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导弹级间热分离流场的数值预示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级导弹级间热分离这一复杂环境条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级间段流场进行了预示。计算采用Godunov有限体积格式,对非定常轴对称欧拉方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为级间分离段和发动机热防护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级火箭级间热分离这一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级间段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采用AUSM 有限体积格式,针对相应的流场假设,分别求解了非定常轴对称和非定常三维Faver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两种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由级间排气口的分布而引起的三维效应主要集中在喷管与火箭外壳所围成的空腔内部,而喷管内部由于流速很高,排气口带来的三维效应对管内上游流动影响很小。计算结果可为级间分离段和发动机热防护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级间分离的流场及热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普  丰镇平 《推进技术》2003,24(3):240-243
对多级火箭级间热分离过程中,一级、二级发动机的分离流场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分离机构-柱形爆炸器表面的热流分布情况;应用分区非结构化网格,进行了二维可压缩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在数值计算中应用了k-ε湍流模型,并考虑壁面热辐射的辐射传热模型;研究了分离过程中,级间区域的流场特性以及同柱形爆炸器的传热情况,数值结果将有助于级间分离装置的热防护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4.
沙建科  王泽祥  施雨阳 《推进技术》2017,38(7):1625-1633
针对吸气式导弹级间分离控制存在模型参数突变和强分离干扰等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案。采用动态逆方法将分离控制数学模型输入/输出线性化,然后对线性化模型设计了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并采用蚁群优化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对正常分离条件和异常分离条件下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二级导弹姿态角和角速度分别在0.5s,1s内收敛至期望状态,同时舵面无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守恒N-S方程组,按准静态处理,对导弹130km高空头体级间分离过程反向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N-S方程的有效性。分析了流场参数分布、气动力分布特性及轴向力随分离距离变化情况。计算结果为头体分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立华  张兵  权晓波  符松 《推进技术》2010,31(2):129-133,152
多级火箭二三级级间冷分离过程后期阶段的飞行遥测数据表明,在三级火箭后封头中部存在约50kW/m2的热流峰值。由于遥测数据有限,为了弄清燃气在级间流动的机理和热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采用Chi-mera/Overset方法并结合N-S方程和刚体动力学方程,以流动和刚体动力学耦合计算的方式对多级火箭二三级级间冷分离过程的后期阶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轴对称和三级喷管有偏转两个工况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轴对称工况分离过程的流场存在剧烈的振荡,而三级喷管有偏转工况分离过程的流动比较平稳,对这两种流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这两个工况下三级后封头附近的热环境的区别。计算结果可为级间分离段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虚拟现实技术在飞行器级间分离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军  陈万春  肖业伦 《飞行力学》2004,22(1):60-63,67
主要讨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飞行器级间分离仿真分析的方法。给出了飞行器级间分离仿真时用于控制飞行器模型运动的虚拟世界结构,并且据此建立了一个包括飞行器模型和场景模型的虚拟世界。基于Matlab和Simulink,还给出了将虚拟世界与其它的计算程序结合起来的方法,实现计算、仿真、显示一体化。基于此框架,通过流体力学、飞行力学计算以及级间相对姿态和位置的计算和分析.研究讨论了飞行器级间分离碰撞干扰问题,为级间分离方案和分离机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非定常多体分离风洞试验技术,增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该类试验技术的了解,对两种研究飞行器多体分离问题的非定常风洞试验技术——多体分离风洞自由飞试验技术和风洞投放模型试验技术,技术特点、相似准则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共性特点和差异作了总结和分析。比较了两种试验技术相似准则问题中的轻、重模型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两种非定常多体分离风洞试验技术在级间分离、子母弹抛撒分离和导弹蒙皮/壳片抛撒分离、重块抛撒分离和整流罩分离、飞机外挂物投放分离和内埋武器投放分离等各类多体分离问题的适用性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载火箭级间热分离过程中,级间段受高温高压喷流的影响,所处环境恶劣,研究级间热环境中压力、温度和热流分布规律对级间段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Ф1m高超声速风洞中,采用以微型固体火箭燃气为喷流介质的热喷流模拟技术,模拟了运载火箭二级主发动机和四个游动发动机同时工作多喷流干扰条件下的级间热环境,并对级间压力、温度和热流测量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级间距、不同排燃窗开口数量情况下的二级底封头和一级前封头表面的热流、温度及压力分布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级间距越小,分离环境越恶劣,压力、温度、热流分布越不均匀;总排燃面积保持不变,排燃窗开口数量变化,对一级前封头上的压力、温度、热流影响不大,但对二级底封头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开口数量的减少,二级底封头上压力、温度、热流值均有所增大。