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前缘机动襟翼、后缘机动襟翼以及前后缘襟翼配合使用的状态作计算分析和比较,研究了机动襟翼在高亚音速段对构型气动特性的改善作用,为大后掠角、小展弦比机翼加装机动襟翼的改进设计提供了数值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2.
 机动襟翼是现代战斗机提高机动格斗能力的常用措施。本文根据风洞实验结果,讨论了机动襟翼减阻的能力和原因,襟翼弦长和展长的影响,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的配合使用问题,机翼边条和机翼平面形状对机动襟翼减阻的影响,以及机动襟翼对大迎角飞行品质的改善情况。讨论表明,机动襟翼是提高战斗机空战格斗能力的有效措施。它能控制气流分离和减小大迎角时的阻力,提高抖振边界和降低抖振强度,改善大迎角的飞行品质。为了得到最佳的综合效果,机动襟翼的参数选择必须考虑对飞机结构和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风洞试验对双三角翼的内涡襟翼及外涡襟翼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涡襟翼效率的各种因素及其规律,其中包括机翼前缘区状态、涡襟翼形状、涡襟翼偏度、内、外涡襟翼的搭配以及后缘襟翼效率等。尤其是根据内外翼涡场的不同研究了复合平面形状机翼内涡襟翼与外涡襟翼设计上的特点,为设计双三角翼的涡襟翼提供了参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正确设计前缘涡襟翼与后缘襟翼可以优化大后掠双三角机翼的低速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工程估算和11000多次风洞试验,研究了后掠机翼、三角机翼和曲前缘机翼参数对歼击机升阻特性的影响,以及对改善高机动性歼击机升阻特性的各种气动力措施、增升装置、放宽静安定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展弦比、中等后掠角的切尖三角翼是一种较好的高机动性歼击机机翼。利用压缩飞机最大迎风面积和面积律修形降低跨、超音速零升阻力,利用机翼前缘扭转减小小迎角阻力,利用机动襟翼和机翼边条减小大迎角阻力,这样可使飞机在各种迎角情况下都具有最佳阻力。利用边条增大飞机升力。综合使用边条和机动襟翼降低抖振强度,提高抖振边界。从而全面满足了战术性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军用航空     
F/A-18F/F的机翼下垂问题F/A—18E/F在试飞中产生了严重的“机翼下垂”问题,美国空军承诺要在年前攻克这一问题.机翼下垂现象是在飞机大迎角机动期间,机翼失去升力时,产生30~40度的非指令滚转.通过.每个前缘襟翼内侧增加45.7厘米的长度,沿1.22米的其余前缘贴上40号砂纸,以及改变这些襟翼的交互作用方式,研究人员已把下垂降至5~10度.他们希望再作小量修改就可完全消除这种现象.官员们要求在签订第三个低速率生产30架飞机的合同前解决这个问题.这些修改要涉及62架飞机,有7架目前正在进行试飞.  相似文献   

6.
<正>1前缘装置概况前缘装置由每边机翼的发动机内侧两块克鲁格襟翼和外侧4块缝翼组成。通过前缘装置的伸出可以加大机翼面积和机翼的弯度,以提高起飞和着陆阶段的升力,改善起飞着陆性能,防止产生失速。前缘襟翼有两个位置:收上位和伸出位,前缘缝翼有三个位置:收上、伸出和全伸出位。2前缘装置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型飞机前缘机动襟翼疲劳试验、断口反推、两种载荷谱下的损伤比较以及关键部位类比寿命估算等,给出了某型飞机前缘机动襟翼的使用寿命,为前缘机动襟翼的使用维护及修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欧拉方程对翼身组合体加装前缘机动襟翼构型进行数值计算,通过跨音速气动特性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前缘机动襟翼对翼身组合体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某型机加装机动襟翼的改进设计提供数值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高机动性歼击机气动布局的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机翼平面形状的选择、平尾参数及其位置的选择、立尾参数的选择和进气型武的选择等问题。在机翼平面形状的选择中,还介绍了机动襟翼、机翼边条和翼型前缘弯曲对提高机动性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和设计上的一些问题。进气型式的选择主要从改善大迎角飞机和发动机匹配的角度,比较了机身两侧和腹下两种进气型式,介绍了不同进气型式对全机气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歼击机空战格斗能力有关的飞机机动性能作了简要的分析,对不同机动性能在空战格斗中的地位提出一些看法、着重探讨改善定常盘旋性能的几种技术措施,及其在不同气动布局形式飞机中的作用,特别对前缘机动襟翼和放宽静安定度对改善机动性能的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明确指出放宽静安定度能使鸭式近距耦合布局形式飞机的机动性能提高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