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政府和有关公司为能经常地到太空进行科学实验,现正研制第一颗称为“空间飞行器装置”(SFU)的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科学实验卫星。这颗卫星计划在1994年由第三枚H-2型运载火箭发射,运行6个月左右之后由美国的航天飞机回收。SFU可以在太空进行各种试验,特别是在材料实验方面将  相似文献   

2.
一、空间站计划美国宇航局(NASA)继航天飞机计划之后于1982年5月又着手大型空间站计划的工作。经过预备设计阶段后,计划在高度为46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建造可以长期停留4~8人的空间站。空间站将分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完成桁架结构的悬臂安装,以及舱外机械手和可产生75kW的太阳电池板的安装,日本、美国、欧空局各完成一实验舱和居住舱结构。第二阶段安装上下龙骨,其呈矩形形状,可以增强暴露部分的有效载荷能力,同时还安装太阳热发电装置以增加供  相似文献   

3.
由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通产省和宇宙开发事业团共同研制的实验和观测两用小型空间自由飞行器(SFU),已顺利进入飞行样机的研制阶段。SFU是一个形状小(呈直径4.46m、高2.8m的炸面圈形结构)、重量轻(发射时4吨,回收时3.2吨)、有效载荷比高(1.2吨以上)、采用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共10个模块)、多功能、可反复使用的空间自由飞行器。许多航天专家都在关注着日本的这个小自由飞行器的研制和在轨实验情况。关于SFU的结构、控制、交会、回收等已陆续做过介绍。这里重点介绍SFU的第1次、第2次在轨飞行实验计划。 SFU用H-Ⅱ火箭发射,在轨完成预定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部省空间科学研究所已制定了利用正在研制的“自由飞行器”实验太阳发电的计划,目前在研究太阳空间发电概念。大概过程是:用抛物面镜收集太阳光,驱动卫星上装备的发电机,使发出的电力供自由飞行器变轨时用。太阳发电比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高,集光部分面积比太阳电池翼板缩小三分之二,这样空间阻力小,且重量轻。日本期望此法成为将来空间站上最佳电力生产方法。太阳发电实验计划将在1994年发射的第二颗“自由飞行器”卫星上  相似文献   

5.
太空实验—观测自由飞行器(SFU)自日本H—Ⅱ3号火箭在种子岛太空中心发射后,在轨道上进行了8个月的观测与实验。 1996年1月13日,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利用“奋进号”航天飞机将SFU收回,发现SFU表面总共留下了129个微小太空垃圾等物质撞击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太阳发电卫星计划是60年代末由美国研究人员首先提出的。当时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设想是发射60颗带有长10公里、宽5公里巨大太阳电池翼的卫星,向金美国提供能源。但是,由于成本过高而使该计划被迫中止。此后,太阳发电卫星的研究工作,受到资源匮乏的日本的重视。目前,在空间发电的研究领域,日本已跃居领先地位。 1993年1月18日,日本京都大学和神户大学等研究小组,成功地进行了利用微波在空间发射和接收能源的试验,为实现“空间卫星发电”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航天简讯     
美国再次考虑太空发电计划据法新社华盛顿10月26日电,美国航宇局正在重新考虑向太空轨道发射太阳能发电卫星,以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其有两个卫星计划设计蓝图,20年后可付诸实施。一个名为“太阳塔”,它由一组在距赤道上空约12000km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构成,每颗卫星发电功率为200~400MW;另一个名为“太阳圆盘”,它由一组轨道高度高得多的卫星组成,虽形状与“太阳塔”卫星相似,但成本比“太阳塔”卫星高,每颗卫星发电功率500MW。这些卫星将把能量输送回地面。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用无线电传输能源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和通产省研制的一种重量轻,耗资低、功能齐全、不载人、可重复使用的实验、观测两用小型空间自由飞行器(SFU)将于1993年春用H-Ⅱ火箭发射。在这个自由飞行器上将进行二维展开、电推进、高压太阳电池阵、等离子体、生物和材料试验、氙冷却红外望远镜观测实验、红外天文观测卫星高精度定向、卫星回收实验、药品以及合金材料实验、日本空间舱部分外部舱模型性能鉴定实验等,这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即进行自主制导控制、发射、交会/回收实验,这对日本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广播卫星计划开始于七十年代初期。在1972年日本邮政省首先提出了广播实验卫星计划,并进行了初步的方案设计。1973年11月,日本邮政省把卫星方案设计的研究成果移交给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重新对卫星的设计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1975年,宇宙开发事业团与日本东芝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负责完成卫星的细节设计工作。接着东芝公司又把第一颗广播实验卫星的研制转包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承包费用为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8日,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装置出厂评审会在北京卫星制造厂召开。评审组听取了北京卫星制造厂的研制总结报告,审查相关文件,并现场查验实验装置;经充分审议,一致认为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装置符合研制技术要求,产品研制过程中技术状态和质量受控,提交的文件齐全,内容完整、有效,同意通过验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四月份用航天飞机上的空间实验室-3,发射了两颗低成本小型卫星。一颗是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实验数据中继(Glomr)卫星,它是美国研制跟踪苏联北冰洋水下潜艇发射导弹计划的一部分。另一颗是空中交通管制雷达校准卫星,该卫星由犹他州的一所大学研制,故名北部犹他卫星(Nusat)。这两颗小型卫星都采用弹射式方法发射,即从一个称为“旅行专用”的装置中弹射出去。这两颗卫星不仅发射方式一样,而且设计类似。前者是在后者的启发下研制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两颗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英国和美国科学家正在探讨联合实施一项探月任务的计划,准备利用一个月球轨道器向月面发射类似于导弹的多个穿透装置。该计划全称为“月球轻型内部与通信实验”(MoonLITE,又称“月光”)卫星。按计划,英美会把一颗卫星送人绕月轨道,卫星人轨后,将向月面发射3~4个装有科学仪器的射强射弹将嵌入月面以下的浅层。科学家说,“月光”将会发回有关月球构造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日德两国已就共同研制、发射返回式实验卫星取得一致意见,双方已在备忘录上签字。该卫星拟于1994年2月发射,现正处于研制中。卫星计划主要是实施石油精制用的催化剂的制造实验,并返回地面。由日本人亲自动手进行不载人空间实验还是第一次,期待在卫星再入大气层,回收技术验证试验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返回式卫星的那些事儿通常,卫星发射入轨之后,就在太空执行任务,不需要返回地面,通信、导航、气象卫星都是如此。但是,有的卫星却由于执行任务的特殊性需要返回地面,如携带对地面成像胶片的卫星、携带实验材料进行太空实验的科学实验卫星,这类卫星需要安全返回且回收的卫星称为返回式卫星。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并回收成功返回式卫星的国家。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研制实验型返回式卫星的"发现者"计划。1959年2月  相似文献   

