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写在前面     
从空间对地球天气、云、陆地和海洋表面特性进行观测,在航天事业开始发展起,就是主要应用目标之一。气象卫星是世界上公认的、具有极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应用卫星。静止气象卫星又对大尺度天气系统,特别是强对流天气,如强热带风暴、暴雨等,进行动态的高频次观测,是其它探测手段所不能代替的。现代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离不开静止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2.
明星档案     
"风云三号"卫星A星:类别: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用途: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可为我国全国范围的天气预报,特别是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以及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重要的气象参数。  相似文献   

3.
航空天气预报,是组织与实施飞行的重要依据。其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各种气象情报、资料,编制和发布各种航站、航路天气预报;二是为航空公司、航行管制、机场等部门提供天气咨询和灾害天气预警服务。由于天气变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目前预报技术手段的限制,航空天气预报中各气象要素的预报值与实际观测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缩小这种差异,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来提高航空天气的预报准确率,以更好地为飞行提供气象保障服务。本文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结合多年航空天气预报管理工作的经验,谈谈在改进航空天气预报质量管理与评定方面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千亿元.与常规气象观测相比,气象卫星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可以提供半个小时一次的高频次观测资料,是动态监测各类突发灾害性天气的有力工具,是天气分析特别是短时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风云三号卫星资料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250米,这为生态与环境遥感、洪涝与干旱监测、积雪监测、森林与草原火等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9,(3):9-12
短期预报的主力 为了极大地改善区域性短期天气预报,中国还积极研制了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并于1997年6月10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2号A。该卫星是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遥感卫星,采用东方红2号甲卫星平台。星体外形呈圆柱体,高1.606米.直径2.1米,  相似文献   

