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少维 《试飞研究》1998,(2):11-20,48
一种推进操纵飞机(PCA)系统在F-15飞机上的飞行试验已在NASA德赖登飞行研究中心进行。飞机在使用手动油门的工作方式和一种增强系统工作方式锁定所有飞行操纵面的条件下飞行。后一种方式中,飞行员的拇指轮指令和飞机反馈参数用于油门定位。飞行评价结果表明,PCA系统可以用于使一架主飞行控制系统发生故障的飞机安全着陆。PCA系统曾用于把F-15飞机从严重失去操纵条件改出、下降和着陆。这个报告描述了PCA  相似文献   

2.
PCM遥测前端和PCM地面数据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炳南 《飞行试验》1998,14(2):9-15
总结了飞行试验测试技术中的PCM遥测前端的基本功能,阐述了它的三种基本分类、原理。并由此出发,介绍了相应的三种基本类型的PCM地面数据分析系统的组成原理,最后简介评估它们的基本方法,展望了90年代PCM遥测数据分析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位于亚拉巴马州拉克堡的美国陆军航空发展试验中心需要具备直升机飞行试验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这样的系统必须能够收集和处理来自模拟记录磁带和/或遥测接收机的FM和PCM数据流。尽可能采用现行的硬件和软件,综合形成了一套可独立使用的遥测收集和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Intel推出第二代Triton芯片组Intel近日推出两种用于PentiumPC的新PCI芯片组。该公司官员预计到今年中期这两组芯片将成为企业和消费桌面系统的标准技术。Intel市场营销经理MarkCasey说,基于双片430HXPCI的系统代号为...  相似文献   

5.
吕杰 《飞行试验》1998,14(4):8-11
介绍了一种用于电传飞机飞行试验的飞行试验激励系统,它根据电传飞机特点采用了与飞控系统复合的方式,借助飞控系统向飞机发生各种激励指令。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仿真试验结果及激励信号波形在空中飞行模拟器上的试飞结果。  相似文献   

6.
飞行试验计划管理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飞行试验计划管理系统可用于飞行试验中去的必要性,以及飞行试验计划系统在国外的应用情况,结合我国实际,提出适合我院飞行试验的计算管理系统研制初步模型,为今后我院进一步应用与全面开发该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飞行试验进行自动综合的科学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莫宫 《推进技术》2002,23(3):192-192
对付与时间敏感目标采用高速和超高速导弹 ,考虑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将日趋增多。 2 0 0 2财年 ,美国海军开始实施高速反辐射验证计划HSAD ,旨将哈姆导弹 (HARM)升级为更高速反辐射导弹HSARM ,已选择可变流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优选方案。德国研制的智能制导增程反辐射导弹Armiger,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 ,飞行马赫数可达到 3,于 2 0 0 2年初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法国的冲压发动机飞行器VESTA ,将于 2 0 0 2年中期开始进行飞行试验 ,计划将这发动机用于装备核弹头的增程空面导弹ASMPA ,…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于电子战系统飞机飞行试验的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系统。所有数据都来自多台地面雷达跟踪系统和一台随动的接收天线。在实际进行电子战系统飞行试验前,将接收机和跟踪雷达特性以及飞机干扰机特性输入“试验建立数据库”文件。利用该数据库与试飞期间测得的实时测量值可得到图表形式的联机结果,供飞行试验工程师使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试飞资源复杂多样的特点,阐述了在民用飞机试飞规划与管理软件和飞行试验协同平台间建立接口交联的必要。飞行试验协同平台接口应用计算机技术,借助民用飞机试飞规划与管理软件前端试验信息处理和管理功能,依托试飞任务单和试飞试验点,实现民用飞机试飞规划与管理软件对飞行试验协同平台试飞数据的读取和调用。经应用分析,通过开发接口能便捷地获取完整、准确的试飞数据,降低试飞成本,减少试飞工作量,提高试飞效率,有助于型号试飞工作的更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如今可编程控制器(PC)的应用领域很广,不仅用于单机控制,而且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重要的控制部件,PC与计算机的通信保证了生产设备和上位机的有效联接。本文介绍了PC在FMS生产线清洗机上的应用以及通过串行口与上位机的联接。  相似文献   

