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上海虹桥机场1986-2014年地面例行观测报告结果对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的多种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虹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气温处于10-15℃之间的概率最高,在气温≤0℃或>20℃时基本不会有低能见度天气发生;近五年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有在"更暖"的背景环境下发生的趋势。低能见度天气下机场主导风向在近年来以偏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强度较强的低能见度天气主导风向多集中于偏北和偏南两个方向;风速为0-2 m/s的概率最大,且具有风速越小能见度数值越低的特征。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相对湿度为90%-95%的出现比率最高,随着能见度的降低相对湿度处于这一区间的概率增大,且近五年来机场发生低能见度天气的背景环境趋于"更加干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禄口机场近十年来对飞行有明显影响的大雾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禄口机场大雾天气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3月,4时至8时出现频率最高;大雾消散速度快于生成速度;大雾发生前除静风和风向不定外,东北风频率最高,且气温逐步降低,气压稳步升高;大雾消散时则伴随着风速明显增大,气温升高,气压在大雾消散后1-2 h达...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虹桥机场1986年至2016年近30年的历史观测资料,运用等级分析法、Ridit中值分析法、累积百分率法等统计方法,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等多时间尺度分析大气能见度。结果表明:虹桥机场大气能见度近30年能见度均值上升了2km,冬季能见度最低为6.9km,夏季能见度最高为8.5km。综合等级分析法、Ridit中值分析法、累积百分率法等统计方法,均发现虹桥机场近30年大气能见度为好转趋势,其中在1986-2003年期间能见度波动下降,2004年后逐步好转,并在2008年后超过近30年总体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19年上海浦东机场逐时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机场低能见度现象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与地面其他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归纳低能见度天气下各类气象要素的阈值。结果表明:浦东机场能见度月分布呈双峰值特征,峰会出现在9月,1月能见度最低。出现低于2 000 m及以下的能见度时,除12月,其他11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均超过了90%。能见度分布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13:00-17:00为能见度的高值区,05:00前后为低值区,冬季低能见度持续时间最长。分析不同等级低能见度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气温在不同月份有较大差异,两者间的相关性最差,其次为风速,相关性最好的气象要素是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5年雷雨季虹桥机场各类气象观测数据,讨论分析了典型的雷雨季降水性低云的航空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15年雷雨季,降水持续时长为1 h以内的降水过程最多,但降水持续时长为1 h以内时,低云生成的概率最低。低云生成时的云高与降水持续时长及低云生成时的相对湿度和风速有很高的相关性,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降水持续时间越长,低云生成时的云高越低;相对湿度越高,低云生成时云高越低;风速越大,低云生成时云高越高。  相似文献   

6.
应用乌鲁木齐机场30年(1981-2010)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能见度日数增长趋势明显;造成机场低能见度的主要天气是雾、浓烟和沙尘暴;95%的低能见度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半年,仅有5%的低能见度天气出现在夏半年;近年来大雾和浓烟日数明显增长,沙尘暴日数却明显降低,新疆地区气候向暖湿化的转化可能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总结了上海虹桥机场趋势预报的气象要素预报方法,并通过天气实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表明,趋势预报是预报机场未来2h风、能见度、天气现象、云四大气象要素的重要变化情况,时空尺度小,局地特征明显;虹桥机场趋势预报中,风的重要变化主要由强雷暴来临、强冷空气南下、春夏季午后局地风突变引起,能见度主要有早晨能见度短时降低、上游平流雾及锋面雾、强降水等3种情形,天气现象主要由雷暴和强降水引起,云主要是降水性低云、平流低云、与雾有关的低云。每种要素的趋势预报侧重点各不相同,数值预报在机场趋势预报领域表现仍不理想,必须充分发挥预报员作用,运用中尺度分析、统计分析和预报经验等方法解决临近预报"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汉机场冬季影响飞行训练的主要天气现象是低能见度,而造成低能见度的重要原因是辐射大雾,它不仅严重影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而且对科学有序地安排飞行训练计划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准确地预报出辐射大雾的形成及消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由于广汉机场开放的天气标准为800米,且飞行时间基本上是白天(08~18时),所以本文所指的辐射雾是指水平能见度低于800米的大雾,其时间范围为08时至18时.从辐射大雾特征来看,多是出现在稳定气团内,因此冷锋过境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由于控制气团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同样地,对于降水形成的低能见度,因不是辐射雾,本文也不作讨论.  相似文献   

9.
低能见度灾害天气对飞行安全及航班正常性的影响日益严重。本文利用济南机场2007-2016年逐时RVR和VIS资料,统计分析了济南机场低能见度天气的变化规律,探讨并建立了低能见度天气VIS与RVR之间的替代关系指数VRK。结果表明:济南机场低能见度天气年际变化呈波动振荡减少趋势和准6年周期振荡特征,日均出现时长在增加,多发生于冬季的清晨和上午;分析确定VR200=400 m、VR350=VR400=600 m和VR550=700 m作为济南机场一种新的进出港航班放行决策参考依据,其可靠性达到80%以上;VR技术间接解决了缺乏RVR预测值问题,可有效减缓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的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常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华东地区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MDRS)记录结果,分析了2017年因天气原因MDRS预警启动情况,并根据用户评分对空管中心气象席位服务质量进行初步评估,总结得到如下结论:华东地区因天气原因全年MDRS预警启动69次,其中黄色预警53次,橙色预警16次,未启动红色预警。6月和8月预警次数相对较多,11-12月没有预警记录。导致预警的天气类型主要为对流,其次为低云低能见度、对流和低云低能见度同时发生。预警区域包含浦东机场、虹桥机场、上海终端区、主干航路,其中终端区和航路预警启动较多。时长5-9.9h的预警全年最多,其次为10-14.9h和0-4.9h的预警。为满足用户需求,空管中心气象席位2017年共发布天气通报2 267份,日均发布6.2份,其中6-8月发布数量显著高于均值。与上海终端区MDRS预警相关的首次天气通报,90%以上提前量超过2 h。全年气象席位预报准确性平均得分88.8,"准确"和"较准确"得分占比超过90%,仅考虑MDRS预警启动日则得分74.5,"准确"和"较准确"得分占比超过80%。全年未出现"不准确"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