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末敏弹外弹道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末敏弹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弹道测量技术要求。着重阐述了几种弹道测量方式,并分析计算了测量精度,指出了优缺点,为末敏弹在靶场试验鉴定中选择测量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末敏弹减速运动和稳态扫描段运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末敏弹这一全新反坦克武器在减速运动和稳态扫描段的运动特性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恰当地引入了降落伞的附加质量和附加惯性矩,完整地分析了伞体和弹体所受的外力和外力矩,建立了由伞体和弹体组成的末敏弹系统二体运动模型。编制了完整的计算程序。给出了末敏弹扫描角速度、扫描角和扫描曲线随时间的变化,以及扫描覆盖区随高度的变化。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该模型可进一步用于末敏弹系统的弹道修正、参数优化和弹道模拟。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双翼末敏弹气动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S-C形尾翼组合的末敏弹气动外形流场进行计算.获得了末敏弹气动外形表面压力分布规律,以及阻力系数、升力系数、转动力矩系数和压力中心系数随迎角的变化规律.通过模型自由飞行试验获得了末敏弹动态阻力系数和转动力矩系数,结合末敏弹飞行姿态变化分析了双翼末敏弹动态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双翼末敏弹增阻效果明显,能够提供平衡弹体自身重量的阻力,达到减速要求.S-C形尾翼组合结构能够为末敏弹提供转动力矩,使末敏弹产生具有稳态扫描形式的运动.研究结果可以为改进末敏弹稳态扫描平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伞—弹系统三体运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理论上分析了末敏弹系统伞、伞盘、弹三刚体间的力学关系,考虑了系统的连接方式和约束、分析了伞绳弹性,建立了三体运动的数学模型,算例表明所描述的运动与实测运动规律和扫描特性相符,因此该模型可用于末敏弹总体和扫描装置的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用于与弹道目标会合的三自由度拦截弹仿真,其导引方法可以使拦截弹与弹道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相匹配,在会合后能够跟随目标运动。该方法采用朗伯特导引,控制在主动段飞行的导弹,使它的弹道与弹道目标的弹道重合。在与弹道目标会合之前,预先设定了一个短暂的末修段,以使拦截弹的速度与弹道目标的速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末端敏感弹外弹道过程中,引入了仿真技术,该技术充分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武器论证思想,为帮助决策者分析和论证末端敏感弹综合指标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应用蒙特卡罗分析法建立了外弹道随机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图形空间变换数学模型,并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图形仿真系统,最后基于OpenGL实现了一个有效的可视化仿真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图形仿真有效地反映了弹道动态情况。  相似文献   

7.
二维弹道修正弹是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精确打击弹药,修正机构是弹道修正弹上的重要部件,其性能决定了弹丸的弹道修正能力。针对弹道的二维修正需求,介绍了国内外对二维弹道修正弹修正机构的研究状况;列举了应用在二维弹道修正弹上不同类型的修正机构;阐述了不同类型修正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各自的局限性。最后,对不同类型修正机构特性进行了比较,给出了相关技术指标,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阐述了选择和设计执行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导弹编队保持控制器设计展开研究。首先利用多智能体系统技术研究领弹与从弹的协同优化组织结构;其次针对面向编队飞行的从弹控制律和实现算法进行重点研究,利用惯性坐标系下从弹与领弹的坐标得到相对坐标差值,进一步利用误差的动力学特性设计了三维条件下基于从弹的稳定的编队控制器,实现对从弹的速度控制、弹道偏角控制和弹道倾角控制,在领弹机动情况下,从弹与领弹的相对距离始终为指定的期望值;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此编队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周期平均的固定翼双旋弹弹道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诺  于剑桥  王亚飞 《航空学报》2015,36(9):2892-2899
针对一种滚转稳定的固定翼双旋弹,提出了一种平均控制力大小可调节的弹道修正方法,并据此设计了该弹的制导与控制方法。根据固定翼双旋弹的高速旋转特性,在对其角运动方程进行简化后进行角运动分析,得到了弹体的合法向力与固定鸭舵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周期平均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弹道修正组件以不同转速、不同振幅旋转以产生大小可控平均法向力的弹道修正方法,并通过六自由度弹道仿真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弹道修正组件固定的传统弹道修正方法,这种新型的弹道修正方法可以通过连续地控制平均法向力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固定翼双旋弹的制导与控制,消除弹道偏差,提高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由弹载可充电电源、惯性测量单元、采编与固态存储器三部分构成的惯性测量系统,通过3发次气体炮试验验证,均成功收集了弹体-伞系统飞行过程中的外弹道惯性信息,试验数据客观、准确。表明惯性测量技术在降落伞气体炮试验应用是可性的,相比其他测试手段其具有可操作性强、价格低、自主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贾杰  刘永士  贾琼 《飞行力学》2012,(4):354-356,361
基于助推段防御和比例导引法,分析了拦截弹与目标导弹的相对运动关系并给出了比例导引方程;采用差分法分析了拦截弹与目标导弹的位置关系、构建了数学模型并推导了拦截弹的差分方程;以拦截时间和拦截弹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拦截弹的速度和比例系数对拦截时间和拦截弹道的影响,并对比例导引法的拦截弹道进行了三维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助推段防御使用变系数比例导引法,可有效缓解拦截时间与拦截弹机动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末敏子弹气动外形设计与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轴向折叠尾翼的末敏子弹气动外形,给出了尾翼的布局方式。对设计的三片尾翼末敏子弹气动外形进行了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三片尾翼的末敏子弹增阻效果明显,并能够提供一定的滚转力矩。流场计算结果表明:流场随迎角的变化很大,且翼体干扰严重。对圆柱部弹身和尾翼的压力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尾翼的存在提高了圆柱部、尤其是圆柱部尾部的压力,弹体的存在降低了整个尾翼迎风面,尤其是翼根部的压力,这种翼体干扰现象对于提高末敏子弹的静稳定性有益。  相似文献   

13.