6.
从天气预报、农业、林业和渔业等七个方面阐述了气象卫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用大量事实说明了气象卫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江山 《卫星应用》2005,13(1):37-37
自2005年1月1日起,于2004年lO月19日发射的风云二号C静止气象卫星将开始试验广播展宽云图,为用户提供服务。中央气象台将能利用风云二号C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会商与预报;我国及周边地区具备接收能力的用户可以及时收到云图广播数据;广大电视观众将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收看风云二号c星获取的云图。卫星在轨测试完成后,将正式交付中国气象局,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及其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军 《航天器工程》2008,17(3):23-28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至今,我国已先后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1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2静止气象卫星,顺利完成了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从试验到业务卫星的跨越。由“风云”气象卫星获取的地球大气和地表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与分析等多个领域。文章介绍了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地面应用系统组成、“风云”卫星产品及应用,最后展望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近30年来,气象卫星事业有了飞速发展。美国于1960年4月1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以后,世界上多个国家又相继发射了多颗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组成了全球卫星观测网。它们对全球大气运动和环境变化进行了连续观测,其中特别是对常规气象难于观测的约占全球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海洋、沙漠和山区,提供了大量的宝贵信息。这些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很高的多种探测资料,揭示了大气成分和地表特征变化以及大气中所发生的动力和热力过程。这些资料在提高对灾害性天气发生与发展机理的认识,改进监测和预报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19颗两代四型“风云”气象卫星,完成了气象卫星从“科研试验”到“业务服务”的转型。目前我国气象卫星已经在天气预报、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大气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应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全球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气象卫星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颗极轨气象卫星每天可对全球进行两次气象观测,可获取全球气象资料;一颗静止气象卫星可对全球近四分之一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30分钟或在更短时间内获取一幅全景圆盘图,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气象卫星除对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有重要作用外,在自然灾害和地球环境监测以及海洋、航空、航海和农业、渔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气象卫星遥感火情监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亚君  郑伟  陈洁  刘诚 《上海航天》2017,34(4):62-72
对气象卫星遥感火情监测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用中红外和远红外通道火点像元亮温与背景差异对火情进行监测的原理,以及可用于监测的主要卫星仪器。给出了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的火点判别方法,包括亚像元火点面积与温度、燃烧辐射功(FRP)的火点强度估算方法,以及过火区面积估算和影响评估方法。气象卫星火点监测精度用人工火场卫星同步观测和用高分辨率陆地卫星对火点监测两种方法进行验证。介绍了风云三号(FY-3)等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影响评估等中的应用,包括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和过火区估算、森林草原火险预警预报、秸秆焚烧火点监测及过火区面积估算、生物量燃烧引起的烟霾天气监测、干旱等气候事件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全球野火监测等。展望了未来气象卫星在火情监测中的技术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叶飞  曹琼  杨勇  董瑶海 《上海航天》2012,29(4):7-13,26
介绍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现况。提出了由风云三号(FY-3)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测量卫星组成的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对地观测网构想,给出了三种卫星的主要仪器性能指标。讨论了多载荷综合观测,利用微波波段实现全天候探测,提高光谱分辨率,提高空间分辨率,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定标精度,发展无线电(GPS)掩星探测,以及发展主动遥感等极轨气象卫星发展趋势。对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给出了气象卫星向对地综合观测发展、遥感探测技术向"四高两全一多"发展、探测方式向主动与被动结合方向发展、遥感应用向高精度定量化发展、发展专用卫星或小卫星阵列等建议。分析了转动部件与太阳阵耦合抑制、高指向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高数据率数据传输、颤振对高光谱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及减振、主动微波及可见、红外、紫外谱段高精度地面及在轨定标等实现我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0,(6):55-55
2010年11月5日,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4C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颗气象卫星将与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的第一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组网运行,以进一步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期天气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新江  陆风 《中国航天》1998,(3):8-8,10
气象卫星在我国1997年汛期中的若干应用实例郑新江陆风关世雄近年来,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许多气象台站可以得到卫星资料来指导气象预报业务,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预报和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里列举的仅仅是1997年汛期防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象卫星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卫星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颗极轨气象卫星每天可对全球进行两次气象观测,可获取全球气象资料;一颗静止气象卫星可对全球近四分之一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30分钟或在更短时间内获取一幅全景圆盘图,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气象卫星除对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有重要作用外,在自然灾害和地球环境监测以及海洋、航空、航海和农业、渔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成为应用卫星中最重要的多用途卫星。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资发展气象卫星,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应用气象卫星的资料及其产品。 目前,我国极轨和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的发…  相似文献   

17.
FY-2C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及其在轨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桂林  栾炳辉 《上海航天》2005,22(Z1):21-27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C静止气象卫星多通道扫描辐射计的性能、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为适应将3通道改为5通道而完成的5通道焦平面、光学系统、结构、电子学、红外探测器、辐射致冷器、光学薄膜和第二扫描结构等主要设计改进.卫星的在轨测试和运行结果表明,C星扫描辐射计在第一代自旋静止气象卫星上实现了包括中波红外的5通道同时对地观测,图像质量总体优于同类GMS5,METEOSAT-5静止气象卫星,与目前应用的GOES9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6月5日21时7分,我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H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最后一颗,将与在轨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对于保证我国两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接续有着重要的意义。完成在轨测试后,H星将进行轨道向西调整,定点于东经79°赤道上空,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监测能力,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监测服务,为构建人类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气象卫星在气象、气候、水文、海洋和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着重说明了气象卫星在灾害性天气(热带风暴、暴雨和强对流)监测、中期数值预报、气候监测与气候变化预测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也指出气象卫星在地球资源与环境监测,以及某些自然灾害测监中的重要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20.
写在前面     
自1960年美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和组织已发射了150多颗气象卫星,其中极轨气象卫星约占90%,静止气象卫星占10%。 利用静止气象卫星对大气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静止气象卫星可对大尺度天气系统,特别是强对流天气,例如强热带风暴、暴雨等,进行动态的、高频次的观测,是其它探测手段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