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10月1日:踏上奔月之旅10月1日18时59分,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豪迈出征,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二号卫星踏上了  相似文献   

2.
<正>类别:属于月球探测卫星。用途: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其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卫星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叶培建 《航天》2010,(11):36-36
三年了,又来到了月亮城。飞机抵达西昌,黄江川总师亲来机场接机,深为感谢!到达之晚餐,正值院开民书记来视察工作,举行会餐,气氛热烈,队伍精神状态面貌很好。敬酒之中,发现新面孔很多,一方面说明我们事业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深感队伍之年轻,还需实战之磨练。  相似文献   

4.
庞丹  南勇摄影 《航天》2010,(11):34-35
高灵敏度X波段深空应答机技术 探月二期工程将采用X波段测控体制,嫦娥二号卫星对此体制将进行先期验证。目前,国内型号中尚无星地X波段测控体制应用的实践,X波段深空应答机的研制涉及设计、器件和工艺等一系列难点,将重点解决低信噪比的载波捕获与跟踪以及在解调损耗紧张、低信噪比条件下保持较高的灵敏度等关键技术。其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刘一 《航天员》2010,(5):17-18
从"备用"到"先导",嫦娥二号就像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洗礼。让我们细细来品读嫦娥二号这颗正在接受着伟大的探月洗礼的卫星所承载的使命、意义和它可能性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张文雁  王晓晨  潘晨  紫晓 《航天》2013,(11):17-18
嫦娥二号从嫦娥一期工程的备份星到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从“替补”变“先锋”,从月球探测器到太阳系探测器,从距离地球38万千米外的月球,到150万千米远的日一地拉格朗日L2点,从700万千米外的小行星,到5000万千米的遥远深空,不到三年时间,嫦娥二号多次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此刻,在遥远的星际空间,嫦娥二号正奋力向前翱翔,将中国深空探测的臂膀伸向了遥远的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嫦娥二号卫星就顺利升空。虽然其主要设备继承了嫦娥一号卫星,但它在我国卫星型号快速研制方面积累了  相似文献   

8.
厂文 《中国航天》2010,(10):8-10
<正>1.相对嫦娥一号的技术改进和不同点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在总体设计上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技术上有哪些改进?不同点是什么?作为探月  相似文献   

9.
嫦娥二号卫星轨道设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嫦娥二号卫星的轨道设计是在充分继承嫦娥一号轨道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做了适应性改进。轨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参数选择、发射窗口、速度增量需求以及嫦娥二号卫星和嫦娥一号卫星不同点的对比,提出了整个飞行轨道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0.
嫦娥二号卫星大容量存储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嫦娥二号月球卫星分别需在100km圆轨道获取分辨率优于10m的月面立体图像,以及在100km/15km椭圆轨道获取分辨率优于1.5m的立体图像需求,设计了NAND型FLASH存储芯片的固态大容量存储器,其存储容量达128Gbit。设计中采用了并行扩展加流水线操作的方式,提高了存储和擦除速率;引入了"簇"的概念,在存...  相似文献   

11.
<正>由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分辨率达到米级的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11月8日精彩亮相。该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任务所确定的工程目标全部实现,科学目标也正在陆续实现,探月工程二  相似文献   

12.
陈全育 《中国航天》2010,(10):27-29
<正>如果考虑到将完成的一系列试验和探测任务的复杂性,那么把嫦娥二号卫星比作一个要在严酷环境中进行高难度表演的杂技演员是毫不为过的。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黄江川介绍,嫦娥二  相似文献   

13.
阳光 《航天》2010,(11):52-53
同行表示关切日本首位航天员毛利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日本"航天第一人"毛利卫10月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嫦娥二号发射成功表示由衷祝贺,并认为这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09,18(3):13-13
2009年4月20日17点6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4月15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4次远地点变轨和4个批次定点捕获,成功定点东经84.6&#176;。从今年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组网高峰期。预计201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前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5.
<正>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说,"嫦娥二号"任务对探月工程将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整个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嫦娥一号"任务相比,"嫦娥二号"任务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0月1日,中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成功踏上奔月之旅。这是中国继美国、前苏联、欧盟和日本之后,第五个成功探月的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0,19(6):F0002-F0002
月球虹湾局部影像图由嫦娥二号卫星CCD相机拍摄,经辐射、光度、几何等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成像时间为2010年10月28日18时25分,卫星距月面约18.7千米,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1,(1):21-21
据《新京报》报道,2010年12月21日14时50分,正在绕月飞行的嫦娥二号卫星首次遭遇月食。月食期间,嫦娥二号卫星面临3个考验:仅靠蓄电池长时间维持运行;长时间遭遇零下200余摄氏度极寒;月食过程中,国内监控站不能全程跟踪和控制卫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根据计划安排对卫星实施控制,约3个小时后,卫星走出阴影区,安然度过月食考验。探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嘉浩表示,嫦娥二号的最终结局目前尚未决定,作为后续工程的嫦娥三号目前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9.
嫦娥二号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器,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进行飞行试验,并试验探月工程二期的部分关键技术,以深化月球科学探测。文章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设计、高灵敏度X频段深空应答机等6方面的技术特点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许利  韩娜娜 《中国航天》2010,(10):43-43
举世瞩目的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圆满成功后,在浩瀚的宇宙深空高速运转.准确接收来自地面的指令,对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进行科学探测.并将珍贵的数据资料源源不断地传回地面,为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下一步实现月面着陆奠定了重要基础。卫星在太空中就如同放飞于天空的风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