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2005年7月4日美国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在太空撞击坦佩尔-1彗星,实现了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之后,2006年1月15日彗星探测再次掀起的高潮,因为这一天美国星尘号返回的首次携带彗核物质取样返回地球。2014年,欧洲的“罗塞塔”(Rosetta)探测器还将在彗星表面着陆。  相似文献   

2.
3.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返回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统 《国际太空》2010,(8):28-33
2010年6月13日,日本隼鸟号[Hayabusa,也叫缪斯—C(MUSES—C)]小行星探测器结束了约7年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6月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为隼鸟号成功返回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申请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作为探测器,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以外天体着陆并返回地球的;二是成为有史以来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取样返回器。  相似文献   

4.
正主要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空气密度呈现自下到上越来越低的特点,气压也因此越来越低。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水、空气这类的流体都会造成一定的阻力,相对运动速度越大阻力就越大。例如当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20公里/小时速度运动时,打开窗户后感受到的阻力是巨大的。而对于飞在距离地球500公里以内的卫星而言,它们的运动速度超过了惊  相似文献   

5.
搭载3名航天员的俄“联盟”TMA-22载人飞船于莫斯科时间4月27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19时45分)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着陆。  相似文献   

6.
从太空返回地球,我确实出现了一些改变,比如常会被问及,在太空中是否会感到自己非常渺小。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个人的感受。在太空行走时。我能够从太空看到地球,但当太阳出现时就看不到了。你不能直视太阳,因为在太空中太阳太耀眼了,就是非常明亮的白光,但你能够看星星,有时或许还能够看到月亮。  相似文献   

7.
正1969年阿波罗11号三名航天员完成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壮举返回地球后,航天员都被密闭关起来严格监测,比监狱还要严格。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是这样被尼克松总统会见的。这是因为当时的人类对于月球是否存在生命几乎一无所知,非常担心航天员们登上月球后会带回来恐怖的病毒,因此需要把他们隔离起来观察。当然,到后来人类发现月球上毫无生  相似文献   

8.
9.
研究考虑地球自转的探月返回跳跃式再入的纵向制导问题.通过对制导动力学进行详细分析,给出了地球自转对制导精度产生影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探月返回跳跃式再入的纵向制导问题,研究了考虑地球自转的反馈线性化跟踪制导律的设计问题.当考虑地球自转时,制导动力学十分复杂,如果直接按照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控制理论进行制导律设计,所需测量量较多,制导律难以实现.设计了一种简化的反馈线性化跟踪制导律,并分析了设计机理.最后进行了数学仿真,与航天飞机反馈线性化跟踪制导律进行了比较,所设计的制导律在一定不确定下制导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发射了4颗卫星,其中有一颗返回式卫星名为SRE-1。根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声明,这颗卫星将在太空运行13-30天后返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回收联盟号返回舱(保加利亚) 美国阿波罗首次登月返回(莱索托) 美航天员库木白和返回舱(捷克) 苏捷联飞返回地面(苏联)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星际探测、空间站运营等需求而论证的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模块化、多任务、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增加乘员人数和提高运货能力。5月5日18时,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发火箭发射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简称试验船)送入太空。随后,船箭分离,试验船进入近地点近170公里、  相似文献   

13.
2003月25日,我国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又迈出重要一步。 在这天的22时1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三号无人飞船工,乘坐长征二号F新型运载火箭起飞,588秒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进展。江泽民总书记亲临现场观看飞船发射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1981年4月14日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试飞预定返回地面的日子。这一天,数十万观众云集在莫哈维沙漠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干湖床周围,等待着世界上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的降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4月12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后,经过约54小时绕地球36圈的飞行之后,定于14日当地时间下午1点21分,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114平方公里湖床的一条8公里多长的坚硬跑道上。之所以选择这里做这次航天飞机试飞的  相似文献   

15.
9月13日零点,大凉山深处,大雾之中,群山酣睡。此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灯火通明,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中星22号A卫星静静地矗立在发射塔架旁。零点02分,伴随着地动山摇的巨响,火箭腾空而起,刺破云雾,直上九霄。火箭飞行大约24分钟后,星箭分离。随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消息,中星22号A卫星准确入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11月12日至-1 4日进行了第二次试验飞行。这次飞行的发射日期因故推迟两、三次,飞行时间也由原定的124小时缩短为54小时,但飞行结果却令人非常满意。航宇局认为这次试飞是成功的,完成了预定任务的百分之九十。这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架两次进入轨道,两次安全返回地面的宇宙飞行器。第二次试飞的成功,证明航天飞机是一个可以多次重复  相似文献   

17.
正无论从那个角度说,印度的飞船计划都有点激进。但站在印度人的角度,或许对此有更加乐观的看法,特别是在返回技术方面。早在2007年,印度就成功实现了航天器回收。这就是SRE-1。550千克的全返回卫星SRE-1是"空间实验返回实验一号"的简写,是ISRO专门用来突破航天器返回技术的一项工程。它的起飞质量只有550千克,但是采用了很独特  相似文献   

18.
高频返回散射回波频谱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 测量了电离层高频返回散射回波的时延-功率-多普勒频率的三维频谱图.对典型的频谱图作了分析, 并由谱图推算了电离层等效反射面的垂直运动速度, 它与垂直探测资料推算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9.
采样返回任务是指在地球之外的空间进行采样并将样品返回地球的探测器任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收集和保存样品,包括使用捕捉太阳风或彗星粒子的收集器阵列,挖掘和开采土壤、岩石,以及其他可能获取样品的方式。采样返回任务带回的样品一般为太阳风、彗星粒子,或者尘埃和岩石等。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会议于80年11月10日至14日在江阴举行。返回与再入技术是当代空间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相当广泛的技术领域。这次会议是我国各条战线上从事返回与再入技术的同行一起讨论学术和交流经验的第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几十个单位的83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任新民到会祝贺并任聘了组成专业委员会的22位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