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经过几年对未来机载电子攻击战术的深入探讨,正在将F-35战斗机开发为能在数字化战争中使用的具有新一代电子攻击能力的战斗机——EF-35。 相似文献
2.
3.
美国空军正在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讨论,将进一步扩展F-35电子攻击/监视和ISR能力,并与波音公司协商为F-15E确定一个长期的现代化升级计划,重点提升其电子战能力。 相似文献
4.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电子系统分部的系统综合工程师正在为未来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寻求红外传感器。加州戈利塔Indigo系统公司的红外综合探测组件(ISA)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5.
未来的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的飞行员将根据其飞行的不同型号的隐形战斗机,而装备不同的头盔显示器(HMD)。 相似文献
6.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从3月开始对F-35联合攻击战斗机语音识别软件(VRS)进行为期9~10个月的实验室测试,以便为定在2009年第三季度进行的F-35的飞行评估做好准备。测试在F-35的生产基地沃斯堡进行,内容包括在12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下的性能。被测试的VRS是由澳大利亚Adacel系统公司开发的最新版本。 相似文献
7.
受F-35迟迟不能服役的影响,美国空军曾经发起了F-16换装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的升级项目。然而,近两年美国的国防预算削减导致升级项目陷入停滞,而早期在这一项目上投入较多精力的厂商只有着眼于海外,其中亚太地区是这一升级项目的主要市场。 相似文献
8.
9.
10.
成本一直是制约军机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GAO)发布的F-35成本报告以技术手段调低了该项目的预算超支程度,以争取国内支持和国外市场。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层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生成兵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生成兵力是分布交互仿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高层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HLA的计算机生成兵力仿真系统的结构原型,重点研究了红方CGF的实体动态模型,建立了数学模型,同时对自治行为产生和操作员控制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为今后的实践性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美国空军指令AFI51-503航空航天事故调查对飞行事故的调查程序、报告撰写等做了详细规定.基于此,文中综合介绍了美国空军飞行事故的调查机构、调查程序、具体日程安排、证据收集注意事项,以及调查报告撰写规范等,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模型的飞机系统架构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敏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7,(3):17
从飞机系统架构设计的必要性、系统架构的建模和分析过程、支持架构建模分析的MBSE方法论、架构建模语言、架构建模工具、面向全机系统架构的协同设计和联合建模仿真等角度出发,对飞机系统架构设计相关的基础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综述,并提出了初步的飞机系统架构设计思想及其落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复杂航电架构的开放式系统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越来越多的功能被综合到航空电子系统中,系统的规模日渐庞大且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对新平台的设计及现有平台任务能力的扩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目前由于在平台架构设计上缺乏通用化解决方案,以及软硬件专利化导致的重用性受阻,系统的开发和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开发周期也较长。因此必须为未来平台任务能力的发展开发出一种先进的复杂系统架构或环境。开放式系统架构是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它的概念也在不断得到发展。本文以开源组织提出的未来机载能力环境(FACE)架构标准为例,通过深入研究其相关内容和技术,分析了开放式系统架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 FACE 思想的软件通用运行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机载能力环境(FACE)思想由美国军方、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发起,它针对机载航空电子软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型和参考架构。通过制定参考架构核心元素间的接口标准以及定义基于共识的通用数据模型可以为软件模块的跨平台重用提供便利。本文通过分析 FACE 参考架构的核心思想,结合实现层面的具体考虑,提出了软件通用运行环境的设计方案,旨在硬件计算平台上进一步搭建一个软件计算平台,使得应用软件模块在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一次开发,多次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开关磁阻电机(SRM)应用广泛,但由于电机内部磁场的非线性和相电流难以解析等问题,因此高精确度的建模和仿真较为困难。电机及驱动系统建模的研究直接影响到电机的优化设计、动静态性能分析、控制策略的评估等。为此,介绍了一种SRM及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利用Flux有限元软件搭建的电机本体模型与MATLAB搭建的控制系统进行联合仿真。通过试验,测得电机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电流波形,并与仿真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控制方式下的电流波形与仿真结果一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建模手段。 相似文献