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UFO信箱     
云南田振志:我是在1996年结识《飞碟探索》的。近来读王中纲先生《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飞碟探索》2001年第4期)一文,对于王先生能有幸在黄河岸上一睹“没有光亮,没有声响,个头有轿车那么大,速度和轿车差不多”的飞碟,我是羡慕不已。但是,对于王先生文中称UFO“倒像是地球人驾驶的一种新型飞行器”的观点和其下的几点理由,我却不敢苟同。在此不揣浅陋,谈谈我对飞碟及王先生文章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有识的朋友来一起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关于飞碟是否客观存在、在地球上频繁出没的众多的UFO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2.
比尔·克莱特是澳大利亚的著名UFO研究者,专攻有关不明飞行物在地球留下的物理痕迹和化学痕迹。他曾经在美国《读者文摘》、《滚石》等杂志上发表了有关UFO的看法,还出版过《OZ档案》、《外星人的头发》等有关UFO的书籍。这次,他应《飞碟探索》的邀请,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问  相似文献   

3.
浮出水面的基地   日本超级能力研究专家、飞碟学者中岗俊哉在《飞碟与宇宙人》一书中指出:来自太空 的外星人已经在南极的未知部分和北极的冰山中,建立了飞碟基地。这就是名噪一时的“两 极基地说”。   这一结论,似乎有其科学依据。   南极洲无疑是地球上飞碟出现最频繁的地区,世界各国设置在南极的科学考察基地均有 多项飞碟目击报告记录在案。   西班牙 UFO研究专家 A.里维拉的《十二个神秘的死亡三角地区》一书中记载: 1965 年 7月 3日,“幽灵”在夜幕之下、闪着月亮光的情况下出现了。它“进行‘ Z’形飞行, 然后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80年代初,随着“飞碟”一词引入中国,诞生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飞碟探索》。 20世纪末,随着在中国领空不断出现的 UFO,掀起了又一“飞碟热”。 《中国 UFO目击案 (1990~ 1999)》就是在这一热潮中诞生的。很多年以来,面对众多国外 UFO方面的译作,中国的 UFO爱好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 UFO总是光顾外国,而从不在中国出现呢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通过飞碟探索编辑部的不断收集、整理,终于将石沉大海的种种发生在中国的 UFO目击案例积累成册。在书中 148起案例中,如按地区划分共涉及 31个省…  相似文献   

5.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12,(10):42-43
据悉,美国的“蓝皮书”计划在22年的时间里共收集到1200份有关地外接触事件的报告。“蓝皮书”计划的科学总顾问、美国西北大学的天文学家艾伦·海尼克承认,其中有大约300起UFO现象仍然是未解之谜,有待继续研究。而且,飞碟学家还认为.正因为这300起UFO现象根本无法解释,所以至今还未能全部收入《UFO现象百科全书》和传统的图书编目中。这些图书编目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准备的,用来供美国空军研究部使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UFO之谜,当然不能离开时空。因为有一种观点就是,飞碟来自过去或者未来的地球,而飞碟的评价之所以可以“姿意妄为”,是因为它们拥有或者借助了“时间机器”。  相似文献   

7.
UFO是英文不明飞行物的缩写,但由于多呈碟状,所以统称为飞碟。1947年6月24日,美国新闻界报道,美国爱达荷州伊西城的商人肯尼斯·阿诺德驾驶私人飞机经过华盛顿州的喀斯特山上空时,忽然眼前出现了九个碟状闪光的飞行物。它们边前进边自转,时速大约在2000千米左右,飘忽不定,转瞬间就不见了。这就是现代确切记录飞碟最早的时间和大体的经过,从此飞碟一词开始传遍世界。但是,我国清末著名画家吴友如的画册第十二集上册里面有一幅《赤焰腾空图》,图中配的原文是:“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城南隅忽见火球一团,…  相似文献   

