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立 《中国航天》2011,(11):22-22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飞入太空,在宇宙中遨游。天宫一号上有两个舱段: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在验证我国未来建设载人空间站方面肩负了巨大任务,也吸引了较多关注,相比之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研制生产的资源舱就不是那么夺人眼球了,但是它所起的作用却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
正"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的,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货运飞船系统副总师查学雷说:"实验舱大家比较熟悉,出现在电视画面中航天员太空驻留的部分便是,相对而言,资源舱是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天宫二号资源舱顾名思义是整器能源的缔造者,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身高3米多,腰围接近3米,是个上下一般粗的大家伙。它的个头比实  相似文献   

3.
正走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载人航天团队,你会感受到他们的一种力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对事业重如山、对名利淡如水,扎扎实实地工作、默默无闻地付出。他们是最可爱的航天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在整个空间实验室四次任务中涉及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三次任务,主要承担了"两船一器"中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  相似文献   

4.
在春晚轰动亮相的天宫一号展现了未来我国空间站的雏形,它是我国具有试验性质的小型空间站,目前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计划于2010年升空。据介绍,天宫一号大致可分为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资源舱内有发动机、电源装置等,可为天宫一号提供动力。天宫一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差不多,约为8吨。  相似文献   

5.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的全体同志: 欣悉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列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6.
正天宫二号的规模与天宫一号一致,也是一个长期在轨自动运行、短期载人的飞行器,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进行技术验证的重要阶段,要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如果把这个对接组合体比作太空居室,那么天宫二号结构则是这个"大开间"的主结构,航天员将在其中工作与生活。那么这个大开间有哪些奥妙之处呢?记者走进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一探天宫二号结构机构分系统的奥妙。固若金汤  相似文献   

7.
发射短讯     
张小琳 《航天器工程》2009,18(2):127-130
我国将于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 2009年2月10日报道,随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空间站也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设计重量为8t。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之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我国将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试验的对接机构分系统的组成、控制时序、设计方案,以及可靠性与安全性。给出了对接机构分系统研制中总体设计、动力学仿真、试验和关键部件研制等关键技术,以及整机特性测试、连接分离试验、热真空对接与分离试验、寿命试验等验证情况。回顾了对接机构分系统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9.
胡杨 《航天》2011,(11):1-1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空间交会对接,是今年中国最重要也最具轰动效应的航天活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各方媒体和广大公众的关注。与以往历次载人航天发射活动相比,天宫一号发射之前有关准备工作公开和透明程度相当高。发射之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每天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回最新消息,镜头中不乏火箭和目标飞行器的一些部位的细节,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而在天宫一号发射前一天,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任务情况,这在以前历次任务中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相似文献   

10.
正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9月1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二号成功实施了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后,地面人员对天宫二号平台上各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进行了测试,还利用搭载的有效载荷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相似文献   

11.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1,20(6):139-139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FT1火箭成功发射。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F火箭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长征二号F/T1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准确地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序幕。我国空间实验室首秀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2,(7):F0004-F0004
2012年6月18日、2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获得圆满成功12011年11月3日、1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两次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恒达微波研制的天、神二船“微波雷达天线”与“微波应答机天线”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相关研制单位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电子单机产品的重要研制单位,参与了载人航天工程全部型号的研制任务。此次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他们共承担了空间实验室热控、数管、仪表照明、空间技术试验、环控生保、医监医保、测控通信等7个分系统60余台套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15.
黄希 《中国航天》2011,(11):50-51
备受瞩目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任务已经拉开大幕。作为长二F火箭、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三大关键系统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11年的时间里集智攻关,在确保型号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也积累了珍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盛世起“天宫”和平号诞生于前苏联航天活动的鼎盛时期,是前苏联第三代载人空间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9座空间站,被誉为“人造天宫”。它的设计工作始于1976年,1986年2月20日核心舱发射升空。接下来量子1号舱(1987年)、量子2号舱(1989年)、晶体号舱(1990年)、光谱号舱(1995年)和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12,(7):1-1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全体同志:欣悉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武宣 《航天》2011,(12):32-33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升空,中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第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拉开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11月3日,随着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一吻定情”,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在关键节点上取得了标志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征二号F型号控制系统与利用系统软件研制团队是载人航天工程幕后一线工作者队伍中的一支。他们作为长二F运载火箭的神经中枢实现者,凭借对每一条指令的深思熟虑和对每一段代码的反复推敲,铸就了一个个成功。他们坚守着对软件的那份执着和对航天事业的那份热爱,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研制道路上继续无悔地奉献着。一院承担了长二F二期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