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京 《航天员》2012,(5):51-53
“从太空看地球,她的壮观美丽不禁令我热泪盈眶。遥望地球,你会发现她没有边界,没有民族和种族之分,你的看法就会完全改变,你想到的不会是你的家或者你的国家,你放眼看到的是整个人类的家园——地球。”——阿努什·安萨里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0,(3):36-39
如果说《哈利波特》是人类想象力的试金石,电影《阿凡达》则是人类未来科技的一面镜子。新年伊始,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在全球热映。这部最新科幻大片打造了一个瑰丽神秘的世界,尽管人人知道这是虚拟的,可是它的逼真程度。  相似文献   

3.
夏鑫 《航天员》2014,(4):76-77
1962年,NASA在世界各地征募了一批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家,允许他们零距离接触太空项目,用独特的视角描绘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进程,把太空机构最前端的发现用比调查报告更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大众。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3月1 8日,在距地球1.45亿千米的深空,"信使"号探测器(MESSENGER)经过一系列的轨道制动,顺利进入水星轨道,成为人类航天史上首颗成功进入水星轨道的探测器。"MESSENGER"是一个具有代表性含义的字头缩写词,它代表了水星表面(Mercury Surface)、太空环境(Space Environment)、地理化学(Geochemistry)和测量(Ranging)。"信使"号的科学任务是什么?水星给人们带来的疑问远远多过对它的认识。尽管早为人知,但是因为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从地球上看过去,偏离太阳视角最大的时候也只有28度,日光带来的干扰使得哈勃天文望远镜也很难对它直接进行观测,所以它是迄今为止人们了解最少的行星之一。直到1 965年,  相似文献   

5.
《航天》2010,(10):36-37
黄纬禄 “系统工程”这个名词是钱老创造出来的。他认为导弹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实质上牵扯到方方面面非常复杂的情况。怎样把这个系统理顺,让它能够顺利的进行,就需要系统工程的概念了,每搞一项工作都要把方方面面的影响,中间的关系、联系弄清楚。应用了系统工程,有了顺序,执行起来,复杂的情况下可以简单化,一项一项的都能够顺利完成,整个系统也就可以和睦,到最后整个工程也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生活的时代科技大发展、产业大转型、社会大变革,我们正在经历千载难逢之"发展机遇"。曾经,知识的积累是非常缓慢的,人类从走出非洲到大航海经历了几万年时间;而从大航海到登月,只经历了几百年而已。如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科技大爆炸、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仅为5000次/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使用费用的急剧下降,我们可以使用的信息量不仅比以前大大增加,而且使用信息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现在社会学家已不再谈及技术时代、计算机时代或电子时代了,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正在建立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它将给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重大改变。为使全球各地能够真正公平合理地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益处,信息社会必须覆盖全球。数字电子设备包括的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视、3G电话以及相关硬件、软件和服务是信息社会的关键构件,也可以把它们统称为信息通讯技术(ICTs)。ICTs对信息和知识的电子化传播是必不可少的,没有ICTs就没有全球信…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前企业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对于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论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阐述了财务报告的新模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3):73-73
法国阿里安公司称,今年8月将用阿里安-5火箭把美国休斯网络系统公司的太空之路-3卫星(Spaceway-3)送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卫星发射质量高达6oookg。有效载荷全部为Ka频段转发器,将为整个北美提供因特网多媒体和高清电视业务。Spaceway-3卫星采用了独特的设计方式,整合了在轨交换和点波束技术,使得卫星能够提供按需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6):145-146
<正>人类空间探测器首次成功着陆彗星据中国科技网2014年11月13日报道,ESA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携带的"菲莱"着陆器成功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着陆。ESA表示,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在彗星上着陆。在超速飞行的彗星上着陆,标志着罗塞塔号探测器10年任务达到高潮。不过,在整个任务中,"菲莱"传输的数据仅约占1/5。即使着陆不成功,任务也不算失败,因为罗塞塔号探测器能够独自完成任务的80%。该任务预计在2015年结束,任务结束后,主轨道器还将继续绕彗星飞行,直到2016年底。该项目耗资13亿欧元,探测器于2004年发射升空,历经  相似文献   