8.
UFO信箱     
江苏扬州王玉林:我是一名《飞碟探索》的忠实读者,近来读到邵瑞琦先生的《UFO的疑惑》(《飞碟探索》2002年第1期)一文,对邵先生的某些观点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在这里谈出来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从邵先生文章的前半部分看,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在没有弄清UFO的来源之前,任何科学的猜测都是有可能的。但邵先生认为“不明飞行物是外星人派往地球的使者”这种猜测只是一种浪漫的科学幻想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他的理由是:从1000多年前宋代就有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来看,1000多年了这些…  相似文献   

9.
《飞碟探索》1995年第2期上刊登了我拍摄的两幅UFO照片之后,广大UFO爱好者从全国各地给我寄来了大量信件。由于信件太多,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在此借《飞碟探索》一角对有关的问题综合答复如下: 1.我拍摄的照片上显示的是一个UFO,并非天外来访的飞碟。如果是飞碟,也就不称为“不明飞行物”了。 2.照片背景颜色有异,是因为冲洗时电脑自动调色所致。当仪器对底片中的物体放大时(并非指照片放大),照片背景较暗,已经过自动调色。 3.由于索要资料者太多,本人经济上难以负担,请希望得到UFO资料的读者事先来信联系,并请不要忘记寄来复信的邮资。 4.有90%以上的读者认为UFO就是天外来客,但又征求我的意见。我以为凡事勿太早肯定,UFO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资深航天员赛尔南重申,可以在太空用肉眼看见长城,美国《国有地理杂志》1996年报道航天员杰&;#183;埃普特的话说:“我们寻找中国的长城……(长城在340千米高空以下可见)长城在340千米高空以上就几乎不可见了。”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47年第一次发现“飞碟”以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对不明飞行物的研究。随着中国大门向外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飞碟学逐渐东移,进入古老的华夏国门,在中华大地掀起阵阵飞碟热。两大标志是:武汉大学出现的“中国UFO爱好者联络站”和进而成立的“中国UFO研究会”(英文缩写为CURO);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创办并全力以赴的全国性第一家UFO杂志《飞碟探索》。UFO从发现到消失一般只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留给人们神秘的感觉,让人们怀疑和猜测。这给人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UFO现象给2…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新闻媒体透露,2003年3月份,英国国家航天中心向政府提交了UFO真实存在的证明。这是因为,安装在距地球数百万千米远的“太阳及日光层观测天文台(SOHO)”上的摄像机拍摄到了许多幅轰动全球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不明物体,天文学家认为不能把这些物体称为“天体”。照片上清楚地显现出光彩闪烁的飞碟,根据其飞行轨道来判断,这些飞碟肯定是受到了某种智慧生物的操纵。是谁操纵着它们?这还不是目前能够回答的问题。这些照片受到了各国UFO研究专家、各国媒体及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欧洲网”UFO研究小组的创始人迈克…  相似文献   

13.
阳飞 《飞碟探索》2006,(12):22-24
问:李老师,您是《飞碟探索》的老熟人、老朋友了,但与刊物做公开的交流访谈,这还是第一次,请您谈谈您的UFO、飞碟观?  相似文献   

