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雨 《中国航天》1998,(8):15-17
美新型号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进展晓雨图1捷径火箭发动机喷注器进行点火试车美国航宇局和空军几家研究试验机构正在着手进行几项关键性的火箭发动机试验。这将加快美国航宇局的X-33和X-34带翼技术试验火箭及波音公司的德尔它4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将要使...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1999,(1):19-20
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瓜分美国空军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系列火箭合同的竞争已有结果,波音和洛马公司各得5亿美元的研制“补贴”,但在发射合同方面波音公司大获全胜,为其在发射市场上抢占领先地位赢得了机会。波音的获胜也是对其竞争对手洛马公司的一...  相似文献   

3.
丹宁 《中国航天》1998,(5):24-25
大运载将用于部署低轨星座丹宁美国空军在决定发展新型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系列运载火箭时,曾预计系列中运载能力最大的型号只能用于发射少量的大型专用政府卫星。此后,由于大运载的主要用户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也开始转向较小的卫星,所以人们估计大运载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子力 《中国航天》1999,(9):17-18
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是全球航天界正在为之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今年的巴黎航展上,俄罗斯的赫鲁尼切夫国家科研生产中心和美国的普惠公司展示了各自新的运载技术方案。赫鲁尼切夫中心首次展出了它的模块式运载火箭系列,而普惠公司则推出了一种高性能上面级火箭发动机方案。赫鲁尼切夫中心的系列运载火箭方案称为安加拉,由四种新一代火箭组成。该系列与美国正在研制的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在设计思想上有类似之处。EELV火箭是为美国空军研制的,由波音公司和洛马公司各研制一个系列。除供美国空军使用外,波音和洛马还准备用这…  相似文献   

5.
简讯     
简讯美空军签发EELV合同美国空军已向洛克希德·马丁、麦道、波音和阿联特公司各签发了3000万美元的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方案设计合同。这种火箭系列将取代目前美空军所用的、采用50和60年代技术的德尔它、大力神和宇宙神运载火箭。系列中的第一种火...  相似文献   

6.
宇宙神2AR选用RD-180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决定选用俄制的RD-180作为其下一代宇宙神2AR运载火箭的核心发动机,并将其列为竞争美国空军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合同的投标方案的基本型发动机。RD-180是俄能源号巨型运载火箭所用的四推力室R...  相似文献   

7.
欧洲对一种小型运载火箭进行可行性研究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和意大利空间局(ASI)去年宣布要对一种运载能力类似于洛克希德运载器(LLV)的小型火箭进行可行性研究。这项为期6个月的研究于1994年内实施。这种火箭被称作欧洲小型运载火箭(ESL...  相似文献   

8.
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瓜分美国空军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系列火箭合同的竞争已有结果,波音和洛马公司各得5亿美元的研制“补贴”,但在发射合同方面波音公司大获全  相似文献   

9.
子力 《中国航天》2000,(4):24-28
美国两大宇航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正在为美国空军研制称为渐进一次性运载器 ( EELV)的一次性运载火箭。这项计划的目的是要研制出可使美国重新称雄世界运载行业的新的运载器家族 ,以取代目前正在使用的美国运载行业“三套车”——中等运载能力的德尔它和宇宙神以及重型的大力神 4火箭。为了创造竞争环境 ,美国空军采取了让洛马和波音两家各自研制一个系列的双承包商办法。洛马公司的系列称为宇宙神 5,而波音公司的系列称为德尔它4。齐头并进的这两项火箭计划都在力争在成本、性能和系统可靠性之间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 ,以满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1999,(11):28-28,31
印度目前正在抓紧研制它的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准备用其打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这从一方面表明了印度要在下个世纪成为航天大国的决心。GSLV运载火箭不仅发射价格诱人(每次发射9000万美元),而且将使印度在国产静地轨道通信卫星发射方面实现自主。印度运载火箭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的路线。1980年,印度用卫星运载器(SLV)3运载火箭发射了35公斤重的罗希尼1B卫星,从而使它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和英国之后第七个具有自己的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印度在运载火箭方面最新的成果是研制…  相似文献   

11.
洛克希德运载器进行模拟吊装美国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于去年7月份进行了洛克希德运载器(LLV)一枚模拟箭的吊装。该公司官员称这种固体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时间安排没有变化,仍是原定的去年11月中旬。这次发射将使用LLV1型火箭,有效载荷将是由CTA有限公...  相似文献   

