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机辅助飞机公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现有CAD三维造型系统为技术平台,开发计算机辅助飞机公差设计模块,实现基于装配尺寸链的产品公差分析和分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给出了在UG平台上实现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模块的开发方案以及利用该模块进行飞机装配部件公差设计的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测试技术在飞机液压助力器速度特性测试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系统硬件、软件及液压控制回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在转包生产波音737-700垂直尾翼的工装设计中,全部应用了CAD技术,截至5月上旬已完成90%的设计工作量.这标志着我国飞机研制的工装设计技术达到了与世界先进航空企业同步,为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研制新型飞机打下了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西飞公司投入巨资,实施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一期阶段将掌握数字化飞机的生产制造技  相似文献   

4.
将虚拟现实(VR)技术与现代飞机设计有机结合,提出了面向飞机设计的VR技术应用框架,从设计业务、技术框架、平台架构和发展路线指导构建基于VR技术的飞机设计体系。该框架有助于将VR技术全面应用于飞机设计业务中,对提高国内飞机数字化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飞机制造中,采用C AGD/CAM(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的特点是,以几何数据的传递代替传统工艺中的模拟量的传递。从工程角度考虑,在生产中应用这一技术,需要解决飞机几何数据的管理和传输以及软件系统的支持与组织方面的技术问题,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管理的、可供一体化平行作业的数据计算与传输系统。本文概要介绍我厂在TQ-16与TQ-15计算机上进行一体化生产的初步实践。着重叙述几何数据管理与软件组织方面的工作。插图5基本反映了我厂一体化软件系统的概貌。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计算机辅助飞机设计。制造及管理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涉及飞机研制过程的各个方面,包含的专业面很宽,数据流程庞杂。因此,这种系统研制工作一般都是分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中,必须对各专业技术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进行开支,产生并建立计算机上  相似文献   

7.
1.抓计划管理 在运10研制中,设计工作进展是较快的.14万3千A4图纸的设计,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发完了图,草图设计打样仅用了三个季度,总体设计(指实现运10飞机最终方案的总体设计-编者注)仅用了半年,完善总体设计用了一个季度.为什么能这样呢?重要的原因是抓了计划管理.在我的指导下,搞了一个设计的纵横立体计划,按设计三个阶段,按试验、出图、成品系统协调三条主线,综合地搞了一个立体计划,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图中表现出来.这就是现在的网络图.当时全国还没有开展网络计划及应用计划评审技术,后来我们又采用计划评审技术,开展了网络计划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从大学毕业分配到西飞设计科,到1990年马凤山总设计师去世,在老马领导下工作了二十三年,先后参加了轰6、轰6挂弹、运8、空警1号、运10等飞机的气动设计和MD-82飞机设计技术消化吸收工作.其间特别是在上海为研制我国第一架大型客机运10奋斗的二十年中,他尊重科学,坚持真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为航空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关心群众,爱护人才的高风亮节,更是深深铭刻在我心中,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空学会(CSAA)于一九八○年四月在苏州召开了“计算机辅助飞机几何设计和辅助制造(简称CAGD/CAM)技术政策学术讨论会”。共有30个单位50多名代表参加,代表们大多数是来自科研、教育、生产第一线的专家、教授和工程师,也有部分领导同志参加会议。会上介绍了国产计算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CAD/80国际会议情况以及计算机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飞机研制已经由三维数模取代二维图纸,采用基于模型定义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技术的产品定义模型成为新机研制的唯一制造依据.零件工艺设计也在逐渐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系统.但是对于飞机零件的工艺设计,二维工艺设计不能直接利用全数字化MBD模型,需要手工维护大量3D到2D转换等不增值环节,没有从根本上实现零件MBD模型到零件工艺信息模型的转变[1].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了管路系统全三维关联设计技术的理论及应用,在飞机管路系统设计过程中取消了二维工程图的辅助,采用三维模型对管路系统进行全面的定义,实现了管路系统的全三维关联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设计效率,该技术的应用对于传统的飞机系统设计是一次巨大飞跃。  相似文献   

