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概述 机床导轨面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拉毛划伤等情况。若不及时予以修复,则划伤拉毛面迅速扩展,甚至使整个导轨面破坏,严重地影响机床精度和设备完好率。以往我们曾采用过多种方法修复,效果均不理想。从1979年开始,我们采用锡铋合金补焊导轨,先后在镗床、车床、铣床、冲床、龙门刨床等十余种型号的一百余台机床设备上试验,至今未发现焊补脱  相似文献   

2.
搅拌摩擦焊缺陷补焊工艺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的沟槽缺陷,用搅拌摩擦焊方法进行了补焊工艺研究,并对补焊焊缝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用搅拌摩擦焊的方法修复沟槽缺陷,二次补焊后的接头性能与单道焊时的接头性能相比没有变化,焊接变形小,且操作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3.
在设备维修工作中,对机床导轨、工作台的砸、钻、铣、拉、咬伤的修补,过去采用过很多办法,从银焊镶补,到环氧树脂铸铁粉的填补,进而发展到轴承合金(巴氏合金)钎焊及高锡基轴承合金焊补。以上各项的修补技术都存在着下列问题: 1.焊补处结合不牢; 2.焊补材料的硬度不高; 3.焊补工艺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4.焊补材料与本体颜色不一。我们厂对导轨较细的拉毛仍采用高锡基轴承合金焊补,对砸、钻、铣、拉、咬伤等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五年以来,对于机床导轨划伤,我厂曾应用过“巴氏合金焊补”“银焊补”“环环树脂加铸铁粉修复”等修理工艺,都因其工艺性差、效果不佳而没有推广使用。前年学习兄弟厂经验,应用高锡基轴承合金修复导轨划伤,其工艺简单,容易掌握,具有变形小,不易脱落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一、焊补工艺 1.清洗 1)先用汽油除油污。 2)用脱脂棉蘸丙酮擦洗,直至脱脂棉不发黑为止。  相似文献   

5.
搅拌摩擦焊接头隧道类缺陷等强补焊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君山 《宇航材料工艺》2012,42(1):73-76,81
针对搅拌摩擦焊接头隧道类缺陷等强补焊的应用要求,开发了基于TIG焊熔补材料、搅拌摩擦焊增强组织性能的等强补焊工艺,对补焊后的接头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与力学性能分析,评价了补焊工艺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焊缝同一位置进行不大于三次的重复搅拌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不会明显下降;TIG熔补焊缝经再次搅拌摩擦焊后,其焊缝组织与搅拌摩擦焊焊缝组织特征相似,不会导致接头组织恶化.采用本文开发的等强补焊工艺对某型号火箭液氧贮箱纵缝的隧道缺陷进行了等强补焊,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机床的床身导轨通常都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相互平行,但截面不同的导轨组合而成,其中包括基准导轨面和供斜铁、压板滑动的辅助导轨面。导轨精度主要是指基准导轨面的综合精度。它是机床工作的基本精度,是保证机床主要运动部件(溜板)方向精度的基准;也是  相似文献   

7.
采用拉锻式摩擦塞补焊方法对4mm厚的201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缺陷进行了补焊,焊后对塞补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塞补焊接头分为焊缝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三部分,焊缝由细小的等轴再结晶组织构成。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和接头结构,塞补焊接头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330MPa以上,达到或超过搅拌摩擦焊接头强度。塞补焊接头微观硬度分析表明,塞补焊后接头焊缝区硬度较高,但整体硬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FP4NC数控镗铣床垂直导轨咬焊故障的原因,并介绍了导轨金属—金属导向副与金属—塑料导向副的导向组合法及导轨修补工艺和胶补液配方。  相似文献   

9.
我厂一台Z35摇臂钻床,立柱外圆面与横臂内孔严重研伤。研伤面宽30~40毫米,长200~250毫米,深1~3毫米。因为研伤处在立柱外圆与横臂内孔的同一部位,若用硬度较低的锡铋合金、银铜合金等焊补,势必在横臂上下移动时,使补焊处剥落,导致更严重的研伤。采用低温镍基铸铁焊条焊补,焊补处组织致密,硬度、强度均与铸铁接近,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未出现划伤、剥落等缺陷。其具体步骤如下: 1.用汽油或10%NaOH溶液清洗。研伤处的污物要用铁刷刷净。 2.焊前用石棉板或纸板将不施焊表面挡住,以免焊渣飞溅烧伤。焊接时,每次焊接长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机床导轨大多采用铸铁—铸铁形式的金属—金属摩擦副。为了解决机床导轨的磨损,机床制造者和修理者采取了各种措施,不断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如应用塑料—金属形式的摩擦副。但应用此类型摩擦副,在使用性能上虽各有所长,却不能解决施工中的某些困难,如塑料导轨板与基体金属粘结亦须用螺钉或使粘结剂形成铆合形式以加固,然后再进行精加工,甚至还要刮研,因此,工序繁琐,加工工作量大,且导轨一经磨损再行修复也较为困难。另外,使用夹布胶、MC尼龙等  相似文献   

