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雷是怎样发现哈雷彗星的?哈雷从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颗彗星,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轨道看起来如出一辙。但哈雷没有立即下此结论,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前搜索。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哈雷大胆地指出,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年底再次回归。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任何人意识到彗星能定期地回到太阳附近。  相似文献   

2.
宇宙过客     
@何裕祥彗星是夜空中能看到的最美丽动人的天体之一。大彗星出现的时候,一连几个晚上,甚至几个星期都能看到彗星那明亮而飘逸的彗尾。那么彗星来自何处?为什么运行轨迹与众不同?根据美国科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回的数据,发现了在海王星围绕太阳运行轨道平面上,存...  相似文献   

3.
1998年,由近地小行星追踪(NEAT)计划所发现的神秘天体,使天文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初,他们认为这个直径有千米~16千米的天体———他们将其命名为1996PW的天体———是一颗小行星或一块围绕太阳旋转的岩块。近来当天文学家观察它在运动时,又惊奇地发现这颗小行星的运动更像一颗彗星,即它沿一个椭圆轨道运行。但是,当这个天体接近太阳时,它又不产生彗星特征的闪光的气体尾。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认,1996PW是一颗已失去其发光能力的彗星,因为它的易爆的物质不是已陨落就是埋在一个绝缘层下。使天文学家着迷的…  相似文献   

4.
庾晋 《飞碟探索》2004,(6):25-26
彗星的发现彗星是在扁长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密度很小(大约为空气密度的2×10-17)而呈云雾状的天体,一般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它的外貌和亮度随着它离太阳的远近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彗核是由石质和铁质的物体、冰和尘埃质点等物质构成的,它是彗星的实体部分,整个彗星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彗核周围环绕着的云雾状物质称为“彗发”,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彗尾由极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形状像扫帚,是彗星接近太阳时,在太阳热力和太阳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彗星从何而来?有的人认为彗星是某些行星及卫星上的火山…  相似文献   

5.
吴国兴 《太空探索》2009,(12):42-44
在太阳系内有大量的小行星在围绕着太阳运行,其中有少数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这种轨道穿越过地球,从而使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发生碰撞。近几年来彗星也引起航天专家们的注意,因为有些彗星上带有大量的水和挥发性物质,是生命保障系统和制造火箭推进剂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6.
正彗星探测彗星是太阳系里的"流浪者",它们的轨道大都非常扁平,其中大多数只会经过太阳附近一次而后飘然远去。彗星以其独具特色的彗尾而闻名,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近代研究表明,某些彗星拥有水冰,甚至还发现了某些氨基酸的踪迹。彗星的研究对于生命起源、行星诞生、太阳系演化等课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要想在茫茫太阳系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类对彗星越来越感兴趣,2004年1月2日,飞行已久的美国星尘号彗星探测器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2004年3月2日欧空局发射了第1个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它将经过10年的长途跋涉进入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轨道,并向该彗星释放着陆器。现在美国人又把“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送上太空,为的是“上演”惊心动魄的太空大撞击。那么,如此频繁的发射彗星探测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彗星曾被人描述为“脏雪球”。它生成于比海王星轨道还要远的、环绕太阳运行的一个由神秘天体构成的带,是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的。由于它自身的温度极低并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椭圆轨道的优良特性,它可集中覆盖地面上某一指定纬度带或区域.阐述了临界倾角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这种特殊椭圆轨道的设计方法,总结了其轨道要素的计算步骤.探讨了临界倾角太阳同步回归轨道星座的设计思路,指出了影响星座对目标覆盖性能的关键参数是各个卫星通过目标上空的时刻.介绍了用遗传算法进行星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讨论了优化结果的统计规律,符合该规律的星座就是本文所研究的特殊椭圆轨道星座,星座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星座适用于区域覆盖.   相似文献   

9.
彗星经天     
彗星,或称扫帚星,是一种天体,由太阳系外围行星形成后所剩余的物质(如冰冻的气体、冰块、尘埃)组成。彗星质量很小,只有地球质量的几千亿分之一,通常沿着扁平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绕行一周所需的时间由几年至几百万年不等。  相似文献   

10.
史汪彗星彗尾里的纹纹路是怎么产生的?2006年11月,史汪彗星意外增亮到肉眼可见的程度,而离子尾也出现了幽灵般变幻的细部构造.离子尾是由太阳紫外线游离的体所构成,并在太阳风的推送下离开太阳.太阳风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并深受太阳变幻莫测的磁场的挟制.  相似文献   

