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永志 《航天器工程》2004,13(1):176-176
戚发轫院士主编的《载人航天器技术》第2版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出版了,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科技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本书的主编戚发轫院士是“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所有作者都是直接参与飞船研制的技术骨干,包括飞船12个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6):F0002-F0002
戚发轫,辽宁复县人。“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兼任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3月11日表示,神舟七号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航天器环境工程》编辑部一行于3月10日拜访了曾参与该项工作的的戚发轫院士。82岁的戚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深情地回忆了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始末,并对后来的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过戚院士本人校对,其中"编"为本刊编辑,"戚"为戚发轫院士。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08,17(4):F0003-F0003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和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杂志对孙家栋院士进行了专访。采访中,孙院士讲述了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那段峥嵘岁月,并  相似文献   

7.
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亲自写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精心编著的全新航天科普图书《神舟圆梦———载人航天知识问答》,于2003年11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无论从内容、形式和装帧上都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是集高品位和新视觉于一体的难得好书。《神舟圆梦———载人航天知识问答》一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书中的开始,首先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等数位专家,…  相似文献   

8.
欧洲欧洲成功发射了1艘货运飞船、5颗通信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4颗侦察卫星及技术卫星和遥感卫星各1颗. 2月16日,阿里安5ES火箭在库鲁发射了欧空局第二艘"自动转移飞行器" (ATV)货运飞船ATV-2,执行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ATV-2被命名为"约翰内斯·开普勒".与被命名为"儒勒·凡尔纳"的首艘飞船ATV-1的鉴定性质不同,它是首艘实用型飞船.  相似文献   

9.
正叶培建,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曾任我国第一代传输型侦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我国第一代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研制,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并任太阳同步轨道平台首席专家;探月工程立项后,叶培建院士担任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主持制定了嫦娥一号卫星技术方案,为首次绕月探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卫星制造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从事空间飞行器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的诞生地。建厂58年以来,先后完成了通信广播卫星、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等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07,16(1):F0002-F000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0多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总体部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返回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等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目前,总体部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防科学尖端科研成果奖59项、国防科学技术奖104项、部级奖励200多项。2006年总体部年度总收入超过6亿元。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2013,(3):I0002-I0002
3月28日,以“飞天梦中国梦”为主题的“李锦记航天奖学金启动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前副总指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中将.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中国首飞航天员、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少将,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刘洋,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等嘉宾出席,共同支持这项致力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欧洲欧洲成功发射了1艘货运飞船、5颗通信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4颗侦察卫星及技术卫星和遥感卫星各1颗。2月16日,阿里安5ES火箭在库鲁发射了欧空局第二艘"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  相似文献   

14.
当神舟五号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时刻,举国欢腾,民族振奋。这时,即将接任飞船总设计师的张柏楠与所有研制人员一样百感交融。他没有想到,从这一时刻后,一个更大的挑战即将开始。时隔多年,神舟九号载着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时,人们对这支团队更加刮目。挂帅总师情洒"神舟"向苍穹当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把"接力棒"交给了这个当时才40岁出头的年轻人时,他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从神五到神九张柏楠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15.
经过众多专家1年多的艰苦努力,由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主编的《载人航天器技术》一书经过大量修订和增补后,终于在2003年10月第2次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印刷了。此书不仅为中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首次飞行成功锦上添花,而且也是当今航天科技领域一本不可多得的权威性学术专著,因而将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载人航天器技术的专著,首次问世是在1999年11月。由于学术水平高,内容有创建,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作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又能当航天设计师的参考书,所以当时就获得了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3):282-282
"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在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开幕式上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迎来最好的应用产业发展期。孙家栋说,十几年来,卫星导航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信息文明和现代商业模式的快  相似文献   

17.
发射消息     
正"猎鹰" 9-1.2型火箭2020年3月6日在卡角空军站发射了执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项目下"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的又一艘"龙"货运飞船,任务代号"龙" CRS-20。本次发射所用飞船又是一艘旧船,此前曾先后两次上天。这是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第3次让同一艘"龙"飞船3次上天飞行。该公司握有NASA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7月12—13日,2018湖南商业航空航天航海装备论坛(简称"三航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戚发轫院士、姚建铨院士、姜景山院士、蒋兴伟院士、何友院士、李应红院士、张丹院士等院士、专家,以及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各军工集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了论坛。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飞、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李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 我国2008年共发射了1艘载人飞船、1颗数据中继卫星、1颗通信卫星、2颗气象卫星、4颗遥感卫星和4颗科学技术卫星。 4月25日,长征3C火箭在西昌发射了我国第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1号01星,这也是长征3C新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该卫星填补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戚发轫,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于1957年从北航毕业后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亲历了我国卫星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他不仅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研制工作,而且是东方红1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