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非线性解耦控制与飞机敏捷性机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强  高浩 《飞行力学》1995,13(3):37-44
首先介绍了以微分几何控制理论为基础的非线性系统解耦理论,给出了解耦控制律的综合方法及解耦闭环系统平衡点的计算方法,并对解耦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随后用非线性解耦理论研究了飞机非线性运动的三种解耦运动模式,并讨论了飞机非线性解耦控制规律的线性近似解,最后用飞机非线性运动的三种解耦运动模式实现了三种形式的敏捷性机动,结果是满意的。为飞机敏捷性,直接力控制和过失速机动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种航空发动机多变量自抗扰解耦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多变量解耦控制律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多回路控制的多变量自抗扰解耦控制算法:首先通过静态解耦算法实现多变量耦合系统的静态解耦,而后通过ADRC非线性扩张观测器的补偿控制实现各回路的动态解耦,最终实现复杂多变量耦合系统的解耦控制。以某涡扇发动机非线性部件级实时数学模型为被控对象,基于上述多变量自抗扰解耦控制算法设计了发动机中间状态以上多变量控制律。在全包线内,与基于增广LQR控制方法设计发动机闭环系统,进行了对比研究。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前者使得发动机闭环系统具有更好的指令跟踪和多回路解耦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抗失速/尾旋研究由来及发展飞行中飞机因某些内外因素,如驾驶失误、旋转初始角速度太大、操纵系统损坏,进入了前面飞着的飞机尾迹之中、遇到了强爆炸波的作用及大气扰动等,而进入了一种自动滚转、俯仰、偏航,同时又绕着垂直轴旋转下降的运动,这就是尾旋。影响尾旋的因素很多,尾旋的种类也很多。若无法防止和改出尾旋,则会造成机毁人亡,  相似文献   

4.
非线性解耦控制理论在飞控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非线性解耦控制理论设计了用升降舵、副翼和方向舵控制飞机迎角、侧滑角和滚转角速度的解耦控制律,并进行了闭环系统数字仿真研究。飞机动力学的数学模型计及了非线性气动力、运动和惯性耦合因素;操纵系统动力学模型中考虑了舵面的惯性,位置和偏转速率限幅,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可有效地指令飞机进行大幅值的单自由度或多自由度机动飞行,控制律中的参数变化对闭环系统动态响应影响较显著,容易导致Hopf分支现象  相似文献   

5.
BTT导弹机动飞行非线性解耦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使用微分几何控制理论研究了 BTT导弹在倾斜转弯时的非线性解耦控制问题。首先给出了非线性系统实现解耦的充要条件 ,然后推导了 BTT导弹在倾斜转弯时的非线性解耦控制律 ,最后利用所推导的控制律对某型 BTT导弹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 :所设计的非线性解耦控制律能很好地抑制导弹在倾斜转弯时的纵侧耦合 ,同时导弹的纵向过载及滚转角能很好地跟踪参考输入指令。  相似文献   

6.
YF—16电传操纵系统控制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飞行操纵系统的发展,就YF-16电传操纵系统纵向控制律的组成、功能作了详细分析,推导给出放宽静稳定性补偿公式,并就横航向控制律,特别是对横、航向解耦控制、消除副翼逆偏航、保证大迎角操稳品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范淑娜  陈欣  李春涛 《飞行力学》2012,30(4):332-336
为了解除重复使用运载器(RLV)自动着陆段飞行速度和航迹之间的非线性耦合,设计了基于总能量原理的纵向飞行控制律。该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RLV的阻力板改变阻力来控制总能量,用升降舵调节总能量的分配,通过协调阻力板和升降舵指令,达到合理调节和分配能量的目的,确保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非线性解耦控制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总能量的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了RLV自动着陆段高度和速度的解耦控制,满足不确定条件下RLV自动着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解耦控制系统仿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仿真飞机大大气扰动下突防飞行非线性解耦控制的简便方法,该法用飞机指令变量的跟踪特性来仿真系统的解耦控制特性和对期望突防迹的跟踪特性,具有方法简单,易实现,计算稳定,实时性较好,结果准确,仿真检验人可介入,可在无地形的视景设施条件下使用等特点。可用于设计选择解耦控制律参数,研究和检验飞行器运动的解耦控制特性及其它非线性解耦控制系统的实时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具有不确定性及外部干扰的着舰轨迹精确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对侧向自动着舰引导控制内外回路进行综合化设计的方法.使用特征结构配置实现侧向模态解耦跟踪控制,同时设计L1自适应控制器以补偿系统由于不确定性、舵面故障、舰尾流干扰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其应用到侧向自动着舰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对内外回路进行综合设计的着舰引导控制律具有抑制不确定性及干扰的能力,能够实现对侧向自动着舰轨迹的精确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李勇  熊海泉 《飞行力学》1992,10(3):16-26
本文应用多输入、多输出跟踪模型法,对CCV型飞机纵向飞行控制系统的解耦控制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某型飞机为例,说明如何应用该方法确定三种纵向直接力模态的动态解耦控制律。  相似文献   

11.
李志信 《航空学报》1993,14(4):175-180
讨论了某ACT验证机纵向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DFBW)控制律的综合设计方法,概述了具有控制增稳(CAS)、边界(迎角/过载)限制、放宽静稳定性(RSS)补偿和自动配平等功能的纵向DFBW控制律的结构和参数选择,阐明了校正滤波网络的作用和自持振荡的抑制措施。设计结果为试飞所验证。  相似文献   

