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TiO2光催化还原Hg(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粉体,考察了它当铬离子存在时对汞离子溶液的光催化还原效果。结果表明,当TiO2的用量为2g/L、汞初始浓度为7μg/mL时,光催化还原效率最高。在体系中通入N2保护,还原率明显提高。用无定形TiO2作为光催化剂,还原率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3+/SO4^2-/TiO2光催化剂,以紫外光为光源,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对苯酚的光催化氧化。结果表明:催化剂投加量以2-3g/L为最佳范围;pH=6.7—9.0时苯酚去除率较高;溶液初始浓度越高。C0Dcr去除率越低;H2O2质量浓度为90mg/L时,光催化效果达到最佳;Cr^6+浓度为8μg/mL时CODcr,去除率达到最大,Cr^6+的还原率达90%以上;Hg^2+对CDDcr去除率没有较大的影响,Hg^2+的还原率99.5%。  相似文献   

3.
纳米硫化物半导体颜料的制备及其红外发射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制备出在8~14μm红外波段具有较低红外发射率的颜料粉体,本文以醋酸镉Cd(AC)2.2H2O,醋酸锌Zn(AC)2.2H2O,硫化钠Na2S.2H2O为原料,采用化学均匀沉淀法在水浴中制备了平均粒径40nm左右的CdZnS固溶体纳米粒子。分析了实验反应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CdZnS纳米粒子半径尺寸的影响。通过XRD,BET(ASAT2010)比表面仪和TEM表征,研究了粉体的粒度、结构和表面形貌等特征;通过IR-1红外发射率测量仪器测试了粉体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作者着重讨论了粉体粒径和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此给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TiO2 粉体 ,考察了它当铬离子存在时对汞离子溶液的光催化还原效果。结果表明 ,当TiO2 的用量为 2g/L、汞初始浓度为 7μg/mL时 ,光催化还原效率最高。在体系中通入N2 保护 ,还原率明显提高。用无定形TiO2 作为光催化剂 ,还原率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纳米ZnO的制备及红外发射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草酸、醋酸锌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干凝胶前驱体,并以其热重-差熟分析(TG—DTA)为依据,在一定温度煅烧研磨获得纳米ZnO粉体,经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实验终产物为纤锌矿结构的纳米ZnO,平均粒径约20nm。XRD分析结果还表明纳米ZnO中存在一定的晶格畸变现象。利用IR-1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测量了纳米ZnO粉体及其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样品在8~14μm波段的平均发射率,初步探索了纳米材料作为隐身材料的应用前景。发射率测试结果表明纳米ZnO的发射率比微米ZnO的发射率大,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发射率单调下降并逐渐趋近于微米ZnO。文中结合XRD分析结果,对上述现象给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球形ZnS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光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快速均匀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3nm左右的球形ZnS纳米粒子。并且讨论了成长时间,反应温度,体系pH值,反应物浓度和配比对ZnS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通过XRD,BE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了ZnS纳米粒子的尺寸、结构和表面态性质。通过红外吸收光谱证明了吸附在ZnS纳米颗粒上的乙酸基起到控制粒子长大和防止团聚的作用。研究了ZnS纳米晶粒的荧光光谱,证实其在425nm处的蓝色发光峰是来源于表面硫空位与锌空位之间的电子-空穴复合跃迁发光。  相似文献   

7.
