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防预研计划局(DARPA)的注意力已通过“战略计算机计划”(Strategic Com-puting Program),转向开发新一代的智能机器技术,利用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学方面取得的进展,给解决防务中的关键问题带来前所未有的能力。美国航宇局也在作相应的努力,以求发展各种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并将其及时地用在空间站上。DARPA 的战略计算机计划头五年的经费约为6亿美元(约占该局总经费的25~30%)。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困难是制  相似文献   

2.
庞之浩 《航天员》2011,(6):65-68
苏联/俄罗斯曾先后独立建造过8座空间站,在空间站建造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1993年,俄罗斯正式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使该站采用了很多俄罗斯空间站的成熟技术,从而节省了费用、少走了弯路、降低了风险、缩短了时间。目前,俄罗斯已为国际空间站研制和发射了5个舱体,今后可能还将独立建造新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3.
邸乃庸 《航天》2009,(9):48-50
2002年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组建任务是组装巨大的构架结构和机动运输车。 2002年4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长14.7米、宽4.5米、重14吨的SO构架结构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为国际空间站又增添了一组中央核心构架组件,同时将轨道运输车部件也运送至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4.
空间站建造规模庞大,结构极为复杂,因此在其建造和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设备故障、人为失误以及意外事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多舱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超期服役10年,期间出现故障千余次;国际空间站建站以来的十年间,也是故障频发,本文将从舱外作业和舱内作业两方面分别讨论这两个空间站的建造和维修情况。  相似文献   

5.
邸乃庸 《航天》2010,(6):28-31
二○○七年 2007年6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将重达17.8吨的国际空间站右舷第二组(S3/S4)构架结构和第三套太阳电池阵送至国际空间站。此次任务还为国际空间站安装了一套空间站-航天飞机电力转移系统,该系统可节约航天飞机自身的电力,增加其在轨时间,以加快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9,(2):47-48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在接受采访时说,由于国际空间站机组人数要从3人增至6人,俄在2009年后将不会再向该站运送太空游客。他说,已进过空间站的美国软件设计师西蒙尼将在3月份再度升空,成为空间站的最后一位私人游客。另外,俄已向哈萨克斯坦许诺,将在今秋采取“商业方式”把该国一位宇航员送上空间站。自2001年起,俄已利用联盟号飞船将6位太空游客送上空间站,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设完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2024年,“国际空间站”(ISS)退役之后,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低轨空间站。我国航天机构与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ESA)等航天组织及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多国航天机构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面向国际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实验研究。因而,航天员在空间站内的行为准则亟需明确。但在空间站乘员行为准则相关研究方面,当前的制度规定多集中于以国际法为背景的关于ISS的法律研究,在具体空间站乘员行为准则方面的研究尚处空白。  相似文献   

8.
苏联将在1992年年中完成和平1号空间站的全部组装工作,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空间站。和平1号空间站是世界上第一个模块式空间站,其主站已于1986年2月被送入轨道,迄今已使用了5年。据苏联有关人士透露,和平1号空间站至少要使用到1994~1995年,甚至能用到2000年。而美国的自由号空间站目前还未开始建造,即使按计划在1995年首批空间站的组成部分能发射成功,在最初时期也只能接纳几个宇航员机组的访问,到2000年才能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体接触器对空间站充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启蒙  谢侃  武志文  刘向阳  王宁飞 《宇航学报》2016,37(11):1398-1404
针对采用100V高压电池阵的空间站结构体带电现象,提出采用等离子体接触器进行主动电位控制方案,根据此方案建立包含接触器的空间站充放电等效电路模型,研究等离子体接触器对空间站充放电过程的影响及空间站结构因素对接触器钳位效果的影响,从而了解等离子体接触器与空间站悬浮电位的耦合特性。结果表明,无论空间站处于“快速充电”还是“正常充电”情况,等离子体接触器均能有效将空间站悬浮电位钳制在合理范围内。空间站结构因素中,电池阵暴露导体面积对接触器钳位过程影响较大,结构体暴露导体面积和结构体等效电容的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0.
庞之浩 《航天》2010,(9):36-39
2010年2月8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天,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第三个、也是最后的节点舱——“宁静”号节点3号舱,以及欧洲“嘹望塔”号观测舱。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非俄罗斯舱段的建造已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程已完成了90%。此后,航天飞机还将执行4次国际空间站任务。届时,耗时25年、花费数百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将基本建成,航天飞机也将光荣退役。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00,(3):37
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商业性舱段——企业号可能在 2 0 0 3年发射国际空间站上将建“商品房”  美国太空居室公司和俄罗斯能源科研生产航天中心准备建造一个舱段 ,并将其安装到国际空间站上。该舱称为企业号 ,除用于商业微重力试验外 ,还将设一个演播室 ,用于电视和因特网广播。其中后一项业务可能将与一家因特网空间新闻与信息服务商联手。企业号舱将是国际空间站上的第一个私营商业舱段 ,太空居室公司总裁称之为“轨道上的第一间商品房”。企业号舱需要 1亿美元的投资。它将由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 ,并与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部分相连 ,预计…  相似文献   