12.
何雄  高浩 《航空学报》1990,11(10):411-419
 本文以分歧突变理论为基础,采用非线性数学模型,建立了求解分歧面的理论方法。文中通过对分歧面的分析研究,得到了避免飞机出现急滚发散的舵面极限值;通过分析分歧面上平衡解的个数和稳定性的变化情况,设计了使飞机进入或退出失速尾旋的操纵规律。经时间历程验证,所得结论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唐一萌 《飞机设计》2009,29(3):24-27
自动地形跟随系统是现代飞机低空突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利用地形遮蔽以提高飞机生存能力的军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飞机纵向地形跟随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适应角法设计了飞机纵向地形跟随控制律,并建立了相应的结构图和仿真验证模型.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得到了良好的地形跟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升自动变桨距螺旋桨电推进系统的整体效率,引入最优功率控制规律:自动变桨距螺旋桨电推进系统可根据飞行工况和推力需求,同时调节桨距角和螺旋桨转速两个变量,最终获得一组桨距角和螺旋桨转速的组合,使得推进系统在满足推力需求的情况下实现最小的功率消耗,最终达成飞行任务剖面内最小能耗控制的目标。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同一电推进系统,分别采用最优功率控制规律和恒速控制规律完成相同的飞行任务剖面,获得了两种控制规律下的螺旋桨推进效率、电动机效率、电推进系统总效率和电推进系统能耗数据。结果证明:相较于恒速控制规律,最优功率控制规律能够有效的提升电推进系统效率并降低能耗,完成相同飞行任务剖面的能耗降低6.3%左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多发飞机的不对称推力完全自动补偿策略,并针对发动机失效后的不对称推力飞行特性进行研究。首先,推导了横航向达到平衡状态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动机转子转速信号的自动补偿控制方法,在保证补偿效果的同时,解决了自动补偿系统可靠性低的问题,该自动补偿控制方法将高压转子转速信号与低压转子转速信号进行逻辑运算,结合高压转子转速差控制副翼和方向舵偏转,再与主飞行控制系统共同作用使飞机达到平衡状态。然后,基于横航向主飞行控制系统具有滚转角保持功能的特点,优化自动补偿控制系统。最后,全包线内建立飞机达到平衡状态的线性化数学模型,设计了不对称推力完全自动补偿控制律。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完全自动补偿控制方法对不对称推力飞行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6.
保持飞行迎角恒定的飞行/推力综合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一栋  江驹 《航空学报》1996,17(4):460-464
迎角恒定的飞行 /推力综合控制能明显地改善飞机机动能力 ,使飞行轨迹对姿态有快速精确响应。论述了具有迎角恒定动力补偿系统的工作原理 ,研究其控制规律及设计方法 ,并与速度恒定的动力补偿系统进行比较。以舰载飞机自动进近着舰系统的动力补偿为例 ,给出了仿真验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了某型飞机综合操纵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该收音机倾斜角的控制规律及航向与倾斜角的关系简化式,详细给出了程序模拟航向的实现过程和数学模型。通过采集该收音机程序模拟飞行的数据,其飞行轨迹表明所给出的数学模型能够实现飞机对计划航路点的程序模拟飞行,该结论对研制导航软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魏扬  徐浩军  薛源  郑无计  李哲  裴彬彬 《航空学报》2019,40(5):122488-122488
考虑到飞机带冰飞行的安全问题,对结冰飞机进行安全边界保护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动态逆跟踪性能好、鲁棒性强的优点,提出了以安全关键飞行参数限制值作为神经网络自适应动态逆的输入,获取可用舵面偏转角的边界保护方法。建立了飞机本体动力学模型,采用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方法获得结冰数据库。设计了神经网络自适应动态逆控制律,通过在动态逆环节引入单隐层神经网络,对不确定性逆误差进行自适应补偿,增强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以俯仰姿态保持模式为例设计了结冰飞行闭环安全边界保护系统。以结冰飞机最小平飞速度的估算值作为飞机最低飞行速度,设计自动油门控制系统,实现对飞行速度的保护。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控制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对结冰严重程度线性增加情形下飞机状态参数的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结冰边界保护系统,能够实现飞机在容冰飞行过程中对安全关键参数如迎角、飞行速度的实时保护。  相似文献   

19.
The Indian experimental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Bhaskara, uses two horizon crossing sensors mounted at 45° and 135° with respect to spin axis for onboard roll error computation and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spin axis orientation within 3° of the orbit normal. A new method for roll error computation and control and digital hardware for the same are described. The system has flexibility to vary the threshold, to adapt to altitude variations and various 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to work with a single horizon sensor. Flight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20.
A nonlinear control law design based upon the backstepping approach is addressed for attitude maneuver control of spacecraft by momentum transfer (MT) in the presence of disturbance. For MT, a traditional method usually applies constant torque as an input, which tends to produce significant residual oscillation. Enhanced methods such as optimal control can somewhat reduce the residual oscillation, but may not be enough for minimum residual motion. Feedback linearization technique can drive the final nutation angle small enough, but it is rather sensitive to parameter uncertainty. The proposed method here takes advantage of nonlinear control approach with small steady-state nutation angle. Sensitivity about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by feedback linearization can be reduced by the backstepping technique. Stability of the resulting control law is guaranteed by the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Boundedness of the control law is presented to validate practical merit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l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