11.
闻新  周一凡 《太空探索》2012,(10):60-61
谁发现了天王星? 在1781年以前,人们一直把天空中天王星这个亮点当作是一颗恒星,直到天文学家威廉.赫胥尔一系列观察才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最初,赫胥尔感觉“天王星在接近圆形的轨道上运动,不像是恒星,也不像是彗星,因为彗星是在很扁的椭圆轨道上移动,而且也没有发现它的彗发或彗尾,很像是一颗行星”。但他不敢肯定自己的感觉。后来他继续观察天王星的运动并推算出了它的轨道,最终确定它是一颗行星。两年后,也即1783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证实赫胥尔发现的是一颗行星。  相似文献   

12.
张生 《飞碟探索》2012,(2):15-15
2011年12月15日晚些时候,一颗彗星掠过太阳表层,可能会导致其自身毁灭。SOHO卫星能够全程观测到这一"表演"。这类彗星通常被称做克鲁兹族彗星,或者是"掠日彗星",这种称谓主要起因于它会掠过太阳表面。这颗掠日彗星,正式名为C/2011W3(洛夫乔伊),是由澳  相似文献   

13.
在历时20余年的立项和研制进程后,2020年2月10日由欧空局(ESA)主导、美国参加的太阳轨道探测器任务在美国发射升空,这是人类首个对太阳极区成像的空间太阳物理任务。太阳轨道探测器将用约3年时间在水星轨道以内的大椭圆日心轨道开展近距离太阳观测,用7年(包括3年延寿期)时间在黄道面外开展太阳极区高分辨率成像及探测。该任务有望进一步揭示太阳磁场,太阳活动爆发,太阳风起源、加速及其行星际传播和对地球空间天气的驱动等重要前沿问题的本质,加深对太阳活动周以及日地联系的理解。该任务启示中国空间科学要重视太阳深空观测任务的前瞻布局与立项实施。   相似文献   

14.
正1607年,欧洲上空出现了一颗彗星。没有人知道这颗彗星是1531年出现过的那一颗,也没有人知道1682年它会再次造访。许多年后,天文学家埃德蒙多·哈雷将发现这是一颗轨道周期为75年的彗星,并预测它将于1759年再次出现。但是在1607年,没有人知道这一点,它只不过是一颗再寻常不过的彗星,给处在科技复兴时代的人们带来了一点天文轶事。36岁的德国天文学家约  相似文献   

15.
培桔 《太空探索》2000,(1):12-13
在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之外,还有一群淘气的小精灵——小行星。它们大都位于红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轨道之间,象九大行星一样,沿着椭圆轨道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它们质量很小,不会发生地球那样大的变质过程,因此保留了太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小行星引力一阶项可被忽略情况下的小行星远距离轨道设计及动力学。此时,航天器的运动受太阳引力和太阳光压的影响。航天器和小行星的加速度之差在这两者之间形成的独特的相对动力学,为航天器在小行星附近停驻与观测提供特定轨道。完整解决了小行星处于圆形日心轨道这一较简单情况,也考虑和阐述了椭圆轨道情况,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7.
太阳峰年卫星的寿命已经终止,在其9年半的寿命中获得了大量有关太阳的数据,其突出的贡献如下: 1.太阳常数数据:卫星的有源空腔辐射计发送回太阳常数的精确数据——太阳可见光能量输出速率。这种数据显示出以前从未见过的变化率, “它表明太阳正在发生某些变化”。 2.太阳擦掠彗星:卫星观测到10个彗星掠过或接近掠过太阳。最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小行星引力一阶项可被忽略情况下的小行星远距离轨道设计及动力学。此时,航天器的运动受太阳引力和太阳光压的影响。航天器和小行星的加速度之差在这两者之间形成的独特的相对动力学,为航天器在小行星附近停驻与观测提供特定轨道。完整解决了小行星处于圆形日心轨道这一较简单情况,也考虑和阐述了椭圆轨道情况,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地外生命之源云立中彗星、小行星与星际星云之间的红外匹配可以显示小行星和彗星含有起源于在初期太阳系聚集到一起之前的星际微粒的有机物的第一个直接证据。但也有资料显示出相反的解释——早期太阳星云中形成的有机物一部分聚集在小行星和彗星中,而一部分被太阳抛到星...  相似文献   

20.
众眼看宇宙     
<正>银河与一颗炸裂的流星影像中为我们展示的是2015年英仙座流星雨期间,奥地利天空中一颗流星在银河系中央盘面旁边炸碎的景象。在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期出现的时候,冰岩微粒将进入地球大气并发生汽化。这些微粒是由史威福-塔托彗星所释放,而且随着地球每年会在这段时期内穿过史威福-塔托彗星的轨道,就会出现流星雨群中最活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