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虽然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两船回收着陆系统技术状态一致,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研制团队牢固树立"首飞"意识,将严慎细实的作风落实到了回收着陆系统研制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各项验证充分可靠回收配电器单机是神舟十一号飞船回收着陆系统的"心脏",508所针对其进行了力学环境适应性改进验证工作,保证其在各种力学环境条件下均能够可  相似文献   

2.
正随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入太空的中国青年志愿者"飞天旗帜"及其样旗,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研制。当研制"飞天旗帜"的任务下达后,508所深知此面"飞天旗帜"代表中国志愿服务形象,意义重大。该所迅速组织召开任务启动会,完全按照航天型号研制管理模式进行"飞天旗帜"的研制。研究所领导专门听取汇报,下达工作指示,划拨专款用于旗帜研制,研制工作于2016年3月中旬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3.
通过载人航天工程二步一阶段的成功飞行试验验证,载人飞船产品的设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任务需求已经转变为天地往返的应用性飞行。在神舟十一号单机研制过程中,重点关注外协产品的"产品制造工艺成熟程度"和"产品过程控制成熟程度",加强精细化管控措施的落实,不断提炼提高神舟系列飞船产品成熟度的经验,以适应后续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船产品批量化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神舟十一号飞船带着新的目标、新的使命升空了,中国航天又迈出了光辉一步。但是,你们知道是谁在保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天上稳定飞行的吗?是一位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的"小哥","他"全名叫GNC系统,简称"小G"。"若GNC系统有把握,我们就有信心执行飞行试验计划了!"说到GNC系统,大家的反应多是神舟飞船GNC系统,其实,发展到天宫,即空间实验室阶段,就多出来了一个"天宫GNC系统"。它们既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5.
应用OptiStruct软件的太阳翼基板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Altair OptiStruct软件独有的复合材料优化技术,针对非连续铺层复合材料,对某卫星太阳翼基板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整个基板结构优化设计过程包括两个阶段:概念设计阶段和系统设计阶段。首先,在概念设计阶段利用自由尺寸优化模块,对太阳翼基板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然后,在系统设计阶段利用尺寸优化模块完成了铺层厚度的优化。在经验设计方案中,太阳翼基板面板质量为3.6kg,经优化设计后,基板面板质量为1.7kg,减少了53%。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们的电脑和手机中,一款好的软件和APP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也会让你成为软件的忠实粉丝而欲罢不能。在神舟十一号飞船中使用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就是航天员的智能APP。这款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软件不仅汇集了神舟十一号飞船14个分系统的所有数据,而且能够显示与飞船和航天员相关的54幅页面图,还能够为飞船的自主应急返回寻找最佳的落点。有了这样一款智能的太空APP,航天员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自  相似文献   

7.
正新状态,新挑战作为载人航天三期工程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的意义重大,肩负着为空间站任务进行技术验证的重任。相对于前期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提高了轨道高度,并且要首次停靠飞行一个月,首次进行组合体偏航飞行。新的轨道,新的姿态,都给热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来的设计不适应新的环境了,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飞船会经历从未经历过的极端高低温工况。其中飞  相似文献   

8.
太阳翼地面展开锁定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ADAMS软件的柔体动力学计算功能,将ADAMS和PATRAN/NASTRAN软件联合,建立太阳翼地面展开及锁定仿真模型,从太阳翼展开初始就考虑连接架和基板的弹性,以及地面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对太阳翼地面展开锁定过程进行连续的仿真计算,得到了对驱动机构的冲击载荷等动力学性能.分析方法得到了试验的验证.其后,给出了太阳...  相似文献   

9.
针对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任务组合体运行与飞船返回要求,建立了升交点经度、轨道偏心率、指定时刻轨道高度及速度倾角等多目标特征参数的控制方程;根据组合体至飞船撤离准备各阶段的飞行特点,分析了近圆轨道偏心率中长期演化情况以及飞船返回双脉冲控制量随控制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通过两次组合体与飞船联合规划来满足不同约束的控制策略;根据撤离后飞船、天宫以及伴星的相对运动关系研究了结合规避控制的飞船双脉冲维持优化控制方案。最后依据神舟十一号任务的飞行过程,设计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神舟飞船推进系统高压管路测试接口形式,推导出了高压管路测试接口密封堵头拧紧力矩理论计算公式。依据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并结合经验校核力矩数值,给出了飞船高压密封堵头拧紧力矩量化数值,即推荐拧紧力矩值[T]=(24±5)N·m,该推荐拧紧力矩值已应用于神舟十一号飞船系统,并通过了飞船飞行考核。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11,(11):25-25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承担的神舟八号飞船回收着陆系统中,共有七大技术创新点。这些创新,进一步改善了着陆程序,提高了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空间实验室的成功发射,我国掌握了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三大关键航天技术。在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之际,为您介绍一下您可能不知道但却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小不点"——神舟系列飞船仪表板减振器。飞船上仪表类器件通过液晶屏和航天员完成人机交互工作。作为高精科技代表的仪表类器件往往比较脆弱,而发射过程中火箭的瞬时快速加速会引起飞船舱内设备的剧烈振动,如果无法很好地隔离、衰减发  相似文献   

13.
正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要确保与地面通信的实时畅通,就必须依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通过与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实现"太空握手",中继终端成为天基测控的重要终端。中继终端的应用,使我国的天基测控通信得以成为现实,从而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与卫星,卫星与飞船之间的"天路"。当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预定飞行轨道时,中继终端将计算出中继终端天线的指向数据。之后,中继终端中的转动设备将天线指向中继卫星天链一号,这样  相似文献   

14.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神舟飞船研制中取得的科研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金苗  罗斌 《宇航学报》2004,25(4):462-465
通过神舟飞船的研制,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飞船电源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推进舱等关键系统和产品的研制工作中探索并总结出了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成果,确保了神舟飞船研制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5.
太阳翼基板生产线建设实现了太阳翼基板的研制工程化和队伍专业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状态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对生产线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了生产线上科学和有效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为生产线质量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9月15日、10月17日,天官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0月19日在轨成功对接。11月18日,搭载两名航天员的飞船返回舱成功回收。这次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正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浩瀚的宇宙遨游过程中,会周期性地经过地球阴影区,此时就会经历很长时间的黑暗,影响在轨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承担飞船舱内照明设备和交会对接照明设备研制任务,不仅为航天员提供了舱内工作、生活照明,还为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阴影区的交会对接提供了摄像辅助照明。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宇宙空间环境那么恶劣,咱们日常使用的照明光源不行吧?没错!如果直接采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 Y1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于两天后与在轨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旨在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此次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  相似文献   

19.
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神舟七号飞船的工程实践经验,综合分析了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的目标、方法和特点,探讨了信息化技术在神舟七号飞船技术状态控制管理的应用方案,以期提高航天产品状态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神舟飞船舱段之间连接与分离方案,包括方案的确定、执行机构的方案设计、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措施等.地面以及神舟飞船的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方案设计合理,满足载人航天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