11.
<正>技术预见是各国航天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管理工具。技术预见以满足航天未来发展为目标,确定优先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对推动航天科技乃至整个社会的科技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技术预见使得"把钱花到刀刃上",也是航天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国外航天未来发展的技术预见方法,较多采用了德尔菲法、技术路线图法、专家咨询法、头脑风暴法、关键技术选择法等,也采用了诸如情景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专利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是对多种方法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张雪松 《航天员》2013,(3):24-25
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也是目前发现的最适合人类移民的行星。历史上人类对火星曾满怀梦想,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人类深空探索或移居的热门星球。2010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放弃星座计划后,指示NASA将载人航天的重点转向小行星和火星,其他国家也把注意力慢慢转向了火星。新的航天形势下,各国民间也出现了一波载人火星任务的新高潮。载人登陆火星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呢?我们回顾人类探索火星的起源及其历程,或许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王山而 《航天员》2009,(3):65-66
地球并不是反物质的家园,甚至由于反物质与物质的无缘亲密接触,使得反物质连做地球客人的资格都不具备;而且,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中虽然存在着能构成反物质的反粒子,但它的数量也是少得可怜。既然这样,人类又是如何发现了这个神秘的家伙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太空探索的频率、复杂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航天工效学的研究和发展对任务成功的影响越来越大。隔绝、幽闭、枯燥的工作环境以及对航天员高效能的工作要求,使得航天员在太空的压力更大,同时风险也更大。随着任务时间的延长,对乘员技术援助和故障诊断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种工作条件也要求人机协同工作更安全高效。减少压力即减少风险,减少风险即提高安全性,采用这种方法加强任务策划无疑能够进一步提高航天员的效率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一项旨在探索太空、将人类足迹扩展到整个太阳系的新航天计划——制造新型飞行器,使得美国宇航员能在2015年前重返月球建立基地,并以此为跳板,将人类送往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布什雄心勃勃的新航天计划的目标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与时代价值进行了多视角多维度、内容丰富、立意深远的系统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我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太空是人类共同的疆域,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并参与太空活动,随之带来的太空资源、环境及安全问题也愈加突显,开展太空治理的需求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17.
张叶  李琳 《航天员》2014,(5):24-28
众所周知,彗星,是太阳系里最古老、最原始的天体,它的物质构成与太阳系形成前的星云类似,也因此彗星一直被看作是太阳系的活化石,更是能够帮助人类开启太阳系和地球生命研究的一把钥匙。所以,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就从未停止对彗星的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一种适用于动态姿态测量的换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PS双差载波相位能够进行高精度的相对定位,进而确定载体姿态.该双差模型要求解算过程中接收机对初始历元的可见星进行持续跟踪,因而在卫星"落下"和"升起"时,往往需要重新初始化,使得实际应用中定姿效率受到影响.本文基于单差裁波相位观测方程提出一种实用的换星算法,该算法通过动态调整待求的整周模糊度向量,能够有效地处理卫星的"落下"和"升起",以及参考星的变换,保证整个姿态测量过程中算法的连续性,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所有时刻可见星的观测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姿态解算的精度,缩短了初始化时间,提高了解算效率,对于动态姿态测量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实际测试表明,新的换星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张雪松 《航天》2014,(5):50-53
红色的火星是人类最早了解的大行星之一,它也是除了地球外,太阳系一直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地带内,还有稀薄的大气层,外加可能存在水,也是最有可能发现生命的星球。因为这些特点,自阿波罗登月后,火星就是人类尤其是美国航宇局念念不忘的目标。虽然由于技术和预算等各种原因,人类登陆火星还遥遥无期,但以美国航宇局为首,世界各国已经把火星作为未来载人航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60多年前,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闯入太空,瞬间将人类头顶那古老的寂静打破,由此拉开了人类太空时代的帷幕。浩瀚的星河,寄托了人类浪漫的迷思。深邃、静谧的无垠太空,千百年来曾高悬穹顶,不可接近。然而,短短百年的科技,一颗颗俯视大地的卫星凝成了绕地环行的"星座"。当前,太空这片"无主之地",已渐渐成为群雄逐鹿的焦点。正如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海洋走向天空,从天空走向太空,使得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