在火炮射击试验中,中间弹道测量的目的是研究后效期内火药气体所产生的初始扰动对射弹散布和射击准确度的影响。目前中间弹道测量技术是火炮射击试验的薄弱环节,也是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采用变象管X射线阴影摄影技术,可测量中间弹道和弹丸的姿态。 本文着重描述了采用X射线进行中间弹道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了试验装置,给出了测试结果,作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刘娣  薄煜明  陈帅 《航空学报》2010,31(11):2275-2281
 为实现导航式弹道修正弹在高动态环境下对导航信号的快速捕获且摆脱全球定位系统(GPS)的限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伪卫星区域定位系统的弹载接收机信号快速捕获方案。首先利用期望弹道辅助获得多普勒频移初始值以缩小多普勒频移搜索范围,然后采用改进的搜索策略进一步减小多普勒频移搜索时间,最后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处理相关谱谱峰及邻近采样点的数据以提高低频采样下粗捕获(C/A)码相位的测量精度。算法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有效缩短多普勒频移搜索时间,提高PN码相位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多普勒雷达导引头和红外成像导引头多模制导导弹弹道中段制导信息精度的特点,以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一种制导律.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对弹目相对距离测量干扰有较好的鲁棒性,对目标大机动也有鲁棒性.因此,这种制导律可以作为多普勒雷达导引头和红外成像导引头多模制导导弹弹道中段的制导律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运用摄影测量学对导弹末段弹道上的飞行姿态进行测量试验的方法。它是利用航区内各个末端测控点单像空间后方交汇法解算出导弹空中实时姿态参数,并且利用弹上的摄像头传输炸点图像,为导弹攻击效果提供了直观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MATLAB/Simulink的某型号巡航式靶弹弹道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某型号巡航式靶弹的弹道设计与仿真 ,着重说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弹道的方法 ,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8.
导弹靶弹弹道机动变轨通用控制指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导弹进行一定强度的机动飞行,就能够提高突防能力,因而,在军事训练中需要具有末端机动变轨能力的靶弹.针对靶弹机动变轨弹道的设计问题,提出变轨通用控制指令设计形式,利用此设计可使靶弹位移与过载指令控制信号协调配合,控制靶弹实现跃升机动、蛇行机动、摆式机动和螺旋机动等变轨形式.通过仿真证明,此设计的变轨弹道通用控制指令,可以满足靶弹跃升机动、蛇行机动、摆式机动和螺旋机动等各种变轨形式的弹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红外干扰弹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介绍了弹的动态红外特性测量系统、弹的位置测量系统以及试飞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给出了某机载红外干扰弹的动态红外热图像序列和动态红外光谱测量结果。给出利用这些测量结果计算红外干扰弹的辐射强度数据和燃烧特性数据的方法。此次测量数据将为红外干扰技术和光电对抗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制导火箭弹飞行过程中能量损失最小为代价函数,利用高斯伪谱法构建最优控制模型,在弹箭中制导阶段寻找最优性能指标下的规划弹道,分析弹道规划起始时间对火箭弹末速的影响,得到各弹道诸元随不同起始规划时刻变化的曲线图。仿真结果表明:弹道规划起控时间对中制导阶段弹箭末速影响比较明显,最大可使其减少11%左右,与靶场初步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