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改造后的火控仿真实验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包括飞行员、飞机、火控、导弹、雷达等分系统,可以进行搜索、占位、瞄准、攻击直到命中目标全过程的半实物仿真试验方法.其试验结果能够用于系统的操纵性能研究,动态精度分析,精度分配、系统优化和作战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目标运动的合理假设,由某型飞机航炮时空射击瞄准的矢量图,推导出适用于航炮对空射击的非同步射击算法,此算法有效地克服使用普通光学瞄准具前置跟踪算法需要稳环时间的弊端,它通过把测量目标线角速度与瞄准分开来进行的方法,使飞行员一经瞄准即可对目标进行射击,提高了命中率.  相似文献   

3.
对新型的航炮攻击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将传统的二维瞄准扩展为三维瞄准;在考虑新一代战斗机机载设备的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火控模型引入了加速度因素引起的目标机动项,并给出了目标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从而减小了瞄准解算公式的原理误差;通过对复杂的瞄准公式所占用计算时间的估算,证明本文提供的火控模型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便携工控机的导弹载机火控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从硬件组成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模拟器的工作机制,阐述了如何真实模拟载机火控系统和导弹之间的接口.试验结果表明,火控模拟器能够真正模拟火控工作流程,达到了设计目的,提高了导弹的研制效率和训练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控计算机与电动舵系统现有通信方式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本文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专用通信协议。文中详细介绍了基于CAN总线的电动舵系统组成、CAN总线硬件配置方案、飞控计算机与电动舵系统的通信协议以及测试设备与电动舵系统的通信协议。利用自研测试设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该协议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面目标命中要害指数的瞄准点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段晓君  王正明 《航空学报》2008,29(5):1258-1263
 瞄准点的选取是导弹火力运用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研究并建立了主动寻的导弹武器射击面目标瞄准点选择的方法。定义了命中区域圆概率偏差(ACEP)、区域要害指数、区域命中概率及命中要害指数等概念;再根据战场先验信息划分的目标区域以及对应的区域要害指数,运用蒙特卡罗积分法计算出ACEP、区域命中概率以及命中要害指数;设计了通过计算所有拟瞄准点的命中要害指数,搜索其中的最大值,选择具有最大命中要害指数的瞄准点为最佳瞄准点的最优化方法。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表明,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合理,所设计的命中要害指数计算与搜索方法简单、精确,该结论在工程上可以指导导弹武器射击面目标的火力运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典型雷达天线俯仰控制及显示系统的缺点,提出采用单片机控制、液晶显示威力图的方式改造天线俯仰显示控制系统,重点介绍显示系统的设计和显示器分层显示功能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FPGA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雷达信号模拟、采集与处理的系统。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和带有双路高速A/D和双路高速D/A的信号处理卡组成。信号处理卡以FPGA为核心控制与处理芯片,主要完成雷达信号模拟、雷达信号处理和雷达信号采集等功能,与计算机通讯使用USB2.0接口,采用数据抽取、坐标查表映射和DirectDraw等技术在计算机显示器上以P显和A显方式进行实时显示。该系统提供在线配置功能,用户可通过USB接口对FPGA程序进行配置或升级,无须专用配置芯片,简化了电路板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DSP的数字舵机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型无人机的数字式舵机控制器的设计。由于原使用的模拟式舵机控制器的控制参数不易调整,且用于调整参数的电位器极易出现故障,设计了使用TMS320F2812作为CPU的数字式舵机控制器。本控制器使用DSP芯片对多路舵机实现了伺服控制,不但体积大大缩小,而且控制性能更加优良,并实现了系统的各主要控制参数的不拆机修改,增加了控制器的灵活性以及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使成飞公司使用多年的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能够继续使用,以较低的成本对其进行了自动化升级改造,使成飞公司四套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全部实现自动测量.本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 neither steadily nor continuously. Concepts deemed obsolete and confined to oblivion find their niche in new developments. Discarded old methods revive as the key ingredients to new designs. Analog computing was the birthplace of two important technologies: Computer simulation, as applied to system design, was founded. The operational amplifier, to become the basis for modern linear circuitry, was perfected. Valuable as it was, analog simulation's quasi-hardware approach to analysis aggravated users as much as it aided them. When digital simulation languages arrived, simulation engineers readily adopted them. When the microprocessor transformed digital computers into inexpensive circuit components (more like gates, flip-flops, amplifiers, etc. than computers,) there arose unlimited prospects for digital control. But, the discrete digital and continuous analog worlds are not compatible. Timing discontinuities and variable resolution limitations create problems. Control system designs, especially microprocessor based ones, need laboratory development. For hands-on testing, the analog computer is as handy an instrument as a controls engineer could have. Its two unique and valuable functions are: Simulator of Systems to be Controlled... The electrical analogs or physical models, analog computer simulations offer predictable yet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s of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to be controlled. Programmable Linear Circuits Manifold... The terminal points for high quality, linear circuit devices, analog computer patch panels offer the only formal means of programing linear signal processing, interface and control circuits. This paper offers a discussion of these two analog computing uses.