11.
一、电接触表面淬火概述将电接触表面加热原理应用于机床导轨的表面淬火工艺是我国工人阶级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一项发明创造,用这种淬火方法处理过的机床导轨面,其抗擦伤能力和耐磨性均有明显提高。 1.电接触表面淬火有很多特点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方便,淬火硬度  相似文献   

12.
机床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其导轨面常常被拉伤或碰伤,如不及时修复,伤痕愈扩愈大,必将导致机床精度的下降,进而影响产品质量。三二○厂机床维修人员,认真学习先进技术,采用KH501胶与铁粉的混合物修补各种导轨及台面,效果良好。修补时,首先依次用汽油、丙酮、四氯化碳将导轨损伤处洗净、擦干、再薄薄地涂上一层KH501胶液,然后用胶液与铁粉的混合物(糊状)将伤痕填平,经过二至三小时干燥后,再进行刮研。刮研后八小时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焊填充+搅拌摩擦补焊复合工艺成功进行了搅拌摩擦焊缝匙孔型缺陷的修补,焊后对补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核区呈细小的再结晶等轴晶粒,热机影响区发生粗化长大,逐渐丧失了原始母材轧制晶粒边界形貌,并残留熔焊柱状晶或树枝状晶粒。第二相析出物粗化长大,呈网状结构分布于热机影响区域。热影响区/热机影响区是整个补焊接头的薄弱环节,拉伸试样亦断裂在该区域。补焊接头断口呈现出韧性断裂与铸态组织脆性断裂的混合断口形貌。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型超精密机床液体静压导轨温度控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多种不同的温度控制方法,并应用ANSYS仿真软件分别对液体静压导轨热变形进行了仿真,得出了不同温度控制方法下导轨的热变形大小。仿真结果显示,针对不同使用环境,通过不同的温度控制方法,对液体静压导轨进行热变形控制,从而满足超精密机床的使用要求,提高超精密机床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在机床的制造和修理中,刮削导轨的工作量较大,特别是用手工刮削导轨下面,劳动强度更高。但利用图示设备,则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该设备结构简单,由一块制有导轨的平板(其上装有马达和调节螺帽),以及手轮和齿轮等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超精密机床中液体静压导轨热变形对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液体静压导轨动导轨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动导轨在不同工作环境下做不同运动时的热变形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动导轨做高速变加速运动时,动导轨热变形较大,会对加工精度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提出了降低液体静压导轨热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中出现的未焊透和孔洞缺陷进行一次、二次搅拌摩擦补焊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补焊工艺参数下,可有效消除接头原有缺陷,获得成形美观,性能良好的接头;随补焊次数的增加,接头软化区域显著增加;含有上述两种缺陷接头一次补焊后拉伸性能显著提高,二次补焊接头相比于一次补焊接头拉伸性能有所降低;含有缺陷的原始接头拉伸时均于缺陷处起裂导致接头塑性较低,补焊后接头都断裂于后退侧热影响区与热机影响区交界处,呈韧性断裂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交流TIG焊立加热平补焊,预热、垫热铸铁板、调整焊枪与铸件夹角为75°~85°,先排除表面气孔后补焊的工艺,同时制定合理的排除气孔的顺序和操作工艺要点,使气孔的排除和上移符合气体密度小易上浮的原理,并可有效地防止加热部位在补焊中吸入气体和金属的氧化,解决了金属模铸造高强度铝合金凸轮轴承气孔补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原始搅拌摩擦焊(FSW)接头中间位置进行缺口挖补以模拟焊缝缺陷,采用钨极氩弧焊(TIG)补焊对其进行焊缝缺陷修复试验,研究该补焊工艺对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贮箱的FSW焊缝性能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和后续工程指导。结果表明,相较于FSW接头,补焊接头TIG焊缝区主要由较大的等轴树枝晶组成,且与FSW焊缝交界处相互掺杂着粗大等轴晶和细小等轴晶;补焊接头固溶区受热循环影响较大,晶粒较为粗大,而过时效区受热循环影响较小,会发生过时效化并形成软化区。补焊接头抗拉强度与延伸率相较于原始FSW接头有所降低,硬度分布大致呈“W”形,WNZ区为硬度值最低处;补焊接头断裂位置始于焊趾处,断口存在大量韧窝,同时韧窝内存在第二相粒子,呈现韧性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刘霜 《航空制造技术》2012,(11):100-101
随着市场对坑式龙门铣(工作台固定龙门移动)规格要求的不断加大,其床身导轨间的跨距也相应加大。在检测床身导轨的平行度时(跨距≥4m),常规的检测方法测量误差偏大且数据不稳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这就促使厂商拓展思路,另辟蹊径,寻找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测量机床床身两导轨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