在Pt/TiO2/SiO2/Si衬底上,用金属有机物分解(MOD)法制备了SrBi2Ta2O9(SBT)铁电薄膜。通过对SBT薄膜表面形貌变化的结果表明,SBT薄膜经过氮氢混合气氛(forming gas,95%N2 5%H2)退火后,由于氢的还原作用造成了Bi的缺失,从而导致了薄膜铁电性能的退化,SEM结果表明还原出来的Bi在薄膜表面形成柱状结构。而SBT薄膜经过1h 750℃的氧气氛退火处理后.由于Bi被重新氧化,SBT薄膜的铁电性能可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和未改性的纳米TiO2按不同比例添加到聚氨酯涂料中,制备了纳米TiO2/聚氨酯复合涂层,实验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TiO2在涂料中分散良好,粒径在100 nm左右.改性后的纳米TiO2能够有效提高涂层的耐盐水浸泡性能.当改性纳米TiO2添加量为3%时,涂层的耐盐水浸泡性能最好.该涂层在经过56天的盐水浸泡后,铅笔硬度从3H下降到HB,附着力从1级下降到3级,光泽度从120.9下降到99.6,耐冲击性能从22 N·cm下降到12 N·cm,在所有试样中下降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9.
用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Si/Co/Cu/Co多层膜。发现当Si层厚度达到0.9nm时,多层膜中开始出现较强的平面内各向异性巨磁电阻效应。在Si1.5nm/Co 5nm/Cu3nm/Co5nm多层膜中,作者在其易轴上得到了5.5%的巨磁电阻值和0.7%/Oe的磁场灵敏度。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si/Co界面之间的相互扩散,发现在Si层与Co层间形成了Co—Si化合物层,这个硅化物界面层诱导了其上的Co/Cu/Co三明治膜中的平面内磁各向异性乃至整个多层膜的平面内各向异性巨磁电阻效应。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形貌分析表明,随Si层厚度增大,Co/Cu/Co三明治膜的界面平整度得到改善,从而使巨磁电阻值增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日光/H2O2/草酸铁体系以日光为驱动力对可溶性染料活性艳红进行降解反应.探讨了溶液的pH、H2O2、光强和活性艳红的起始浓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活性艳红的降解速率受pH、H2O2、草酸铁的浓度、入射光强的影响很大。在研究范围内。pH=3.0和在17光照射下其降解效果最好,同时.表明在同一光强光源条件下色度、TOC的去除率均比在UV/TiO2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一种磁载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磁性颗粒表面包覆T iO2,制备了易于固液分离的纳米级磁载光催化剂T iO2/S iO2/F e3O4,并通过TEM,IR,XRD等对样品进行表征。以有机污水为降解对象,研究了磁载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包覆S iO2有利于提高磁载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剂能使有机污水快速降解,5次循环使用后降解率达90%以上,且光催化剂能快速地从液相中分离回收。同时磁载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对高盐污水、含酚污水的降解率分别可达到99%,86.8%,对染料污水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并具有磁性回收的特点,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催化剂的化学镀锡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化学镀锡液中的络合剂,还原剂和催化剂等因素对沉积速度和镀液的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可在金属锡表面吸附的贵金属络合物K2[PdF6]的催化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沉积速度,并得到了较厚的化学镀锡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日光/H202/草酸铁体系以日光为驱动力对可溶性染料活性艳红进行降解反应,探讨了溶液的pH、H2O2、光强和活性艳红的起始浓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活性艳红的降解速率受pH、H2O2、草酸铁的浓度、入射光强的影响很大。在研究范围内,pH=3.0和在日光照射下其降解效果最好,同时,表明在同一光强光源条件下色度、TOC的去除率均比在UV/TiO2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阳极氧化TiO2膜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利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在纯钛基体上直接获得锐钛相T iO2多孔膜,解决T iO2光催化剂的涂敷固定问题。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 ie ld em iss ion scann ing e lectron m icroscope,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ay d iffractionm eter,XRD)对纯钛表面生成的T iO2多孔膜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以10m g/L甲基橙溶液为降解物进行光催化试验,分别研究了阳极氧化电压、溶液的初始pH值、T iO2膜的面积、T iO2膜的使用次数对降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pH值为1时,140V阳极氧化所得T iO2膜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同时随着T iO2膜使用次数的增加,但其光催化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纯钛及其合金表面纳米多孔TiO2膜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含有HF酸和C rO3的电解液中,恒压直流阳极氧化法可以在TA 1和TC 4表面分别制备获得纳米多孔T iO2膜。各阳极氧化参数对于纳米多孔膜的宏观形貌、微观结构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阳极氧化电压的增高,纳米多孔T iO2膜的平均孔径值和氧化膜厚度也随之增大;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膜的厚度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增厚,当达到极限值后保持不变;在较高电压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纳米多孔T iO2膜的平均孔径值明显增大;在较低电压下,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纳米多孔T iO2膜的平均孔径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试验表明纳米多孔T iO2膜的生长过程强烈依赖于电场支持下电解液对钛基体的溶解过程(即场致溶解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光催化剂,在紫外灯照射下研究不同类型的有机废水对Cr(VI)的光催化还原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并不能大幅度提高Cr(VI)的还原率;当pH=2.7时,Cr(VI)的还原率最好;苯酚添加量控制在反应液体积5%以下为宜;添加三种有机废水的反应结束后,放置于自然状态下,均表现出对Cr(VI)后续的还原能力,在三种有机废水中,最适宜的Cr(VI)空穴捕获剂是垃圾渗滤液。  相似文献   

17.