12.
苏联前不久向礼炮-7号空间站发射了一个大型空间站延伸舱,这个延伸舱的大小与礼炮-7号空间站大体相当,并带有返回地球的再入飞行器,可使宇航员在不离开空间站的情况下将数百磅的研究成果和军事情报数据送回地面。些外,苏联还发射了10颗新的军用卫星,这些卫星主要是用于导弹预警、情报搜集和海洋搜索。这个大型空间站延伸舱的代号为宇宙1686,是于1985年9月27日,即苏联完成空间站部分乘员调换之后的第二天发射的。  相似文献   

13.
国际空间站计划参与国就国际空间站的常驻宇航员人数问题达成一致 ,决定在 2 0 0 6年或者 2 0 0 7年增加宇航员人数。经过几天的协商之后 ,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的航天局领导人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指出 ,随着国际空间站性能的不断提高 ,将可以在空间站上实施更多的科研计划 ,同时常驻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人数也将会显著增加 ,但是具体增加的人数目前还没有确定。唯一确定的是宇航员人数将超过目前的3人。目前在危急时刻营救宇航员的任务主要通过联盟号乘员返回飞行器来完成 ,以后将最终由联盟号和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相似文献   

14.
空间站在轨检漏技术对维护空间站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空间站检漏技术要求能更加快速、准确地确定微小泄漏点的位置。碳纳米管表面积大,对气体吸附反应灵敏,利用碳纳米管制备的气体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等特点,可以用于微量气体检测。据此,文章提出可以将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技术用于空间站的在轨检漏,并探讨了该技术在空间站检漏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有望提高空间站在轨检漏技术水平,为空间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6):690-690
据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京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空间技术论坛上的消息,2020年前后,我国将建成和运营载人空间站,作为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试验的重要基地。载人空间站工程包括航天员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空间站系统、运载火箭系统、载人飞船系统、  相似文献   

16.
《航天》2012,(5):10-10
近日,美航宇局空间站计划经理萨弗雷蒂尼表示,航宇局正考虑利用国际空间站来演练载人飞往火星。空间站可作为研究人体对长期微重力反应的试验场,而这将是需耗时数月的载人火星飞行的特征之一。他说,该局正在探讨在国际空间站上模拟飞往火星的可能性,为此航天员们在站上停留的时间将超过通常的6个月,并将经受飞往火星时将遇到的其它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4月29日,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大幕。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2021-2022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和4次载人飞船发射,并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中国空间站:开启载人航天新的里程碑(一)三舱结构构筑安全舒适的"太空之家"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天器,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满足航天员长期在轨生活、工作及地面航天员寻访的载人航天器,代表了当今航天领域最全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国外载人航天飞行器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新  周露 《上海航天》1998,15(4):46-50
综述了国外载人航天飞行器故障发生的特点及其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给出了国外在系统仿真基础上建立的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国际空间站的故障诊断系统。最后,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今后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1998,(4):10-11
国际空间站将用来验证载人火星探索技术图1充气式运输居住舱样舱将对接到国际空间站上美国航宇局准备对国际空间站的用途作一次重大调整,让这座470吨重的空间设施与开发载人火星探索所需的专用硬件和技术更多地联系起来。该局已初步确定将在2014年发射一颗载人火...  相似文献   

20.
许兴 《中国航天》1993,(5):18-18
美自由号空间站研制进展缓慢。据现任和前任的NASA空间站管理人员说,空间站计划中没有尚未解决的技术或科学问题,主要是政治问题,其次是费用问题。目前空间站各部件正在建造和试验之中。按计划规定在轨组装工程将于1996年3月开始。但由于空间站的组织问题尚未解决,所以,在克林顿政府和国会许多新成员上任后可能仍会面临一场政治风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