12.
石英 《中国航天》1995,(12):29-30
洛克希德运载器首射失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洛克希德运载器(LLV)1于8月15日在进行首次发射时失败,箭上携带的CTA公司价值1000万美元的一颗数据通信卫星(GEM星)被毁。火箭是在从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后160秒按靶场指令自毁的,当时奥巴斯21D第...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1998,(6):9-9
波音称美国航宇局应着重改进航天飞机波音公司正在敦促美国航宇局重新考虑其拿出7.5亿美元来推动下一代可复用运载器(RLV)研制工作的计划,称这笔钱花在航天飞机改进上可大大降低4架轨道器的运行成本,并使其能再飞30年,因此效果会更好。该公司一官员称,洛马...  相似文献   

14.
随着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首次商业发射的成功进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要求印制造行业改变角色,从单纯提供火箭分系统转向承担总体工作。印正在把PSLV作为一种灵活、通用的火箭对外推销。该火箭能把1200公斤的单颗卫星送入极轨道,但也能发射两颗各重500公斤的卫星,或在发射重1000公斤的卫星时搭载两颗微型卫星。ISRO称它将着重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把生产活动交给工业界;将来火箭的全部生产工作将交给一个工业集团,自己只负责发射。PSLV有60%的部件是由印150家公司提供的,包括结…  相似文献   

15.
广 《中国航天》2006,(5):26-26
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官员4月4日说,该公司正在研制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不载人航天运载器,可在接到发射请求后48小时内将美国空军的卫星或专用有效载荷发射出去。与中型“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相比,称为“混合运载器”(HLV)的这种新方案还可使发射成本降低约2/3。HLV项目经理波罗斯称,该方案为美国防部提供了在接到支援请求后快速把标准化战术卫星送入轨道的一条相对便捷而经济的途径。之所以称为“混合运载器”并具备上述使用优势,是因为该方案把类似于飞机的可复用第一级与一次性使用上面级融合在一起。它采取垂直发射方式,带翼…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6,(7):19-20
美国航宇局6月5日公布了其10个下属现场中心将承担的“星座”探测计划下的工作.以落实布什总统提出的空间探索构想.在2020年前把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实现重返月球的目标。这些工作涉及“机组探测飞行器”(CEV)飞船及相关运载器和着陆器的研制.该局希望在8月底或9月初确定一家主承包商来设计和研制CEV飞船.并由其各现场中心提供大力支持.洛马公司正在同由诺格和波音公司组成的团队竞争这份合同.另外.美国航宇局近几个月来还启动了一系列的合同.以使工业界和各现场中心能开始研制“机组运载器”(CLV)火箭。该火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主级由现役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助推器衍生而来。  相似文献   

17.
洛马公司赢得X-33合同晓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击败麦道公司和洛克韦尔公司/诺思鲁普·格鲁曼公司,被美国航宇局选定为该局X-33试验性火箭的承包商。X-33是设想中的实用型可复用运载器(RLV)的试验飞行器。RLV最终有可能要取代美国的现役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8.
科明 《中国航天》2001,(9):24-26,29
可复用运载器代表了未来航天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世界各航天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欧美和日本等都在为从一次性使用火箭时代向可复用运载器时代过渡进行着各种技术准备。美国政府在研制出了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后,还曾开展过空天飞机研制计划及 X- 33和 X- 34等可复用运载器技术验证计划,今后 5年里将动用 45亿美元开展“航天发射计划”( SLI),为第二代可复用运载器的研制工作开路。美国的一些私营企业也提出了多种可复用运载器方案,试图在未来的航天运输市场上抢得先机并有所作为。欧洲正在通过其“未来运载器技术计划”( …  相似文献   

19.
二、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尽管实现可重复使用是航天运载器技术发展的目标,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航天发达国家也在通过一系列计划推动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但由于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难度大,牵涉的关键技术多,所以近期还无法取代一次性运载火箭。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仍会继续重视发展和改进一次性运载火箭,并以其为主执行各类航天发射任务。与此同时,各种型号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将在提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的同时,着力降低发射成本。(一)航天发达国家的主流一次性运载火箭仍在纷纷更新换代,大直径、少级数和大运载能力是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1996,(4):25-26
洛克希德运载器故障原因查明故障调查表明,去年8月15日洛克希德运载器(LLV)1的发射失败是因第一级推力向量控制系统和利顿公司惯性测量装置的故障引起的。尽管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的故障在先,但这两个装置任何一个出故障都会造成发射的失败。约500路完整的遥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