12.
李昭原  倪行强 《航空学报》1988,10(10):518-520
 1.引言 国内外民用航空发动-飞机数据图形库系统的开发是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图形技术对航空科学与工程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一次尝试。该系统是在“微机汉字dBASEⅢ+微机汉字C编译”支持下设计与实现的具有图形功能的关系型汉字数据库应用系统。该系  相似文献   

13.
截止1996年底,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下称西飞公司)交付用户的109架运7飞机,已累计安全飞行50.5万小时,52.4万个起落,双双超过了50万大关。这标志着运7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运7飞机从1984年交付民航使用至今,没有因为设计制造质量、技术服务和产品支援等问题发生等级事故,这在当今上百架飞机的机种中是少有的。目前,营运性的运7飞机72架,科研教学性飞机11架,其它26架。累计飞行超过1万小时  相似文献   

14.
1.飞运10飞机的重大意义 运10飞机是我国第一架喷气客机(自行设计,自行研制),是中国现在干的最大的飞机.运10飞机的投入使用,将标志着我国空运事业进入新时代.一个国家真正进入空运时代(没有自己的飞机是句空话),将缩短和世界先进水平在旅客机方面的差距.世界各国能制造喷气旅客机的不多,也就是美、苏、英、法几家.他们的第一架喷气客机分别是Ty-104、慧星4号、快帆、707-120(从KC-135改进而来).  相似文献   

15.
飞机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CAD/CAM、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全面采用数字化产品定义、数字化预装配、产品数据管理、并行工程和虚拟制造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设计制造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飞机传统的设计与制造方式,大幅度提高了飞机设计制造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以波音和空客为首的航空巨头为减少飞机研制中的设计错误,推行并行协同的设计方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彻底实现设计制造无纸化管理模式,率先对基于模型的定义技术(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完整的MBD设计制造标准体系.从2004年开始,波音公司在787客机的设计和制造中全面应用MBD技术,用三维数模完全取代二维图纸,MBD使三维实体模型作为新机研制过程中的唯一依据,有效提升了飞机研制的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伴随着国外飞机在国内转包生产,MBD技术逐渐进入国内航空企业,鉴于国外企业MBD技术的成功应用,国内各主机厂所也开始了MBD技术体系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7.
徐明 《洪都科技》1990,(4):17-22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计算机辅助振动试验(CAVT)系统的几点体会。该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飞机模态—颤振实时分析系统;计算机辅助振动测量分析和控制系统;16路信号并行高速采集分析系统;计算机辅助模态分析系统;飞机起落架落震试验分析系统等。经过两年多的使用证明:该系统软硬件是可靠的,已在公司产品研制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今天,回顾起20世纪后30年中国大飞机事业所遭遇的挫折,大家都为运10的搁置扼腕叹息.分析运10被搁置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技术能力不够,当时的中国科技实力不足以支撑现代大型客机的研制;也有人说是因为经济实力不够,当时的国家财政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运10的试验试飞.在笔者看来,以上原因虽客观且真实,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能忽略:运10是作为专机来研制的,对与民航的融合发展考虑不够.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由于航空技术没有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导致直到今天中国的天空还不得不飞着波音和空客的飞机,而国人渴望天空飞着自己制造的大飞机,却仍旧是个梦。1970年8月,仅比空客晚两年,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大飞机运10,1980年9月首飞上天,成为第5个研制出100吨级大型客机的国家。然而,1983年10月,由于财政部在参考民航总局意见后认为该类型飞机生产出来后没有用户,所以不予筹措将第三架运10飞机装出来所需的资金,飞机研制实际上下马。从1985年2月起,首架耗资5.377亿元人民币、飞行了130个起落的大飞机就一直停放着。运10下马丢掉的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飞机构件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化趋势是现代飞机研发和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在航空制造业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型飞机设计过程的数字化转变以及产品种类和产量的逐年增加,传统生产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如何将传统的模线样板制造技术数字化并应用到生产是一个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