本项试验采用同轴热电偶测量了级问区域的热流,热流结果精准度的提高以及热流模拟准则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对机动导弹状态估计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了一种三轴分离IMM-UKF(TASIMM-UKF)滤波算法。将导弹运动状态按坐标轴方向进行三轴分离,并基于CV,CA和CJ模型集,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器并行估计导弹三轴状态信息,有效地解决了导弹不同运动轴间的模型竞争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状态估计精度,缩短了估计时间,对复杂大机动目标状态估计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扰流板对内埋导弹偏航姿态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德会  蔡为民 《航空学报》2014,35(4):942-947
在内埋武器舱前缘设计扰流板进行流动控制,可改善内埋导弹分离过程的偏航力矩特性,从而使弹头反向舱门,保证分离航向安全。为了研究该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在内埋武器舱前缘设计了不同高度的扰流板;通过部件测力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高度扰流板对舱内流型、内埋导弹偏航力矩特性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扰流板对内埋导弹偏航分离特性的影响;通过轨迹捕获风洞试验验证了分离偏航姿态角特性分析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内埋武器舱前缘设计一定高度的扰流板可以有效控制舱内流型,改善内埋导弹分离的航向气动特性,提高分离航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有效地对导弹制导与控制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以仿真技术和弹上计算机相结合的测试系统。通过仿真计算机输出相应的加速度脉冲给弹上计算机,弹上计算机输出反馈信号给仿真计算机,从而实现测试系统的闭环工作。该测试系统能同时考察弹上多种硬件设备及飞行控制程序的工作状态,对优化制导与控制方法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某型导弹"模飞"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勇 《飞行力学》2000,18(3):54-58
在分析某型导弹原有"模飞"测试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硬件环境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弹载飞行软件进行"模飞"测试的方法.根据导弹受力特性分析,用拟合公式替代了复杂的外力计算,并建立了简化的外弹道模型.最后,根据中断程序模拟的导弹飞行环境进行了"模飞"测试.结果表明,在确保导弹发射可靠的条件下,该方法对减少发射准备时间、提高突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飞航导弹对地空导弹的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对作战效能的定义,针对某型飞航导弹给出了其作战交通分析模型的解析法表述,建立了飞航导弹与某典型地空导弹攻防对搞的仿真模型,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学仿真验证,并分析了影响导弹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可以从降低飞航导弹的RCS值、采用超低空突防和多发齐射等三个方面提高飞航导弹对地空导弹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5.
偏转弹头导弹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采用旋转单通道控制的偏转弹头导弹,研究了其动力学特性。根据弹体的自旋特性,综合考虑弹头与弹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无根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准弹体坐标系中建立了完整的偏转弹头导弹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线性化;在此基础上,对偏转弹头导弹通道间的耦合特性、弹头偏转对弹体运动的影响以及弹体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偏转弹头导弹各通道之间是相互交连耦合的,弹头偏转将导致弹体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所建立的偏转弹头导弹动力学模型是正确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导弹置于敌方雷达下概率最小的飞行路径问题。分析了导弹飞行路径的全局最优解,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导了导弹的最优路径、最优路径的长度及所消耗能量最小的数学模型。最优路径的数学模型与三叶Rose函数相近,建立了此最优解与Rose函数的关联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由此算法得到的导弹的飞行航迹能尽量绕过敌方的雷达威胁,有效地提高了导弹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17.
在飞航导弹飞行经过的空域内设置好若干个导航点,利用最优控制方法引导导弹依次通过这些导航点,实现了控制能量最优的机动飞行弹道。推导了基于捷联惯导控制方案的导弹最优控制过载指令公式,并进行了仿禀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导弹的突防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在 Windows 平台上,利用 VC++6.0和 DirectX7.0等软件实现了某型反舰导弹飞行可视化仿真系统的设计,解决了如导弹飞行尾焰、导弹模型实时驱动和视点变换控制等主要问题,并对于在微机平台上以较低成本开发复杂图形仿真系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快速仿真方法在蒙特卡洛打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斌斌  杨涤 《飞行力学》2005,23(4):74-77
基于Matlab/RTW的快速仿真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大批量运算的仿真方法.以某型巡航导弹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导弹六自由度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该快速仿真方法对其进行了蒙特卡洛打靶,完成了对导弹的制导精度和脱靶量的评估.仿真结果表明,该快速仿真算法可以有效地加快仿真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仿真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