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力 《西南航空》2009,138(8):78-83
每年夏天各种蝉们就在我们身边的树梢上开始了它们的演唱会。绿树上看不见蝉的身影但枝叶中蝉声鼎沸,从清晨到黄昏一刻不停。即使大雨暂时制止了它们的演奏.只要天刚放晴,它们立即更加疯狂地喧嚣起来。闷热的夏季.不知是蝉把夏天吵闹得更加炎热.还是炎热让蝉越发聒噪。  相似文献   

2.
YY 《今日民航》2012,(5):64-70
在那碧波荡漾、云飞浪卷的南海中,有一颗明珠,绿树银沙、风情浪漫,这就是美丽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主要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  相似文献   

3.
雪涌 《西南航空》2003,(2):52-56
圣卢西亚,位于东加勒比海,北与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南与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东南与巴巴多斯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仅30公里;西面是波平如镜的加勒比海,东面则是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从飞机上俯瞰,这座热带小岛形似纺棰,小巧清秀.岛上红房绿树,重峦叠翠,风光旖旎.……  相似文献   

4.
Lee 《西南航空》2013,(4):80-85
当我在一个阴霾的早上站在鲁尔区奥博豪森市的地标——高达117米的储气罐的顶部,俯瞰绿树掩映中的鲁尔区的时候,我想起了德国艺术家贝歇尔夫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类型学摄影的方式拍摄的鲁尔区工业景观的照片。彼时,透过他们的眼和镜头,水塔、储气罐、石灰窑、冷却塔等工业建筑都以纪念碑般的形式矗立在照片中央。但是到了今天,这些巨大的"工业雕  相似文献   

5.
刘乾坤  陈锦 《西南航空》2004,(10):26-27
成都,历史久远,古迹、传说无数。四面青山环抱,城中绿水潺潺。当北国朔风横吹的时候,成都,依然相伴花香四溢:绿树红花在阳光下晾晒着,一任天空飞鸟翩翔,一任春天的心情在四季疯长,一任世人的双眼望尽通向成都的路。美食、美景、美女、美的市容和美的心情,融传统古典与现代时尚于一体,链西方与东方的化长廊。自由、浪漫、温馨、富足与闲适铸就一方休闲的乐土,东方伊甸园……  相似文献   

6.
《今日民航》2011,(12):75-77,74
刚才在院子里走了一圈,觉得"壹號院"的景观设计很有特点。北京的住宅,西边跟东边是两种文化。CBD是都市的感觉,很难看到植物绿树,但西山壹號院不同。整个西山自然景观特别好,西山壹號院都是六层的建筑,总高18米,院子里的树高15米,我们精选了大量的高大乔木,在这儿居住的人在屋里就能看到树。西山壹號院将山景最大化,与百望山融在一起,住在西山壹號院都能感受到西山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唐梓  胡雅 《西南航空》2010,147(6):42-47
一条翻滚的大河,一道怒吼的瀑布,在晋陕峡谷中,发出轰隆隆的声响,惊心动魄。这瀑布与别处的有着太多的不同。别处的瀑布是从天而降,水声嘹亮,如欢快地歌唱:它则是从地面向地心冲击,声响上扬,是沉闷地呐喊。别处的瀑布水色透明,秀丽多姿;它则浊流浑黄,浓染凝重。别处瀑布身边有青山绿树为伴,似潇洒的行者:它则在赤裸坚硬的岩石中冲激,是艰难的耕者。别处瀑布顺势迤逦而来,轻松自在;它则要开道夺路,暴躁不安。  相似文献   

8.
《西南航空》2004,(4):28-28
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的剑门蜀道翠云廊.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驿道上.以剑门关为中心.东南到阆中.西南到梓潼.北向昭化.广元.从南向北,由东向西.八干余株千年古柏如一条莽莽苍苍的巨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清代诗人乔钵赞美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无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因而得“翠云廊”之雅名。这条古驿道是世界最古老的驿道.比古罗马大道还早30年。  相似文献   

9.
《西南航空》2004,(4):26-27
剑门关.南北锁钥.为蜀北之屏障.两川之咽喉.位于剑门蜀道景区的剑山中段.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从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0.
董尧尧 《西南航空》2006,105(10):68-75
四川民殷物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乡民居建筑式样丰富多彩。由于受气候,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及生活习俗的影响.四川民居的地方特色十分浓郁。清初‘湖广填四川”.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广东,陕西等地的移民带来了新的建筑式样.经过长期融合,本土民居吸收了各地建筑之精华.结合自身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四川特色人文内涵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11.
《西南航空》2007,110(3):109-109
创佳年成都旅游进账340亿去年是成都的创佳年.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接待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340.22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18.65%。据了解.去年成都市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入境旅游大幅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57.97万人次.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旅游外汇收入2.02亿美元.比前年增长14.77%。同时.去年成都市共接待国内游客4003.71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4.06亿元人民币,比前年增长18.94%。  相似文献   

