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分析压电马达运行原理和等效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LC谐振原理的压电马达驱动电路。采用TMS320F28035 DSP为电路的控制核心,利用全桥逆变和LC谐振产生驱动信号,并通过Multisim软件对驱动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驱动电路能够满足驱动压电马达的要求,提高光纤对轴系统的定位精度,同时实现系统的小型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系统阐述在超声马达的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机构设计、制作工艺、驱动电源等方面的关键问题。重点讨论超声振子的粘接技术,振子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以及驱动电源的匹配和频率自动跟踪设计,最终设计出高性能的超声马达。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液压控制系统由于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功率大、响应快等突出优点,使其在工业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中重要的执行元件,可以进行调速控制并输出一定的扭矩,用于驱动机械系统运转。本文以液压伺服驱动系统作为控制平台,从系统的特性分析入手,基于DSP(TMS320F240)构建控制平台,完成了对液压马达驱动系统的设计,使液压马达转速得到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4.
液压伺服马达是伺服驱动系统的执行元件,马达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伺服系统的品质,特别是液压伺服马达的动态特性和低速稳定惟最为重要。目前我国的液压伺服马达主要是低速稳定性远远不能满足伺服系统的要求,欲提高马达的低速稳定性,降低马达的最小速度成为研制伺服马达的关键。活塞是诸多种类型的马达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活塞设计加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马达的低速性能和寿命。我们准备从液压伺服系统的理论分析出发,通过对我所研制的YCM系列马达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直流驱动负载,如力矩马达、电液伺服阀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直流驱动电路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以往采用分立元器件设计的电路,精度较低,电路设计复杂,采用集成元器件设计直流驱动电路,提高了系统精度,简化了电路设计,同时降低了设备的重量和体积。  相似文献   

6.
对某型加油吊舱地面模拟试验所需的地面驱动装置进行了系统方案设计,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选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地面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马达在液压源的驱动下,通过控制系统可实现不同转速状态之间的切换,转速控制精度和切换时间满足加油吊舱技术要求,该装置可以代替冲压空气涡轮驱动加油吊舱进行地面加油试验。  相似文献   

7.
双电液伺服马达同步驱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三种双电液伺服马达同步驱动控制方案 ,对其中的一种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仿真研究和试验验证 ,得出了简单的同步驱动控制方法 ,并成功地应用到某型号高性能三轴飞行姿态仿真转台中框架的同步驱动系统中 ,充分说明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DYH—100电液伺服阀用于我所自行设计、制造的SKX—3000三坐标数控铣床电液伺服驱动系统中,其力矩马达的设计参考了美国MOOG公司的伺服阀和北京机床研究所的QDY_1伺服阀中的力矩马达。与MOOG阀中的力矩马达相比,结构有所简化(反馈杆和挡板合成一件,材料为铍青铜),参数也有所改变(线圈改为2400匝,额定电流改为30毫安),工作原理仍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 YCM 系列液压伺服马达的结构原理和特点,技术性能参数,主要设计计算公式。同时,在分析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重要性能的措施。并对马达性能测试曲线进行了特性分析。最后,对马达的使用和鉴定情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遵照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北京航空学院根据国外资料照片进行了YM-28滚子叶片液压马达的设计,并由我厂试制成功。一、滚子叶片液压马达简介滚子叶片液压马达是五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液压马达。它与活塞式、柱塞式液压马达截然不同,结构较为简单,各方面性能都较优越但零件精度、光洁度要求很高。到了六十年代,这种马达开始应用于电器液压伺服  相似文献   