TiO2光催化还原Cu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TiO2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的作用下进行光催化还原Cu2 反应。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TiO2最佳投加量为50mg;在pH=6.0时Cu2 光催化还原效果最好;Cu2 浓度小于7.8mg/L时,光催化还原率增加,而Cu2 浓度大于7.8mg/L时,光催化还原率降低;Cu2 浓度小于7.8mg/L时,最佳空穴捕获剂为木糖,木糖添加量控制在反应液体积10%以内;Cu2 浓度大于7.8mg/L时,最佳空穴捕获剂为苯酚,苯酚添加量也应控制在反应液体积10%以内。  相似文献   

18.
DLC涂层硬质合金微钻的制备及其切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硬质合金微型刀具加工高硅铝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时,通过采用改进的热丝CVD装置开展了DLC涂层硬质合金微钻制备工艺优化,得到了最优沉积工艺,并配合高速加工高硅铝合金(Si15%)材料微小孔钻削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刀具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两步预处理方法适合复杂形状硬质合金衬底的预处理方法.钻削高硅铝合金时,DLC涂层具有低摩擦系数和高耐磨损特性,同等切削条件下,涂层微钻的切削寿命比未涂层硬质合金微钻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19.
模具钢堆焊金属的强度与变形对热疲劳抗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种模具钢堆焊金属(3Cr2W8和HM3)进行了外加约Coffin型热疲劳试验。试验表明,模具堆焊金属的热疲劳抗力由其变形的难易程度决定:变形越困难,热疲劳抗力越高。研究进一步表明,材料变形的难易程度又与变温循环过程,热疲劳试样拉伸应力的增加和材料屈服强度的降低有关。屈服强度的降低是由于在循环过程中,材料的组织发生了动态变化,如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及第二相粒子的析出与聚集;拉伸应力的增加是由于微观组织中应力松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Pt-SiO2型(铂-二氧化硅型)中空Janus微球在低浓度2%~4% H2O2溶液中的气泡驱动实验,观察到在每个气泡生长-溃灭周期内,Janus微球的运动呈现3个特征阶段,分别为自扩散泳、气泡生长和气泡溃灭。其中气泡溃灭阶段微球在射流驱动下的推进速度可达每秒几十毫米,比前2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大2~3个数量级。实验观察到气泡生长阶段其半径与时间存在Rb~t1/3和Rb~t1/2两种标度率。由于气泡在Janus微球催化剂表面(Pt侧)的生长点偏离对称轴位置,Janus微球的运动轨迹呈圆周形。随H2O2溶液浓度的增加,还可以进一步提高Janus微球的运动速度。此研究不仅定量分析了Janus微球的运动特性,而且为实际应用中提高Janus双面微马达的运动速度和能量利用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