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国内外光伏产业及其标准化建设的情况,重点介绍建立航天光伏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建设思路,简述航天光伏标准体系架构,并对体系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元年,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领域在政策上向民间资本放开,国内航天公司也蓬勃发展起来。到了 2018年,商业航天发展全面加速,尤其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更是步入了"快车道"。如今,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形势下,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商业航天尤其是民间商业航天公司的发展更要"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要注重自主创新研发,找准发力点拓展商业模式,通过标准提高研发质量效益、构建商业航天产业的价值链和生态圈。  相似文献   

3.
<正>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发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航天信息中心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栏目设置"中国报道"、"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法律研究"、"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航天政策与管理"、"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弹及其它武器系统"、"空天瞭望"等栏目。  相似文献   

4.
廖春发 《卫星应用》2006,14(2):17-24
新一轮世界航天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各主要航天大国都将航天领域视为展示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竞争舞台,投资航天就是投资未来,已成为各大国的战略共识。航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也呈现新的态势。月球、火星成为未来太空探索新热点,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全球航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卫星服务业展现新商机。本文按“国家和地区”及“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化”两条主线分别对最近3年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与竞争格局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13,(3):47
《中国航天》是大型综合性权威航天期刊,入选国家期刊方阵,为国家双百期刊,同时也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航天》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信息中心)主办,内容涵盖航天技术开发、空间科学研究、航天技术应用、航天人才培养、航天科普宣传和航天文化传播等方面。本刊为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1.征稿范围本刊设有"中国报道"、"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航天政策与管理"、"航天活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0,(6):23-23
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航天机电集团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南京晨光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组成的,是在军工企业体制调整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要求而建立的一家专门从事固体运载火箭研制、开发、生产和商业发射服务的股份制公司。航天固体运载箭有限公司成员单位都是我国最早研制开发固火箭的科研生产骨干企业,具有35年研制生产固体火箭的历史。其中,总体设计部曾研制设计了我国第一代固体弹道导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列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8月25日,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举行了强烈谴责李登辉“两国论”的座谈会。与会者愤怒谴责和严厉批驳了李登辉的“两国论”,充分表达了航天科技工作者增强国防实力、维护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和坚强决心。来自集团公司总部、下属单位的领导,航天老专家,型号总师等参加了座谈会。集团公司总经理夏国洪参加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为适应航天产业领域不断扩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引导和保障航天产业有序发展,推动航天技术成果的固化,2012年5月31日,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技委在京召开航天国家标准体系及标准审查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审议中国航天国家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航天国家标准体系表,审查首批中国航天国家标准项目。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航天》是大型综合性权威航天期刊,入选国家期刊方阵,为国家双百期刊,同时也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航天》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内容涵盖航天技术开发、空间科学研究、航天技术应用、航天人才培养、航天科普宣传和航天文化传播等方面。本刊为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征稿范围本刊设有"中国报道"、"人物访谈"、"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航天政策与管理"、"法律研究"、"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空间探测"、"载人航天"、"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科普园  相似文献   

10.
张晓强 《卫星应用》2008,16(1):11-15
各位代表、同志们,上午好: 航天产业,特别是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国防科工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全国卫星应用推广交流会,贯彻《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宣传《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根本目的,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航天业新的发展阶段,共同探讨把握机遇,  相似文献   

11.
邀请函     
<正>各有关单位: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实施,航天军民融合正加速向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需解决。为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开创航天军民融合发展新局面,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目标,促进航天产业与社会经济互融、互动发展,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拟定于2017年6月29-30在上海举办"2017年航天军民融合发展研讨会",研讨会以"创新突破·推动航天军  相似文献   

12.
钕铁硼永磁材料以其高磁性能、不易脆、价格低的优点逐渐成为第3代永磁材料,但其在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方面的缺陷一直阻碍其在航天机电产品上的推广应用。文章针对钕铁硼永磁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空间电机的应用实际成功解决了缺陷问题,为钕铁硼永磁材料在航天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0,(9):44-45
<正>39.4%8月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经过短短四年的奋斗,技术应用产业与航天服务业经济规模和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总收入从2006年的13.2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40.2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太空、海洋、网络"是国际三大公域,世界强国都在大力开发和利用公域,以便服务于国防民生。航天产业的发展,不仅使太空被更好地利用,还通过卫星通信、海洋监测等活动,极大地影响着人类对网络、海洋公域的开发。高效可靠的发射能力是影响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航天产业正在向商业航天模式发展的趋势,通过分析国内外商业航天的市场需求、立法政策、技术发  相似文献   

15.
祁首冰 《卫星应用》2014,(11):52-54
2014年5月30日,韩国航天政策最高决策机构——韩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一次卫星应用综合规划——实现"卫星应用3.0"(2014-2018)》(以下简称《卫星应用规划》)。《卫星应用规划》由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以下简称"未来部")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制定,在征求产、学、研、官相关专家意见后,提交韩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审议并通过的航天领域的重要政策性文件。此次《卫星应用规划》是韩国政府首次出台卫星应用相关的国家综合规划,提出了"卫星应用3.0战略",体现了韩国政府大力发展卫星应用及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意志。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天伺服系统现有设计过程中因设计参数耦合因素考虑不全导致系统性能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套模块化航天机电伺服系统多学科集成设计与优化方法。从产品层、部件层和零件层对系统进行了模块化划分,给出了模块化设计流程及V字数据传递路线,以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模块化集成设计与优化方法的高效性及提升航天伺服系统总体设计水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廖少英 《上海航天》1995,(3):30-34,48
从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勘察国土资源、监测国土环境和减轻自然灾害等七个方面,论述了航天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应用大量实例,分析了航天产业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认为航天产业是一支高经济效益的产业。最后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发展航天产业的经济效益,认为发展中国有利用航天技术发展国民经济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内外又进入新一轮商业航天发展高潮,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代表的新兴商业航天公司在研制模式、应用领域、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改变了传统航天格局。遥感是商业航天创新的重要领域,国外新兴遥感公司不断发布信息,致力于推动商业遥感产业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特拉贝拉公司、行星实验室公司、地球播报(UrtheCast)公司等。据国外业界专家预测,商业遥感未来将达到每年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在良好市场预期下,国内外机构不断挖掘卫星遥感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在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空天瞭望     
正美国商务部将测算航天经济规模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正在建立自己的航天产业规模估计数字,而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一项对航天在总体经济中所起作用加以测算的工作。BEA在其《当代商业纵览》期刊2019年第12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它正着手设立一个"航天经济卫星账户",用来测算美国航天产业规模。BEA设有多个此类"卫星账户",以对  相似文献   

20.
黄希 《中国航天》2010,(2):10-11
<正>国内首只专注于航天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航天产业基金于1月18日在北京创立,与此同时,负责航天产业基金管理和运作的合伙人之一——北京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在当日宣告成立。该基金首期募集资金30.3亿元人民币,投向集中在航天产品、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及其相关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