11.
飞行仿真技术被广泛用于飞行器的方案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评估、维护和训练。飞行模拟器是典型的人在回路实时仿真系统,工程模拟器是用于工程研究的飞行模拟器。本文叙述了直升机飞行仿真技术的发展概况,介绍了直升机工程模拟器研制、应用情况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介绍“微波空间定位系统”及其在飞行试验中的应用,该系统达到的定位和测速精度与电影经纬仪相近,比雷达高,便携式的KDCC系统,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维护简单,是一种具有高经济效益的飞机航迹测量系统。该系统可用于飞机性能,操稳和系统试飞的测试,也可推广用于某些制导武器的弹道测试。已成功地在飞机的飞行试验中应用。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将为提高校准精度,降低试飞成本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蒋光林 《推进技术》1994,15(4):27-33
介绍单元肼为推进剂的卫星推进系统,该系统已成功用于我国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高可靠,长寿命。叙述了系统及各部件的主要性能,关键部件的特性与可靠性试验,材料相容性试验,微粒控制及系统热试车。根据多年的飞行试验及地验对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计算。  相似文献   

14.
孟利 《试飞研究》2001,(3):45-50
正在美国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德赖登飞行研究所(ADFRF)建造的综合试验设施(ITF)将为新型研究机提供新的实时试验能力,概述了这套综合试验设施以及正在开发用于这套特殊设施的实时系统,ITF通过尽量缩小飞行试验环境与地面试验环境之间的差别来减小飞行试验的风险,通过将实时飞行模拟与实际飞行相结合的方法提供地面试验环境,介绍了ITF实时系统的总体功能,实时数据记录和遥控增稳飞行器(RAV)监测系统,此外,还介绍了将模拟应用于飞机在回路中的试验以及RAV监测系统的功能应用于X-29A飞行研究计划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CITATION-Ⅱ飞机和先进的FMS完成了FMS合格审定试飞方法的飞行验证。结合半实物仿真试验研究了FMS导航/制导的符合性条款;提供了相应的FMS飞行环境模型、FMS制导数学仿真模型和软件;提供可用于民用飞机合格审定试飞的FMS试飞方案;通过FMS性能管理与垂直制导仿真试验研究,表明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FMCS)所计算出的性能数据都是针对三个飞行阶段,即爬升、巡航和下降。目的是在飞行计划所施加的限制条件内使垂直飞行剖面最佳化。基于FMS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能够准确地复现和实施制导和导航计算,保证了FMS仿真试验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稳态飞行试验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飞行试验研究的要求了。为了缩短试飞周期,降低飞行试验费用,非稳态飞行试验和参数识别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试飞研究方法。然而,它是建立在精确地测定飞机参数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叙述在非稳态飞行试验中,为了提高测试精度,要正确地选择测试系统、注意校准方法、正确安装测试设备、仔细地考虑仪器的零点漂移、正确采用迎角的测量方法。最后讨论了陀螺平台及集成式敏感测试系统在非稳态飞行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系统识别用于飞行试验技术的某些问题.文章指出制定详细的飞行试验计划是系统识别的必要基础。文章还讨论了输入信号的设计问题,介绍了一种用计算机产生的修正的3211输入信号,推荐了几种3211信号序列、它们可用来激励飞机的动力学特性或者作动器的动力学特性,其中一些还可同时用于不同的操纵系统。  相似文献   

18.
袁东 《飞行试验》1997,13(1):22-25
本文以1994年底在俄罗斯飞行试验研究院的Tu-154M空中飞行模拟器上进行的数字式显格式评定演示飞行为依据,详细地介绍了先进民机和军机上广泛采用的数字式飞行参数下显的试飞评定,内容包括由机载数字计算机控制的下显的特点,试飞任务,试飞员评定方法,下显格式评定内容和数据处理。供从事下显飞行试验研究和飞行模拟研究的试飞员的试飞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离散系统LMI滤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离散系统最优滤波器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设计方法。在系统干扰噪声能量有界情况下,将有约束的滤波问题转换为无约束的最优状态估计问题。利用LMI方法给出了最优无偏滤波器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所得滤波器的阶数小于系统状态个数。将LMI方法应用于飞机飞行试验数据处理中,分析了实际飞行条件下飞机运动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扩展线性化处理,得到了一个较易实现的LMI滤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  相似文献   

20.
选用J7飞机,在h=5000m,Ma=0.8,全加力飞行状态,使用倍脉冲平尾进行飞行试验所测得的两组试验数据及极曲线,对其Cx=f(Cy),Cy=f(a)中出现不合理现象和疑点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解决办法,该解决问题垢办法就同动态飞行试验数据求出C^wzy=f(Cy),(Ma=c)并将此数据用于动态极曲线Cy平衡状态的修正,结果表明,用倍脉冲平尾求飞机极曲线的修正方法简便实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