15.
日本自由飞行器组织(USEF)现正为1993年用H-Ⅱ火箭发射,而以航天飞机回收的“空间实验及观测的自由飞行器(SFU)”积极筹  相似文献   

16.
纪实 《国际太空》1989,(1):13-14
美国将在今后几年里发射十多颗小型军事卫星或科学卫星,以论证可以使军事空间活动在90年代里发生较大变化的技术。去年,美国防务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海军和航宇局(NASA)在实施轻型卫星(Lighsat)计划方面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度。目前正研究的卫星有: 1.DARPA的8颗超高频实验通信卫星准备用飞马机载发射运载火箭发射。 2.4颗海军卫星,这是按照特殊廉价卫星(Spinsat)计划研制的。其中一颗称“普罗费尔”(Profile),或“被动射频干扰定位实验  相似文献   

17.
张英达 《国际太空》1992,(10):16-17,F003
1992年7月31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上午9时56分(格林威治时间13时56分),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49次飞行及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11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为STS-46。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首次系绳卫星试验及施放欧空局的尤里卡科学实验平台。称为TSS-1的系绳卫星系统(见下图),卫星由意大利Alenia公司制造,系绳与施放装置由美国马丁·马丽埃塔公司制造。这次美意联合系绳卫星飞行计划共耗资3.97亿美元,由NASA和意大利空间局分担。实验的主要项目是使系绳卫星在高速穿过地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的地球科学家们正在合作设计一种卫星系列,即地球观测系统(EOS),它将在今后10年逐步取代分散的极轨道气象、陆地和海洋遥感卫星。EOS 的设计宗旨是监视由自然力和人类对地球造成的破坏,并执行传统的气象和科学观测。该系统包括由航天飞机发射的3颗极轨道卫星。其中两颗将由美航宇局和国家海洋大气局提供。这两个美国平台将采用下午1:30穿过赤道的轨道,以便与受太阳热照  相似文献   

19.
苏联切罗梅机械制造科学机构将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开发的载人再回收密封舱,转换用于无人微重力实验卫星,并对此进行开发研讨。这不是苏联的国家计划,而是该机构的自身计划。目的是为西方用户提供微重力实验机会。另外和该计划相同的还有拉沃奇金设计司巴巴金中心,亦计划利用同种载人密封舱改为微重力实验卫星,今后这两个计划有可能合并。利用的再回收密封舱重4t。是一个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空间微重力实验的迫切需求,同时还预计在近七年内,这样的实验在美国航天飞机上排不上号,联邦德国的OHB系统公司前不久推出了一项托帕斯(TOPAS)返回式卫星计划,其主要用于空间微重力实验。托帕斯卫星打算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争取在1988年底/1989年初投入使用,其参数如下: 有效载荷质量——100~120公斤。卫星外形——与美国发现者号卫星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