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基导航系统应用于弹道导弹组合导航时,将定向波束技术引入到导航过程中,基于标准弹道轨迹计算得到实时变化的定向波束中心方向,并基于干扰弹道讨论了波束宽度的取值范围.该技术避免了广播式通信体制下使用全向天线发射时信号功率较低的问题和问答式通信体制下容易暴露导弹位置的问题,在确保导航精度的同时,提高了陆基导航系统和导弹武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陆基机动导弹要实现无依托快速发射,必须综合采用快速定位定向、水平瞄准、快速起竖等多项技术。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国外陆基机动导弹快速发射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3,(6):3-4
本刊讯 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子夜,高高的卫星发射塔架,耸立着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和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按预定发射计划。25日0时34分,火箭托举着北斗一号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惯性/卫星(SINS/GNSS)弹载组合导航系统导航信息源单一、易受干扰且鲁棒性差等问题,引入了雷达高度表(RA)作为新的信息源参与导航信息融合,并在发射惯性系下设计了一种基于联邦滤波的SINS/GNSS/RA弹载多源组合导航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构建的组合导航系统具有良好的导航性能,在GNSS受干扰失效后,相较于传统SINS/GNSS组合导航系统,SINS/GNSS/RA组合导航系统依靠SINS/RA子滤波器,依旧能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为导弹提供有效的定位信息,其表现出了更高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10月31日0时02分,为我国航天事业屡建奇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再显神威,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我国新研制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入茫茫夜空。27分钟后,发射中心指挥大厅收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喜讯: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大厅里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63次发射。 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采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和全三轴稳定技术,卫星设计寿命8年。该星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  相似文献   

6.
研究近程战术地地导弹与远程多管火箭弹的一体化发射技术,构造一体化发射平台,既能实现弹、箭单独发射,又能实现弹箭混装发射。从发射车底盘选型、筒式或箱式倾斜发射、快速定位定向瞄准技术、到火控一体化,探讨了如何对弹箭两种体制进行综合设计。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4颗北斗试验导航卫星,建成了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定位试验系统。2007年4月14日、2009年4月15日、2010年1月17日,相继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工程建设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在未来几年里,中国还将陆续发射数颗导航卫星,2012年首先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2020年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互联网的导航定位增强信息大规模实时播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王继龙  吴建平 《宇航学报》2006,27(4):819-823
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可通过注入增强信息的方法提高导航定位精度、可靠性和完好性。导航定位增强信息一般由卫星播发,通过互联网播发导航定位增强信息是近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互联网播发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导航定位增强信息大规模实时播发系统模型,采用基于对等网络技术、具有自组织特性的分层混合结构覆盖网络,有效降低了系统构建和管理的复杂性。论文还分析了导航定位增强信息播发的实时性和安全性需求,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广泛,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介绍国内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国内市场状况基础上,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从组合导航、增强系统、时钟同步和定向解算等方面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成果,并讨论了有助于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度的相关辅助技术的发展情况。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内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特点,给出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斗星通公司伴随着2000年我国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成功发射而成立,以推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发展为己任,经过近九年不懈的创新与努力.紧紧捕捉行业发展的脉搏.抓住快速发展机遇,实现了成为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领域国内领先企业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1.
韩金良 《上海航天》1999,16(5):49-62
根据一般导弹发射车电源供电的形式和集中供电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导弹发射车主机发电的研究课题,即利用导弹发射车自身行驶用的汽车发动机作为原动力,通过能量转换,变成导弹发射车所需的一次电源。介绍了实现主机发电的技术难点,及为解决这些技术难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实际应用表明,主机发电除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外,还保持了原有的操作位置,克服了集中供电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5):535-535
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三次发射。专家称,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是我国重大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2015年3月30日,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启动实施。随着北斗区域系统全面商用,北斗全球系统启动实施,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应用进入关键阶段。目前,各个导航市场,无论是行业市场还是大众市场,智能终端是最重要的卫星导航应用设备,无论是出货量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12,(10):13-13
北京时间9月19日凌晨3时1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地将第14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这是中国第二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三次发射.专家称,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俄罗斯两种军用轮式底盘的发展情况及在导弹武器装备中的起的作用,重点介绍了三种发射车选用底盘的情况,阐述了发射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2,21(1):10-10
据新华网2011年12月27日报道,中国已经发射了10颗“北斗”卫星,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基本系统。这一系统于当日开始试运行,并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免费服务,目前有用户十万量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有短文通信能力。前期系统测试和试验评估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25m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  相似文献   

17.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1,(3):50+143-144
我国成功发射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1年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3A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次发射是今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4月14日,卫星成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圆交汇的天文定位与组合导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丰  熊智  屈蔷 《宇航学报》2011,32(1):88-92
惯性/天文组合导航系统具有全自主、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一些特殊的导航领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研究了一种天文多圆交汇迭代定位算法,具有数值计算稳定,适合任意多颗导航恒星参与计算的优点,并能同时计算出对应的定位误差协方差阵;在此基础上,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与天文导航系统组合,构成了扬长避短的组合导航系统,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捷联惯导与天文定位两者的信息融合。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其结果表明,该天文定位算法简单有效,定位误差模型准确,组合后的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低轨卫星L频段通信信号的通导融合安全定位体制,能有效解决卫星导航在抗欺骗性、信号处理、抗干扰及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是对现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补充备份,能有效丰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场景。本文通过设计安全定位技术体制,采用L频段通导融合信号播发导航电文方式实现导航定位与授时。本文仿真研究了不同载噪比和接收机时钟漂移对安全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收机存在时钟漂移且载噪比为60dB-Hz的条件下,定位精度随可见卫星数量增多而得到改善。当可见卫星数为3时,定位精度可达5m,并通过研制硬件样机对实际性能进行了验证。本文设计的通导融合安全定位技术体制对未来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法国MBD公司最近从阿曼获得一份合同 ,向其出口Albi导弹系统。该系统是”西北风”导弹族的新发展 ,它由导弹发射车和指挥控制车组成。轮式越野车上的发射架可装两枚待发导弹 ,指挥控制车可协调 11辆发射车。发射架安装在可折叠炮塔上 ,以便在空运或公路运输时能够将其折叠。该系统除保留了“西北风”导弹“发射后不管”的特点外 ,还增加了热摄像仪 ,以便在昼夜都能够捕获目标。这种新型的“西北风“导弹系统同时具有空运和机动越野能力。另外 ,它还可以随同机械化部队或装甲部队行进 ,担负防空任务。据MBD公司称 ,四年前停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