了仿真系统的构成与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9,(6):47-48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5月20日宣布.在成功实现所有重要任务目标后.“月船”1探测器的轨道高度已提升到200公里。自2008年11月起,该探测器一直处在离月面100公里的轨道上。轨道提升机动是5月19日进行的。提轨后,探测器将能对轨道摄动和月球重力场变化开展进一步研究,并能以更大的幅宽来对月面进行成像。  相似文献   

5.
王杰华 《中国航天》2012,(10):25-28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空间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空间安全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世界航天强国高度重视空间安全,不断研究、调整空间安全战略,策划发展空间对抗装备与技术,使得空间安全战略、空间安全装备与技术的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尤其是引领全球空间对抗技术发展方向的美国.2010年新版《美国国家空间政策》提出体系对抗条件下攻防对抗的新理念;2011年2月发布的《国家安全空间战略》首次明确指出将构建多层次的威慑能力.与此同时,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近几年加速发展空间对抗前沿技术,使得空间对抗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未来,空间对抗地位将会不断提高,空间对抗能力的较量将会愈加激烈.  相似文献   

6.
机动目标的空间交会微分对策制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燕  陈韵  鲜勇  雷刚 《宇航学报》2016,37(7):795-801
针对目标机动情况,利用定量微分对策方法分析连续推力作用下的空间交会追逃微分对问题,提出用非线性规划求解该微分对策问题的方法,建立空间交会追逃微分对策的非线性规划模型,有效解决了机动目标空间交会微分对策模型高度非线性且难于利用经典最优控制理论进行求解的问题,实现了最优控制与对策论的结合,并通过数值仿真校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空间飞行器追踪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燕  周军 《宇航学报》2006,27(6):1228-1232
重点介绍了空间飞行器通过一次变轨机动与目标交会的可行机动方案,在对飞行时间普适公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般性的轨道转移预测模型, 给出了一种寻求空间飞行器可行变轨点集的方法,并提出了追踪区的概念。通过仿真计算,分别对各种时间和燃料资源限制条件下的追踪区大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求出的变轨点能够满足空间交会对燃料和时间等各方面的要求,且方法简捷,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动观测平台单目光学成像系统的特点,在不能测定目标飞行器位置和速度的前提下,通过对成像系统与空间飞行器空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视平均运动角速度与真平均运动角速度的概念,并构建了关于二者的约束方程,实现了基于测角数据的观测斜距的估计,从而解算出定轨所需的初始状态参数。基于观测斜距估计的轨道确定方法把对空间飞行器的定轨问题,归结为根据图像序列计算目标测角和根据测角数据确定观测斜距,解决了利用空间单目光学成像数据的定轨问题,并以高轨卫星为实例对定轨精度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仿生集群系统感知功能与行为的视角,提出了空间感知网络的若干前沿科学问题,包括仿生可变构异构空间分布式智能感知网络设计、单星自主机动对准和协调操控、星群协同相对测量与控制等。在干扰对抗态势下,空间感知网络的生存智能需求是保持各节点的可变构型网络、异构分布式感知与协调控制,从抗扰、容错和节能等角度提出了未来智能感知网络所应具有的安全、绿色和免疫等特征。仿生空间感知网络的目标是通过可变构异构分布式星群设计,实现星群多源信息融合和“眼、耳、脑、体、群”的智能协调,提高感知网络的智能协调能力以及对于空地目标与空间态势的感知、理解、预判和机动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0.
黎飞  雷拥军  冯佳佳 《宇航学报》2022,43(2):198-205
为满足未来GEO卫星空间对抗手段多样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对太阳光进行遮挡的新型空间攻防系统.首先,分析了太阳矢量在目标航天器轨道坐标系中的运动特性,基于近距离相对运动方程设计了追踪航天器的圆锥面绕飞轨迹,推导了 N等份遮挡轨迹下的总速度增量表达式.其次,考虑非线性误差和复杂空间环境摄动的影响,采用自抗扰控制方法设计了闭...  相似文献   

11.
从计量确认、计量检定与校准的定义出发,探讨三者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分析三者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文探讨了"异化" 与"归化"的中外文渊源及其内涵,对比分析了"异化"与"归化"和"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预测了"异化" 与"归化"的发展趋势.这两对术语的界定与区分属于范畴基础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范畴的规范化及翻译理论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指导翻译教学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伦理规范的"基础"问题是伦理学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它关涉伦理规范论证的合理性与要求的合法性。伦理规范的"规范性"特征,是分析和研究伦理规范"基础"问题的根基,对"规范性"的分析有助于澄清伦理规范"基础"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歌手韩红把青藏铁路唱作《天路》,我感觉还不够形象,把机场的跑道比作“天路”我觉得更贴切些。因为它迎来了、送走了在天空中飞行的银鹰。在祖国大西北的疆土上.在茫茫的戈壁上。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在雪域高原之巅,有一支铺筑“天路”的民用机场空管工程建设队伍,十几年如一日,为了西北地区民用机场地建设,把汗水抛洒在大西北的“天路”上,把青春留在了空管工程建设工地上,他们就是西北空管局装备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们。这是一支威武之师,白嘲为“西北狼”.他们特别能吃苦,也特别能战斗。  相似文献   

15.
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奈达、范仲英、钱钟书都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一篇好的译文应该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大概相同或类似的感受.但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大相径庭,译者要翻译出一篇好的译文,使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一致的感受,就得不拘泥原文的形式,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躯壳换了一个,但精神依然故我.在再创作过程中,译者三位一体,至关重要,译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着译作的好坏,决定着译文的风格.但译者仿佛一个就着镣铐的舞者--必须受到原文,原作者译语读者等限制.译者要方寸之地舞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就必须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汉语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6.
庞言 《航天员》2011,(2):67-70
1971年4月19日,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由苏联研制并发射上天,从此以后,人类开始了可以在太空长期驻扎进行研究的探索新阶段。2011年4月19日是"礼炮"1号空间站发射40周年纪念日,我们特此刊登本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0月,美国第三架航天飞机"发现"号正式完工出厂;11月,正式加入航天飞机队伍。从此时起,"发现"号开始来往于天地之间,前后共成功完成了近40次太空飞行任务,超过了航天飞机队伍中的其他任意一架。在NASA专家的眼中,"发现"号是美国航天飞机队伍中最值得信任的一架。  相似文献   

18.
19.
该文主要叙述俄罗斯“火星—96”探测器的飞行过程,着陆器在火星上的着陆过程以及穿透器的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20.
陈小春  子衿 《航天员》2009,(2):18-23
自1957年苏联把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人类在太空中纵横翱游,享尽自由与辉煌的同时,仿佛弹指一挥间,数以亿计的太空垃圾布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愕然也好,惊诧也罢,人类飞天,众多的“冷杀手”已然横空出世,并将越来越多地抢占我们的太空,成为人类开拓太空不可小觑的对手,甚至成为不少事件的主角。可以说,人类征服太空的豪情之下,不经意或率性种下的苦果,必须由自己慢慢消化、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