12.
诗诗 《西南航空》2009,137(7):48-52
我必须承认.有这样一个光头男人对我说过.他曾有过乌黑的齐腰长发.剪掉时难舍到哭——多年后的今天.在零号空间酒吧.我看着他的眼睛.眸子盛满笑意。他静静地坐下.倒了一杯酒.咕噜灌下去.整个人如同涂上了颜料.痛快得发亮。  相似文献   

13.
《西南航空》2006,103(8):84-88
青翠幽邃的青城山.就象一块纯洁的碧玉镶嵌在西蜀大地.它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与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相毗连.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4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地。青城山北靠西山皑皑雪峰.俯临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天师洞为枢轴.周匝800余里。  相似文献   

14.
李远国 《西南航空》2006,103(8):46-48
洞天福地,是指存在于名山胜地之间的供人们修道安养的一个祥和世界,是道教理想中的真仙管理.太平至乐的人间仙境。司马承祯说:“气元冲始,乘运化而分形。精象玄著.列宫阙于清景。幽质潜凝,开洞府于名山。”杜光庭说:“有洞天三十六.另有日月星辰.灵官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岳.三岛十洲.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二十四化.四镇诸山。”把散处于中华大地的洞天福地,描绘得非常的美好。从道教的创始开始.出于对生命的珍爱.对美好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许佳 《西南航空》2010,(3):74-79
年过七旬的女画家伍端善工笔.是一个少见的隐于市者。她数十年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居于画室闭门习画。真所谓蜀中多俊杰.巾帽数伍端。如今.观伍端工笔画.其花鸟画富丽堂皇.灵动活泼.繁枝简约.细腻精工.每一幅作品都让人爱不释手;而释道人物,个个仿佛从天而降.净气而端庄.和蔼而高雅。她的画如同她的名字,一个“端”字,大气而高贵。  相似文献   

16.
从川藏公路上的理塘出发.往南行约4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条无量河.河中盛产一种全身呈金黄色、无鳞甲的鱼.当地藏族同胞管它叫“无鳞鱼”.而许多汉人却因它全身呈金黄色.也叫它“高原湟鱼”。据说这种鱼的有关记载最早见于公元1746年的《西宁府新志》.湟鱼的学名叫青海裸鲤.原产于黄河流域.所以酷似黄河鲤鱼.它的祖先是有鳞的.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几乎全身裸露的鱼类。相传古代一个菩萨路过此地.见其荒凉凄伶.顿生怜意.佛指一挥.  相似文献   

17.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10,150(8):6-6
时入三伏盛夏.署气蒸腾.举目四望一片明晃晃的烈阳.颇觉心浮气躁。于是.倒一杯清茶.在书架中随意抽取一本老书,寻一安静角落.安然闲坐。信手翻开.竟是苏轼的《前赤壁赋》。  相似文献   

18.
昌杰 《西南航空》2006,104(9):90-92
刘奇晋先生出生于蜀中一个著名的书香世家。先生秉承家学.勤勉不辍四十余年.书艺已臻上乘之境。书法之外.先生潜心学问.于传统文化方面有较深造诣。正因如此.先生书法蕴涵着十分浓郁的学养之气.令观者初看便印象深刻.细品则如饮醴酪.余味留香。  相似文献   

19.
《西南航空》2006,103(8):90-92,94
老君山位于成都平原新津县城南.属邛崃山脉的长秋山麓北端.前有卧牛山.后有轩黄台.左有送子山.右有插旗山。山色俊秀.气郁葱葱.宛如众山拱卫下的巍巍巨人。老君山道教文化内涵源远流长。老君山历史上还曾有另外两个名字.稠粳山和天社山。三个名字都有道教典故.稠粳山是因为传说中这座山古时盛产一种仙草.黄帝常食此草.有助修炼.命为神草.芝草.后老君夜观天象.命名为稠粳草。汉安二年.道教教祖张道陵在此山创建二十四治中中八治第四治.以草为名;称“稠粳  相似文献   

20.
黄德昌  刁荣勇 《西南航空》2006,103(8):64-66
师法造化.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古代建筑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无论是帝王的宫室,达官显宦的苑囿.还是文人雅士的田庄.私家庭院,在择地选址.立体造型.平面布局.取材用料,塑形传神.置景立意等方面都体现了将楼台亭阁、庑廊馆榭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原则。这其中固然有工程技术的需要和人们审美情趣的移入.但更是中国传统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