11.
齿轮-转子-滚动轴承传动系统的弯扭耦合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虑齿轮啮合及扭转作用,建立齿轮-转子-滚动轴承传动系统的弯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考虑输入/输出端、齿轮轴的弯曲/扭转振动等问题,推导了不平衡齿轮-转子-滚动轴承弯扭耦合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在考虑齿轮偏心和滚动轴承非线性接触特性的情况下,分析了转速、偏心量以及轴承游隙等参数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由于弯扭耦合的作用,在主动轴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从动轴转频成分.而在扭转振动中则各轴转频和啮合频率表现得更为清晰;滚动轴承有其自身的谐振频率,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注意避开滚动轴承的变刚度频率对系统的影响;随着齿轮偏心量的变化对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响应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轴承游隙对系统的振动响应也有着较大影响,应选择合适的轴承游隙,以减小系统各处的振动幅值.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宽频噪声的控制,提出一种兼有Helmholtz共振和弹簧质量系统共振的声学超材料及其控制方法。将双局域共振系统等效为两个弹簧质量系统的串联,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双局域共振声学超材料能够产生两个局域共振带隙,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对比分析共振腔腔体体积和薄膜张力对系统传递损失影响的基础上,选择通过气压调整薄膜张力实现系统传递损失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当驱动气压从0增加至2 kPa时,系统传递损失第一个峰值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个峰值向高频偏移150 Hz。所设计的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在带隙范围内对低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为宽频噪声自适应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出口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矢量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双射流(DSJ)激励器由于自身具有独特的矢量控制特性,为合成射流技术应用于主动流动控制提供了新途径。采用了基于射流核心区速度矢量的评价方法,并通过纹影和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流场显示实验研究了非对称出口压电式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驱动参数(电压和频率)对射流矢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双射流向出口面积大的一侧偏转,矢量偏转角随电压变化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最佳驱动电压幅值,使得矢量偏转角最大;驱动频率变化对矢量偏转角的影响较显著,其对射流矢量的控制机理较复杂,实现矢量偏转角1.53°~36.65°可调,矢量偏转角出现两个峰值,且在振动膜共振频率处,矢量偏转角最小。  相似文献   

14.
  过滤器吸附固态夹杂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控制熔体的流动状态,使固态夹杂与过滤器相接触;二是熔体、过滤器及固态夹杂之间满足一定的界面能条件,使固态夹杂被过滤器吸附捕获,然后在高温下依靠热能将固态夹杂与过滤器烧结在一起。因此过滤器去除固态夹杂存在着三种机制;机械拦截机制、流体动力学机制及热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作者系统地研究了影响直升机增速齿轮传动中大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应力的诸因素,并推导出包括齿间滑动摩擦力在内的实际外载荷作用下大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应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齿间摩擦力对大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压电效应的轴/径向耦合式球转子非接触式压电作动器,由轴向悬浮装置及径向悬浮装置组成,且两者均可形成行波,为球转子提供悬浮力和驱动力。由于轴向悬浮装置和径向悬浮装置的工作模式可进行不同组合,使得被诱发出的声场具有不同耦合强度的悬浮和旋转驱动力,进而球转子可获得不同的悬浮和转速效果,易于对球转子进行状态控制。建立了轴向悬浮装置及径向悬浮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对定子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确定了结构方案,并加工、制造了样机。通过试验得到了定子的振动参数、轴向悬浮装置的悬浮及驱动特性,结果表明轴向悬浮装置可成功的悬浮和驱动球转子。  相似文献   

17.
双电机驱动消隙技术及其在数控设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传动间隙对设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采用双电机驱动消除机械间隙的新方法,并以伺服主从驱动技术为理论基础,论述了双电机驱动消隙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手段。最后,介绍了在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和611D伺服系统环境下,双电机驱动消隙技术在自动制孔设备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increase of information capacity of an airborne system, high speed driving of laser diodes have been of interest. In order to match the low resistive L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an exponential transmission line, which is used as preshaping to compensate the pattern effect in gain switching of laser diodes. It also will be used to overcome the effect of parasitic elements in high speed driving to improve the rise and trail edges of the output waveform. An accurate circuit model of the exponential line for the PSPICE program has been developed and simulations are conveniently carried out by employing PSPICE  相似文献   

19.
翼尖喷流引流管道内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数值模拟计算了为实现旋翼翼尖喷流驱动的引流管道内部流动,分析了管道出口形状对引流管道流动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入口压力以及不同管道出口形状对引流管道的总压损失的影响,分析不同情形下对引流管道的出口流量、流动的出口速度的影响,综合得出对产生的转动力矩的影响,以此验证了通过内置管道引流实现翼尖喷流驱动的可行性,以找到一种实用的使引流管道的损失最小的引流管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某型卫星焊装转台牵引转向机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转台转向时与地面产生额外的磨损及动力消耗问题,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基于ADAMS软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验证了机构的可行性,对机构进行参数化建模,讨论了单个设计变量对转弯特性的影响,基于多设计变量对转弯特性的影响规律对转向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转向特性与驱动力矩,并与现有结构进行了对比。为今后的牵引转向机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