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系统对电磁环境十分敏感,同时还会污染局部电磁环境对其他设备构成干扰。本文分析了数字计算机系统的敏感机理,并提出了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军械仓库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经验法等辅助方法确立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模糊理论对该体系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并对某军械仓库进行实例评估,得出了 较为合理、符合实际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仿真技术是构建压气机数字孪生体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满足数字孪生过程中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给出了压气机数字孪生模型中的数值模型完备性分析,探索了一种将高性能计算与全环非定常模拟相结合的压气机孪生仿真技术。采用数值完备性定义某S弯进气道中涵道风扇的数字孪生体,从边界条件完备性与几何模型完备性方面分析了不同数值模型对涵道风扇数值孪生结果的影响;再结合现代高性能计算技术提出了一种压气机数字孪生过程中的高效计算技术,并针对某15级压气机开展了多级全环非定常模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满足压气机数值模型完备性要求是实现压气机数字孪生体准确性的前提,同时采用2层次计算模型的高效计算技术是获得压气机孪生模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线束企业目前线束工艺缺乏有效校验、设计效率低、生产过程管理和技术状态控制薄弱的现状,在分析航空线束工艺设计和制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数字化制造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为工艺设计提供智能辅助支持,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显性化管理和对技术状态的有效控制。通过建立数字化制造系统,在提高线束工艺设计的效率、加强对工艺文件的技术状态管理、提升对线束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通过实例验证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何福京  郑京  裘岚  张海 《航空电子技术》2011,42(3):22-24,50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UAV:UnmannedAerialVehicle)航路规划的分层模式,提出了实时航路规划中四维接近算法,对UAV与静态和动态目标的接近距离进行了分析计算,为航路规划及时提供飞行过程中的危险接近信息,并进行了数字仿真。数字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好预测精度,可快速提供UAV与周围静态和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studies of the TETAC system (Teaching Equipment for Telegraph Technology Aided by Computer). The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raining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Communications. TETAC is an intelligent system which recognizes Morse code sent by hand and converts it to letters by means of online and real-time processing. In addition, the system evaluates the qualities of trainees' keying operations; namely, it identifies the students' faults or tendencies. Although TETAC is now in the testing stage, we are confid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ining and of TETAC's usefulness in modernizing a maritime communi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可信计算平台信任链技术的实现,在可信与安全相关性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信任链技术中存在的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可信与安全的关系、认证链和信任链的区别以及组件划分的粒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细粒度模糊信任链模型,对组件划分原则、组件、系统的安全度量方法和信任转移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可信计算信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对实际系统可信性和安全性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DBS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周荫清 《航空学报》1988,10(12):574-581
 本文从多普勒谱分辨理论出发,分析了DBS成象的基本原理,实现DBS成象的实时信号处理过程,提出了DBS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表明,在雷达天线保持匀速扫描状态时,系统的多普勒波束锐化比可达17.4:1左右,并可对载机前方±15°—60°方位范围内提供一幅大面积的,高分辨力的扇形雷达图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航空电子设备维修性要求的提高以及设备本身要求具备检测隔离故障的能力以缩短维修时间,机内测试(BIT)在测试领域研究中将越来越重要。功能电路BIT系统是航空电子设备整机B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针对飞行控制计算机中的模拟输入和输出接口电路,提出了几种BIT的设计方法,并使用Multisim软件对所设计的BIT监测电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BIT电路是可靠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