14.
写下这个题目后问自己:是不是略有霸道的嫌疑?时至今日,许多地球人并没有因为不了解飞碟、不了解飞碟文化而感到困惑和空虚,甚至不承认、不待见有什么飞碟文化.相反,人们身边的许多事情,诸如油盐酱醋之类,都远比飞碟文化显得重要和实在些.所以本文绝无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别人的企图,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并愿以此文与同道商榷.记得十几年前还在大学念书的时候,《飞碟探索》杂志刚刚问世,那时这本杂志以UFO基本知识、UFO目击报告为其主旨.宿舍里的伙伴曾就飞碟现象、天外访客进行过激烈的争论,许多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15.
《洪水:一万年前的劫难》、《 UFO:防御与进攻》、《月球,我们神秘的近邻》、《失踪与失踪再现之谜》、《大金字塔的奥秘》、《科学家谈“世界末日”》是飞碟探索编辑部于 2001年向读者奉献的飞碟探索丛书英汉对照系列。本丛书第一辑共六本,内容详实,逻辑清晰,例证丰富,文字流畅,汉字部分由长期从事科普创作及 UFO研究的专家完成,英文部分由从事多年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资深译者完成,预计将于 2001年 10月出版,详情请见《飞碟探索》 2001年第 6期飞碟之友读书会推荐的新书目录。捕捉远古的讯息──《洪水:一万年前的劫难》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在西方的《圣经》中,有诺亚方舟的故事;金字塔中发现的千行铭文,写道:“天域发生的大洪水”;古苏美尔的黏土板上,写着:“暴风之神将白昼变成了黑夜”──究竟在远古时期地球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使我们的先民这样念念不忘、反复吟唱 ?  在北美洲海拔 150多米高的山中,有一层夹杂着众多史前动物遗骸的奇特软泥层;在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上,有显而易见的被水侵蚀过的遗痕;在西伯利亚厚厚的冰雪之下,人们发现了猛犸等古生物遗骸;在南极洲寒武纪和晚白垩纪的地层中,科学家发现大量热带动物及植物的化石──地层  相似文献   

16.
UFO信箱     
浙江贺吟之读完贵刊2001年第4期《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一文,对文中王中纲先生的观点,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还请王先生及广大UFO爱好者指正。首先,作者认为由于“飞行物对地形太熟悉”,因而推断UFO并非外星人所为,这种说法有欠妥当。众所周知,目前地球上最先进的导航系统可以在几秒的时间内扫描上百千米为半径的地形,并以此决定飞行器的航线。既然地球人尚能办到,那么科技文明远在我们之上的外星人当然更能轻易办到这一点,它们的导航系统甚至可以在瞬间扫遍一个大洲(根据许多报告,这一点并非不可能)。退一…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关材料记录,1947年7月的一个清晨,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坠落了一艘外星人的宇宙飞船。从表面上看,它只不过是一起普通的事件,似乎与各种飞碟研究刊物上的报道和用各种文字写成的上千种飞碟目击事件相似。但事实上却不尽然,这一事件本身极为生动,影响十分广泛,涉及到政府、科学界和法律界,事态至今还在发展。  美国不明现象爱好者和“反对飞碟保密公民组织”采取了广泛的行动,通过他们的律师援引“情报自由法”的条款状告美国中央情报局,要求公布有关坠毁飞碟的情报。另外,“反对飞碟保密公民组织”还接过了民间组织“飞碟地…  相似文献   

18.
《飞碟探索》2010,(8):29-29
备注:我多年来始终对UFO抱有一定兴趣,曾是《飞碟探索》杂志的老读者,并且相信在广袤的宇宙中,地球并不是一枝独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我竟然目睹了一次UFO。我在2010年4月的澳大利亚旅行中,乘坐的是北京至悉尼的国航CA173次航班,  相似文献   

19.
寻找地外生命的活动是一件令地球人类兴奋不已的事,特别是我们这些UFO的研究者。据《生活时报》报道,中国将在贵州南部的喀斯特山谷中,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国际天文学界寄希望于这个直径达500米的“天眼”能够找到“外星人”,并且能够揭开宇宙起源之谜。读了这则消息,让人为之一振。我们可以借助“天眼”看到遥远的星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了。人类多想知道大眼睛、大脑袋、长着四个带蹼的手指的“外星人”是怎样生活的。然而,观测的结果是否会像人们预料得那么好呢?笔者很自信地断定,寻找后最可能的结果是发现一些…  相似文献   

20.
子骥 《飞碟探索》2006,(5):10-11
蔡章献先生是台北市天文协会的理事长,台北市立圆山天文台的创始人、前台长。同时,他还是台湾中华飞碟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现在台湾飞碟学会的顾问。他对UFO的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台湾学术界有着极大的影响。2005年,他应《飞碟探索》之约,对广大的UFO爱好者发?表了一些自己对不明飞行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